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賣貨不如賣咖啡
原創 AI財經社作者 AI財經社

撰文 / 邵藍潔
編輯 / 孫靜
咖啡占領購物中心
“重慶萬象城的咖啡和茶飲店超過30家,已經過剩了?!睏詈暝谏虡I地產行業工作多年,最近他突然發現,在原有茶飲的基礎上,萬象城的網紅咖啡店越來越多。這并非錯覺,咖啡店正在快速占領購物中心的每一層樓,而以往,它們通常只出現在一樓。
這與精品咖啡的出圈有關。在拿到融資前,精品咖啡普遍只有十幾家店。如果要概括何為精品咖啡,可能少不了下面的關鍵詞:小眾、門店數量少、打卡勝地、產品獨特(或突出咖啡豆香氣、磨豆工藝,或突出咖啡師)。
資本進入后,精品咖啡開始從小紅書、朋友圈、大眾點評走向購物中心。衛芃在半年前就覺察到這個趨勢,作為贏商網華北區總經理,他在網站后臺能看到各種商業數據趨勢,“我們日常會統計購物中心品牌的進駐和退出,2020年四季度,上海、成都等城市咖啡品牌入駐購物中心的數量明顯增加,而到了今年二季度,這個趨勢在北京也逐漸顯現出來。”
衛芃得到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北京、成都、上海、長沙四個城市5萬平方米以上的購物中心中,除星巴克、太平洋、COSTA、瑞幸、漫咖啡等大眾耳熟能詳的品牌門店之外,新增312家咖啡品牌門店,僅上海一個城市就新增了136家;到了2021年第二季度,上述四個城市的數據快速增長到422家,其中上海依然是新增咖啡門店最多的城市,有194家,北京新增咖啡門店則迅速攀升到96家。
購物中心內新增的咖啡店,基本來自于這兩年突飛猛進的創新品牌。以重慶萬象城為例,從B1層到6層,每一層都至少有一家咖啡店,既有星巴克、太平洋這樣的老牌咖啡,也有新晉網紅品牌Seesaw和本地網紅品牌生灰咖啡。今年6月新開業的北京麗澤龍湖天街,在一層引入了三家咖啡店,“標配”星巴克和來自加拿大的平民咖啡Tims正相對,后者2018年入華、獲騰訊投資;同層還有風頭正盛的Manner,二層、三層還各有一家咖啡店。
今年5月,在一次商業地產會議上,某精品咖啡高管向衛芃咨詢,哪些購物中心還有好的點位,對方正準備快速擴張規模。同時,一些購物中心負責招商的人也在向他打聽,是否有新的咖啡品牌可以介紹引入。
在供需雙方的強烈需求下,過去半年,一二線城市的咖啡店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增加。消費端的旺盛需求傳導到千里之外的云南咖啡種植園。一名當地種植園主調侃,“最近來云南的35歲+北上廣深中青年,人均承包半個山頭種植咖啡豆,人人都對標三頓半?!?015年成立的三頓半,主打精品速溶咖啡,在最新一輪融資中,估值已經達到45億元。
云南普洱艾哲咖啡創始人李冠霆是“咖二代”,家族產業里有咖啡種植園、烘焙工廠、咖啡師培訓學院。他告訴AI財經社,云南前兩年干旱,咖啡豆產量受到一定影響,面對迅速膨脹的采購需求,今年真有點供不應求。
李冠霆的長輩是云南最早從事咖啡貿易的一批人,每年都要出口七八千噸咖啡豆,量雖然大,但利潤并不高,因為國際期貨價格飄忽不定?!耙郧翱Х榷钩隹谝嫉?0%-90%,現在已經降到大概30%,剩下的都是內銷?!崩罟邛忉?,一方面,現在這一波本土創新咖啡品牌,需要講一個國潮的咖啡概念,采購來自云南的咖啡豆便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相比埃塞俄比亞和巴西,這兩年的的疫情讓產業鏈下游意識到從云南采購咖啡豆更新鮮,屬于強制性匹配。
參與了永璞咖啡A+輪投資的麥星投資合伙人鄭重認為,從瑞幸咖啡出現至今,三年間咖啡市場是一個螺旋上升的持續過程,瑞幸教育了一批消費者,再加上資本供給端的助力,就出現了目前這一波咖啡熱潮。
據AI財經社不完全統計,2021年以來,至少有20億資金流入咖啡行業。這還不包括今年連獲三輪融資、但從未公開融資額的Manner。
為何瘋狂開店
資本渴望捕獲下一個能像瑞幸那樣快速占領用戶心智的咖啡品牌。
雖然瑞幸財務造假的污點無法洗白,但從商業模式看,瑞幸在星巴克之外提供了一個把咖啡復制到全國的樣本。正因如此,22億元財務造假被曝光后,退市的瑞幸在粉單(非公開市場)市場一度跌到0.95美元,但最近又漲到了14美元,相比最低價漲了15倍左右。最新消息是,瑞幸咖啡對外宣布連續兩個月實現整體盈利,且重啟擴張。
瑞幸打開的市場,成為資本狂歡的底氣。今年前7個月,宣布獲得融資的咖啡品牌超過10個。僅7月下旬一周之內,就有三家咖啡品牌接連宣布融資,每家都是上億元的規模:7月21日,Seesaw咖啡宣布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7月23日,M Stand獲得超5億元B輪融資;7月27日,SECRE時萃咖啡宣布完成近億元融資。
如果時間延伸到今年上半年,單Manner一個品牌先后在2月、5月和6月完成三輪融資,創造這一神奇融資速度的是一群豪華投資機構,諸如私募基金H capital、對沖基金Coatue、淡馬錫、今日資本、美團龍珠和字節跳動。

(制圖|張哲)
拿到錢之后,所有精品咖啡品牌的第一動作都是開店,連一貫做速溶咖啡的三頓半,也準備先從線下概念店開始嘗試新渠道。2012年成立的Seesaw,9年只開出33家店,但最近拿到融資后,其創始人及CEO吳曉梅對外表示, 年底門店總數將達到現在的3倍,即100家門店左右,明年底的目標要翻倍到200家門店,未來五年之內,希望能開出500-1000家門店。代數學家咖啡也把2021年的目標定位100家店。
Manner2015年開出第一家店,前三年只在上海開出8家門店。2018年10月接受今日資本投資后,也只在當年年底新增了5家門店。不過到了2021年6月初,Manner門店數已經快速翻長到140多家。6月11日起,Manner在上海、北京、深圳、蘇州和廈門5個城市的50多家新店陸續開張,一個月開出了過去四年的數量。
激進的開店速度背后其實是在搶點位。既然大家手里都有錢,誰先占到最多的位置,誰就能以規模取勝,書寫“中國星巴克”的故事,這也符合資本的期待。投資鷹集咖啡天使輪的歐游集團創始人蘇成曾表示,現在咖啡店的高估值代表的是想象空間,”咖啡的想象空間是在于全國人民都喝起來,目前的結果說明資本更相信連鎖店能開遍全國?!?/p>
如果咖啡風口發生在三年前,可能沒有這么容易開店。精品咖啡可以快速開店的一個前提是,這兩年疫情的反復,讓購物中心流失了不少品牌,空置的店鋪大量出現。購物中心本身也在轉型,社交和空間屬性增強,最直接的表現是零售門店減少,餐飲、娛樂、茶飲門店大量增加。
“商場既要客流,還要客留,這些獲得融資的咖啡品牌可以把顧客吸引過來,而咖啡的黏性則可以提高顧客滯留時間,還有一些網紅咖啡,消費者奔著打卡去的,運營方可以安排品牌在個別樓層去做引流?!?衛芃認為,這兩年先是茶飲,再是咖啡,正好跟購物中心調整的時間相契合。
作為購物中心運營方,龍湖商業環渤海一區的相關負責人告訴AI財經社,相對傳統咖啡品牌,目前這些精品咖啡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精品咖啡對咖啡品類進行賽道細分,能更好地去滿足有品質、有追求的高凈值消費者;這些品牌的產品結構會更豐富,有更多的手沖以及更多樣的精選咖啡豆,整體空間呈現更有靈活性,可以對年輕消費者喜愛的生活方式進行全新的概念輸出,成為優質社交場所?!?/p>
哪種模式能跑通?
精品咖啡都想要占領商圈核心點位,但實際有資格入駐購物中心一樓的品牌屈指可數。一樓是購物中心品牌調性的基本面,是門面擔當,越往上走,門店租金越低。
過往這一殊榮屬于星巴克。據AI財經社了解,如果購物中心一層除了星巴克,還有其它咖啡品牌,那星巴克的租金至少要優惠50%-60%。精品咖啡拿什么同星巴克競爭?
在投資人鄭重看來,在供應鏈、門店運營、組織體系、單店模型和企業服務的基礎上,咖啡品牌最重要的是疊加差異化,能夠持續地跟別人不一樣,才能有生存空間。
楊宏觀察,重慶萬象城的幾家網紅咖啡早就不用排隊了,在客流和銷售上表現不夠好。當年日本拉動內需之時,本土咖啡品牌以低價姿態起步,遍布大街小巷,讓咖啡真正成為了剛需,中國也正迎來咖啡的最好時代,但是現在在他看來,“有點走偏了?!?/p>
“他們都在宣傳自己的豆子品質、咖啡大師,但是忘了咖啡店的本質,要么價格特別喜人,提供空間,否則很難活下來?!?/p>
雖然咖啡融資看起來很熱鬧,但投資人已經明顯分化,一部分認為走平價國民路線才是精品咖啡應該做的事情,另一部分則認為,咖啡無法下沉,高價路線才能賺到錢。
“相比茶飲,咖啡滲透率沒有那么高,擴張的過程其實也是逐漸下沉的過程,咖啡本來就是外來文化,低線城市與一二線城市的認知沒有太大的落差,城市化和互聯網的影響下,中國消費市場以后肯定是均質的,各線城市界限會越來越模糊,這個過程中,下一代消費品的發展不會只盯著一二線或者低線城市?!?鄭重認為,這個市場很大。
鷹集投資人蘇成在《明亮公司》的采訪中,將目前的咖啡店分為三種模式——高價模式,像鷹集和M Stand,更多是滿足對都市生活的需求,取悅自己;Manner,更多是白領生活方式,咖啡是自己的日常;而全家、便利蜂這些更多是對口味不挑剔,隨便喝喝的邏輯?!钡鞔_表示個人不看好低價咖啡,認為低價咖啡是“收割”已經成熟的咖啡剛需用戶,對于咖啡的拓展并無益處,“這種模式的壁壘本身不高,下沉市場沒有喝咖啡的習慣,再便宜也不喝?!?/p>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當下炙手可熱的Manner——曾經號稱“上??Х刃詢r比之王”。蘇成的邏輯是,未來房地產會漲價,Manner本身利潤大概在10%,這意味著只要房租漲一點,或者競爭對手搞消耗戰,就會比較難受,關鍵點在于模式太輕。
僅從產業模式角度來看,目前獲得融資的各家精品咖啡大多是輕巧型選手,目前還沒有一家往上游走,做全產業鏈。“目前被投的這些品牌,還沒有一家真真正正深入到種植層面,更多是掛靠,在當地包幾百畝的產能,給合作方質量和標準,包產能。”李冠霆認為,下游往中間走,頂多做個烘焙廠,但設備安裝調試、人員培訓、產能爬坡、門店供應匹配等一系列流程走下來,都需要時間。
打通全產業鏈離不開時間,資本沒有耐心等待,所以精品咖啡品牌的競爭又回到了開店上。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江浙一帶,一些大型咖啡店的烘焙工廠,因為“眼紅”消費終端咖啡品牌的融資,也準備開始做C端品牌,自己開店賣產品。
不過說到開店,沖得最猛的恐怕還是星巴克,在剛剛發布的2021財年三季度里,星巴克在中國新開了162家門店,日均開店1.8家,總數達5135家。按照星巴克規劃,本財年內,中國還將新增600多家門店,并在下一財年達到6000多家門店。
6000家門店對于這些拿到融資的精品咖啡品牌來說,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數字,但在他們奮起直追的過程中,總會擠掉一些不進則退的咖啡品牌。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下方關注
我們從《財經天下》周刊出發,以新媒體的形式和節奏、
以傳統媒體求實的精神,致力于傳播真正有價值的報道。
AI財經社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任何轉載
原標題:《賣貨不如賣咖啡》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