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河南一高校開拆投資四千萬的逸夫樓,“原址將用于商業開發”

近日,龍門大道東側洛陽師范學院老校區內的逸夫樓開始拆除,引來不少市民關注。這棟樓是邵逸夫基金會注資400萬港元捐建的,2003年正式建成,總投資3955萬元,建成時是該校最高的一棟建筑,目前使用了12年。有消息稱該逸夫樓被拆后,原址將用于商業開發,部分市民和洛陽師范學院校友對此表達惋惜和不解。洛陽師范學院昨日接受大河報記者采訪時回應稱,學校整體搬遷至伊濱區后,老校區及地面附屬物已經移交洛陽市政府,作何用途不清楚。
【現場】逸夫樓正在被拆,下一步或將爆破處理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洛陽橋南龍門大道東側的洛陽師范學院老校區,看到校園內一片施工的場景,操場上的籃球架已經被搬走,路邊的行道樹被砍伐后堆在操場邊緣。一棟6層紅色建筑物的門窗已被拆掉,不時有工人將拆卸下的鐵皮從樓上扔下。
“人上個月就搬走了,樓里面已經拆完了,不知道啥時候對整個樓進行爆破拆除。”現場一名工人提醒記者說,樓上正在拆東西,盡量不要靠近樓墻,和這棟樓相鄰的兩棟建筑物也即將拆掉。
記者注意到,這3棟建筑物中間有通道連接,西側通道外墻上寫著“逸夫教學樓”5個大字,其中主樓呈四方體形狀,外墻紅白相間,有12層高,樓頂由鋼筋托起的四方平臺做裝飾。
在主樓一樓門口,記者看到“信息技術學院”、“軟件職業技術學院”、“洛陽市金融服務外包學院”等牌匾,只留有一個玻璃門供通行,樓內的垃圾隨處可見,多間辦公室、教室的門已上鎖,整棟樓內少有學生和工作人員。在一樓門口,一女子告訴記者,樓上就剩下幾個辦公室還沒搬,不僅這棟樓要拆了,整個西校區都將拆除。
【說法】有消息稱逸夫樓原址將進行商業開發
“邵先生不在了,但逸夫樓會永遠在。”這句話是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去世時洛陽師范學院學生們的心聲,當時學校組織不少紀念邵逸夫的活動。
“現在想起來,滿滿都是回憶。”5年前,鄭女士從洛陽師院畢業,提起逸夫樓將拆除,她感慨萬千。鄭女士說,剛入學第一次邁入大學校門時,一下子就被眼前漂亮的逸夫樓給吸引了。
“記得當時我們經常在這兒上英語聽力課、自習課,每個早上,還有很多學生來到樓下廣場上背書,這些場景成了我美好的校園回憶。”鄭女士說,對于逸夫樓的拆除,她感覺非常惋惜,“這個樓好像才用了十多年,如果能用一種啥形式把逸夫樓的記憶留下來就好了。”
在走訪中,不少市民和洛陽師院校友對拆樓頗有微詞。在學校門口,門衛和多名工人稱他們聽說這塊地賣給一個企業了,準備搞商業開發。有網友呼吁,洛陽師范學院老校區盡量不要拆遷,可以規劃成中學甚至民辦高校、獨立學院等。
對此,洛陽市規劃局稱該區域位于隋唐洛陽城里坊區保護范圍,地塊的規劃利用問題涉及文物保護,他們會將該建議提交至政府會議上研究后確定。
【回應】逸夫樓已移交市政府,由市政府處置
昨日下午,大河報記者聯系到洛陽師范學院宣傳部副部長嚴濤,他說,2011年,洛陽市政府與學校簽訂協議,洛陽師范學院整體搬遷至伊濱區,老校區及其地面附屬物移交給市政府。逸夫樓的產權屬于學校,目前已一并移交給市政府。至于用途,具體由市政府實施,校方并不清楚。
“逸夫樓的施工人員也不是學校安排的。”嚴濤告訴記者,新校區內會復建一些老校區的標志性建筑,比如老校區大門等。
鏈接:洛陽10所學校有“逸夫樓”
據不完全統計,1985年至2012年,邵逸夫與國家教育部配合,共在內地捐獻6013個項目,涉及教學樓、圖書館、科技樓、研究中心等,捐款總額47.5億港元,遍布27個省份。河南省有325座“逸夫樓”。其中有309座建在中小學校園里,其他16座建在大中專院校里。據洛陽市教育局不完全統計,截至2012年,邵逸夫在洛陽不同程度捐建的中小學及大中專院校最少有10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