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禁止補習治標不治本

陜西省教育廳的新規(guī),是不折不扣落實6月29日教育部下發(fā)的《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guī)定》,實無別出心裁之處。
一些中小學教師參與課外有償補課,甚至把本該在學校課堂講授清楚的知識和技能放在課外補習班上,大肆斂財,引起公憤。發(fā)出“禁補令”,相信短期內對這種現(xiàn)象會有所遏制,但對根本改變現(xiàn)狀助益不大。
首先,即便不存在學校課堂教學內容被人為轉移到課外補習班的情況,由于教育資源均等化沒有實現(xiàn),且優(yōu)質教育資源仍然非常稀缺,導致學生之間存在強大的學習競爭壓力。今天的一個基本常識是,一個小學或初中畢業(yè)生要考上著名初中或高中,必須提前學習初中或高中課程,這種競爭壓力之下,社會上形成旺盛的補課需求,一個巨大的補習市場已經形成。
其次,2009年4月,《教育部關于當前加強中小學管理規(guī)范辦學行為的指導意見》下發(fā),其中要求“對學生休息時間、在校學習(包括自習)時間、體育鍛煉時間、在?;顒觾热莺图彝プ鳂I(yè)等方面作出科學合理安排和嚴格規(guī)定”,這條規(guī)定被細化為“學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學活動時間(含早讀),小學不超過6小時,初中不超過7小時,普通高中不超過8小時”。很多學校特別是小學因此早早放學,放學之后,孩子無人看管,一些學生被送進托管或培訓機構,等父母下班接走。
上述兩因素之下,現(xiàn)在的課外培訓市場異常火爆,不菲的授課費,對在校教師形成巨大吸引力。禁補令不僅是培訓市場的“火爆令”,也很可能促使優(yōu)秀教師從學校流失。而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投入不足與僵硬的教學規(guī)范管理。
從根本解決問題的角度,著力點仍是保障教育投入,逐步做到教育資源均等化。我們注意到,教育行政部門在要求縮短學生在校時間同時,也在提“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有效化解擇?,F(xiàn)象”。但事實證明,沒有后者,前者就是一場鬧劇。
此外,中國已進入工業(yè)化社會,不僅大城市,包括相當部分小城鎮(zhèn)和農村女性都在出門工作。教育行政部門不應閉門造車,不看社會實際狀況,想當然地出臺“縮短在校時間”之類缺乏現(xiàn)實關懷的規(guī)定,給每個有小學生的家庭造成巨大困擾,而是應該更有彈性,延長學生在校時間,同時開出更多的興趣課、運動課,等等,這同樣需要增加基礎教育投入。只是滿足于低水平的“有書讀”,已經與社會需求相去甚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