- +1
許嘉銘:傳奇or博弈,“天才”交易員是怎樣誕生的?

許嘉銘先生 Mr.Joe Hui,港大ICB 客席講師,鷹眼集團量化部投資總監

岑兆基先生 Mr. Jonathan Sum,港大ICB財金管理系系主任暨首席講師
資本市場的瘋狂,總會創造無數“神話”,股神、金融巨鱷們譜寫的傳奇故事,充斥著逐夢的魅力與博弈的誘惑。股票市場人才濟濟,瞬息萬變,買進賣出,人人都想累積財富,但資本市場真的那么好賺嗎?似簡單,實復雜,理性的投資者除了要具備股票投資基礎知識,更要有實踐經驗。想必大家都想知道如何才能獲得豐厚的投資回報?
6月24日,港大ICB客席講師許嘉銘先生在線上開放日活動中,與港大ICB財金管理系系主任暨首席講師對談,分享其十多年為交易員編寫交易策略的經驗,探討成功交易員的心態與方法以及研究他們的交易策略。許老師在量化交易方面有非常豐富的經驗,賺錢是否真的有模型可言?一起來看看“天才”交易員是如何誕生的吧。
“交易天才”三要素
想知道“天才”交易員是如何誕生的,首先要清楚成為“天才”交易員必備的三要素:交易數量、理性、財務自由。
真正的“天才”,身上都有許多優秀的品質,持續獲利靠的是實力而不是僅僅一次的運氣。“天才”交易員,其一,必須有足夠的交易數量做樣本,證明其有效性;其二,必須具備理性的投資模型,而不是瘋狂冒險;其三,實現財務自由是一份可信賴的經驗和能力。
許老師:
“我身邊有許多“天才”交易員,他們都有一套可復制的模型,這在學術上是有價值的。股神的時代已成歷史,投資不是盲目跟風和崇拜,更不是一場暴富的白日夢,而是用知識踏實的分析計算,承受多大的風險獲得多少的超額回報。這正是我們來港大ICB學習的目的。”
Jonathan老師:
“我們需要更理性的看待投資,持有多少資金,會面臨多大風險,這些是可以計算的,有一個更理性的判斷和權衡。”
天才之道——理性投資分析/計算方法
a.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看報表的價值投資)
相信很多同學在港大ICB學過資本定價模型,很多優秀的交易員都非常精通學術,懂得看報表是成為“天才”的第一步。在做投資之前,要清晰預期收益,市場的無風險收益等。
b.長短線套利(某些A股跟H股的套利)
有些人會專注研究套利的策略,比如買進一些被低估的資產,在高位賣出同類資產。套利背后有很多方法,也存在很大的討論空間。
c.技術派的看圖表(RSI,MACD,JDK)
很多同學稱得上是“K線圖”專家,所謂的“天才”交易員并不是每一次投資都有靈光乍現,他們也離不開基礎學術上的理論模型,也需要經過科學分析,找到投資的標地。
Jonathan老師:
“以上三個方法,在量化效益里更常用或者更有效的是哪一種?”
許老師:
“專業的交易員,他們每天會觀察很多股票,如果說哪個方法更有效,我認為重點要看投資的時間段。更多‘天才’會根據實際情況綜合利用這些方法。”
劃重點:鑒于不同策略的持倉時長不一,硬件的投入也不同,更重要的是應用的標地也不同,即使用最科學的方法去回測投資回報,也會是各有千秋,很難去評論高低。但概率學上我們能借助永恒的算法來作出最理性的選擇:
(預期收益$ X 羸的概率) – (預期虧損$ X 輸的概率) = 賺取的回報
利用公式把每一筆投資預先核算一下,把控風險,更理性的看待交易。
天才之道——勤力,珍惜機會
不久前,基金經理Bill Hwang十天輸掉80億美金的事件,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一個那么有經驗的投資天才,為什么沒做好風險管理?有沒有不為大眾所知的背景?這起教科書級的金融事件,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和討論的空間。Bill Hwang持有的股票那天都有很大的波動,這正是我們可以關注和把握的投資機會。許多“天才”交易員在不斷發掘新指標,做短線或者獲得超額的收益,非常建議大家多學習領先的技術指標和看圖表的方法,多研究先進有效的技術知識。
許老師:
“另外‘弱國無外交’,成為‘天才’交易員social也很重要。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多與人交流、學習,知道熱點在哪里,永遠走在市場的前端。”
Jonathan老師:
“港大ICB鼓勵開放式的學習環境,同學、老師之間多互動交流,更能促進能力的提升。”
天才之道之三——理解什么是金融專家
也許你有過這樣的疑惑,為什么“專家”推薦的股票,一買就跌?不懂游戲規則,只能被割韭菜。“天才”交易員很了解金融是什么,知道新聞背后那些專家建議是如何而來的,會判斷新聞的真實性和導向性,并利用新聞導向去做投資。
Jonathan老師:
我們要知其所以然,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有明辨新聞的能力。
許老師:
“事實上,通過學習是讓你了解一些基本指標的合理性,學會如何分辨,避免被割韭菜,而不是教你一套一定賺錢的方法,相信沒有人能創造出一門一定賺錢的學科。”
天才之道——理解市場由什么主導
“天才”交易員很清楚,市場由什么主導。Bill Hwang事件當天,輿論充斥著各種討論和猜測,人們擔心下一波金融危機的到來。其實金融危機會不會發生是市場告訴你的, 股災都是暴跌后大家才發現的,市場真的那么難觀察和猜測嗎?讓我們冷靜一下,看看當天標普和高盛股價開市的良好表現,市場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
天才之道——分注入場及認輸
一位前高盛最佳交易員Anton Krei 說過一句話,即使是最厲害的交易員,勝率也不超過50%。投資有賺就有虧,關鍵是賺的時候要大把的賺,虧的時候要跑得快。有調查顯示,不敗的高頻交易公司Virtu Financial,大約在五年的交易時間里,只虧了一天,即使如此,其勝率也不超過50%。
許老師:
“這個世界沒有穩賺不賠的交易。記住,贏的時候要贏多一點,虧的時候要跑快一點。”
天才之道——明白參數的優先處理
最近,普林斯頓大學新推出一門課叫PPE——POLITICAL(政治) ,PHILOSOPHY(哲學),ECONOMIC(經濟)。因為我們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已經解釋不了現在世界發生的問題。你有沒有察覺疫情之后,實體經濟低靡,股市和樓市卻依然上漲?投資交易基本面分析得再透徹,也不要忽略了政治層面。在經濟學理論之前,我們要先研究哲學;在哲學之前,我們要認識到誰在掌控金融市場。
天才之道——用統計和試錯(科學方法)
研究最佳交易時段方法
回測是指設定了某些股票指標組合后,基于歷史已經發生過的真實行情數據,在歷史上某一個時間點開始,嚴格按照設定的組合進行選股,并模擬真實金融市場交易的規則進行模型買入、模型賣出,得出一個時間段內的盈利率、最大回撤率等數據。該過程即為一次股票回測。所謂的量化,人工智能,科技幫助,就是讓你找出一些本來人性很易忽略的盲點。了解市場的真實一面,從而改善你的模型及主觀看法。
世上有必勝的策略嗎?
人生不只是坐著等待,好運就會從天而降。就算命中注定,也要自己把它找出來。(李安)
分享會接近尾聲,許老師說讀書不會令你暴富,“天才”交易員也不是天生就會,陰晴圓缺總有時,但愿我們能從學習和錯誤中明白什么是對和錯。生命短暫,我們能做的只是站在此刻,提起重新開始的勇氣。這才是真正成功的投資之道。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