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周濂:任何時代都有足夠的空間,讓個體承擔生活和政治的責任

主講人:周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
主題:何為政治哲學?——《正義的可能》新書發(fā)布會
日期:2015年10月24日
主辦:南京先鋒書店
【編者按】
“任何時代都有足夠的行動空間,讓個體承擔生活和政治的責任。”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周濂攜新書《正義的可能》在南京先鋒書店舉辦“何為政治哲學的講座”。此書是周濂此前精彩的哲學隨筆《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的升級版,周濂將其對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敏銳洞察,輔之以良好的學理背景,深入淺出地將枯燥的政治哲學概念延伸到日常生活場景之中。周濂在講座中說,在今天這個時代,年輕人上升的通道日漸狹窄,如果年輕人覺得未來是沒有希望的,那么這個國家的前景是堪憂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今天來談正義的可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對周濂講座內(nèi)容的整理:
我先介紹一個人——喬納森·沃爾夫,他在《政治哲學緒論》中說政治哲學就問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誰說了算;第二個問題,誰得到了什么。說了算的人往往得到的東西比較多,這個關系我們一拍腦袋便知。反過來,得到東西多的人也想說了算,比如說潘石屹和他的朋友們?yōu)槭裁丛谖⒉┥线@么熱鬧呢?是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如果自己說了不算的話,得到再多也沒有用。
第一個問題“誰說了算”翻譯成政治哲學的術語就是政治合法性的問題,第二個問題“誰得到了什么”則是社會正義或者分配正義的問題。政治合法性追問的政治權力的道德基礎。我們首先要明白權力本質(zhì)是什么,一個有權力的人可以命令其他人違背自己的個人意愿或者個人利益而服從他,權力的本質(zhì)就是支配和服從之間的關系。
大家會問我為什么要服從你?服從的原因和理由有很多。處于逆反期的孩子有時候會質(zhì)疑父親:“我為什么要聽你的話呢?”有些父親的回答會很直接:“因為我是你爸爸!”家庭里面的父子關系在古代可以拓展為政治關系,比如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了現(xiàn)代之后,這種家長制的類比對于政治權力的合法性會越來越顯得不夠可靠,從霍布斯開始,尤其是洛克就把政治權力的合法性從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關系開始轉換為來自于人民的同意或者認可,一個合法的政治秩序必須獲得人民的同意。還有一個說法認為我們的合法性來自于人民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和人民的“同意”到底是以什么形式出現(xiàn)的呢?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因為它涉及到選擇和同意的真與假,有效與無效。比如說以洛克為代表的認可理論就特別強調(diào)“默示認可”的重要性,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公民通過字面或口頭的方式明白無誤地向政府表達認可。可是“默示認可”是一個很麻煩的說法。假設有一天你在睡夢當中突然被一個強盜綁架到了一艘船上,當你醒來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自己置身于茫茫大海之中,這時候你除了反抗那個強盜還有一個可能就是投海自盡,任何有理性的人不會反抗強盜或者選擇投海自盡,所以有第三個選擇就是忍辱偷生,我就待在船上當奴隸。這種情況下他是默示認可了海盜船長的合法性嗎?所以這是默示認可存在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套有效的程序做保障,默示認可很有可能是虛假的。
一般來說,現(xiàn)代人會認為以投票為中心的民主制最好地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政治的正當性與合法性。我在2008年曾經(jīng)出過一本專著叫做《現(xiàn)代政治的正當性基礎》,對這個問題做了比較深入的剖析。這本《正義的可能》中有一篇書評也對魏瑪共和國的正當性和合法性做了一些分析。
回到政治哲學的第二個問題誰得到了什么,這是關于社會正義和分配正義的問題。
先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假設你今天中午在大街上閑逛,然后你看到一位美女被一個開著摩托車的人搶了包,這時候你的情緒反應是什么?作為有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男性一般都會義憤填膺,我們都會沖上去英雄救美,義憤是和正義相關的一種道德情緒。再比如說你今天排隊去買古惑仔演唱會的票,這時候一個五大三粗的人插隊到你的前面,這時候你的情緒是憤恨。義憤是為了別人利益而對別人有所要求,你是為了美女的利益而對摩托黨有所要求。憤恨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對別人有所要求。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與正義相關的道德情緒是內(nèi)疚,假設你就是那個五大三粗的人,你插了別人的隊,結果一回頭,你發(fā)現(xiàn)你插的是一個美女的隊,這個時候你油然而生一股內(nèi)疚之情,這種情緒是為了別人利益而對自己的要求。與正義觀相聯(lián)系的三種道德情緒中,最根本的是憤恨之情,是那種因為別人違反了合法的法律或者規(guī)則而傷害到我的利益所產(chǎn)生的道德情緒。
我經(jīng)常在路上看到一些寶馬車橫沖直撞,每次從我身邊呼嘯而過時,我就憤恨不已,你們覺得我這種情緒是憤恨嗎?沒錯,它很有可能不是憤恨,而是純粹的嫉妒。嫉妒和憤恨不同。鐘鎮(zhèn)濤唱過一首老歌叫做《只要你比我過得好》,歌詞中說“只要你過得比我好,什么事都難不倒,一直到老?!钡菍τ诩刀实娜藖碚f,“只要你比我過得好,什么事都好不了,一直到老?!蔽医裉炜戳艘黄恼拢髡邌栆粋€女孩,你每天都過得挺辛苦的,為什么還這么樂呵呢?這個女孩說不開心的時候也要裝得開心,因為你不開心的時候別人會更開心的。我覺得這反映出一個普遍的社會文化心理,我們看到別人過得比我們好,就會油然而生一種嫉妒之情,這種嫉妒之情往往不會激勵我們向上奮斗,而是指望別人倒霉,通過向下拉平來滿足我們。
那么憤恨和嫉妒的區(qū)別到底在哪里呢?憤恨要求你搞清楚兩件事,那個人之所以過得比我好要么是因為不正義制度的后果,要么是因為他們做了不公正行為的后果。只有在這兩種情況下,你的沮喪與憤怒才不是出于嫉妒,而是與正義相關的憤恨,換句話說,嫉妒是一種非道德的情感,而憤恨是一種道德情感,它是驅(qū)使我們?nèi)で蠛蛯崿F(xiàn)正義的道德心理動機。
關于正義還有一個問題值得一提,西方法院門前大都立著一個正義女神像,左手持劍象征懲罰的正義,右手拿著天平象征公平,此外這個正義女神一般還都蒙著眼睛。為什么要蒙著眼睛?打個比方,我們在場有100人,現(xiàn)在我們有1000萬元放在這里,我們100人考慮一下怎么來分它,很顯然如果是我說了算,由我來做決定的話,我會說身高在1.8以上的人可以均分這1000萬,然后我一看可能還有10個人和我一樣身高在1.8米以上,然后我就再加一個條件說戴眼鏡的身高1.8米,一看還有三個人,然后我說來自北京的戴眼鏡的身高1.8米,最后我一個人獨吞了這1000萬,這個標準當然是不正義的。正義女神的眼睛之所以要蒙著布,就是要確保那個說了算的人在制定正義的標準時不會受到任何偶然因素影響,確保她的決定能夠照顧到每一個人正當?shù)摹⒑戏ǖ睦?。羅爾斯的無知之幕在功能上與正義女神的眼罩是一樣的,它的意思是,只有屏蔽每一個人的特殊信息,才有可能制定出真正無私的正義原則。
中國的經(jīng)濟體制改革到今天已經(jīng)快四十年了,雖然我們的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非常的快,但不得不說在縮小貧富差距以及實現(xiàn)社會正義上我們還面臨很多的問題。官方在2012公布的基尼系數(shù)是0.472,基尼系數(shù)是代表這個國家貧富差距非常重要的指標,超過0.45就是非常高的數(shù)字,那0.472是非常危險的數(shù)字,更何況它還有可能是縮了水的。前段時間有一部好萊塢電影叫作《了不起的蓋茨比》,有意思的是經(jīng)濟學中也有一個“了不起的蓋茨比曲線”,它的橫軸是基尼系數(shù),縱軸為“代際收入彈性”,即父輩的收入水平對下一代收入水平的影響,換句話說就是拼爹指數(shù)。如果一個國家位于這個曲線圖的右上角,就說明它不僅基尼系數(shù)大而且拼爹指數(shù)高,很不幸的是我們看到中國恰恰就是最右上角的少數(shù)幾個國家。如果把“了不起的蓋茨比曲線”翻譯成普通人能懂的話,就是在今天這個時代屌絲的逆襲是很難實現(xiàn)的夢。很顯然,如果年輕人覺得沒有希望,那么社會穩(wěn)定就會出問題,國家也就沒有未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有必要認真嚴肅地來談論正義是否可能這個問題。
兩千四百年前,柏拉圖寫過一本偉大的政治哲學著作叫做《理想國》,它的副標題就是《論正義》,哲學家蘇格拉底和詭辯家色拉敘馬霍斯就“什么是正義”展開長篇大論的爭論,色拉敘馬霍斯的核心觀點是正義是強者的利益,強權即正義,蘇格拉底不認可這個觀點,反復與之辯論,辯論到最后蘇格拉底說了一句話,他說正義是不是強者的利益我們回頭再說,但是你現(xiàn)在提出了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如果這個社會的大多數(shù)的人相信不正義的人過得比正義的人更幸福更好,那么他們就絕無動力去做正義的人行正義的事,蘇格拉底認為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為它涉及到人生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how should one live, 一個人應該如何生活的問題。如果制度并不鼓勵我們成為正義的人,做正義的事,我們應該如何自處?對于這個問題,我在這本書的封面上有過一個非常簡要的回答:任何時代都有足夠的行動空間,讓個體承擔生活和政治的責任。謝謝大家!
(本文根據(jù)主辦方提供的速記整理,經(jīng)演講者審訂,標題為編者所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