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微博下線“明星勢力榜”,飯圈亂象何時休?

2021-08-09 0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范志輝 音樂先聲 收錄于話題#音樂產業80#飯圈1#粉絲經濟35

作者 | 朋朋 編輯| 范志輝

8月6日,“明星勢力榜”被微博下線了。

今年6月15日以來“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的階段性成果,累計清理負面有害信息15萬余條,處置違規賬號4000余個,關閉問題群組1300余個,解散不良話題814個,攔截下架涉嫌集資引流的小程序39款,專項排查整治網絡綜藝節目……

接下來,針對“飯圈”亂象的“應援打榜”等問題,中央網信辦也精準施策,將督促網站平臺進一步優化產品功能,升級管理策略,逐步壓縮粉絲群體非理性追星空間,通過取消誘導粉絲應援打榜的產品功能、優化榜單規則、完善粉絲群圈管理、限制未成年人非理性追星活動等方式,強化榜單、群圈等重點環節管理。

重壓之下,微博發布聲明下線上線7年的“明星勢力榜”,并表示引入第三方評分數據,擬從媒體影響力、作品影響力、正能量指數、藝人活躍度、商業價值等維度構建評價體系。

消息一出,評論一片叫好之聲,“一把子支持了。理性追星,從我做起。”、 “誰不想愉快追星呢”、“放鞭炮慶祝!!!”

此外,也有用戶追問,“誰是第三方呢?”、“超話排名呢?”

在此次專項行動中,騰訊、快手、抖音等互聯網平臺相繼發布公告整治飯圈亂象,微博此次下線“明星勢力榜”也算得上壯士斷腕。那么,流毒已久的飯圈亂象乃至飯圈生態,是否能否就此得到根治?

星粉皆苦“榜”久矣

“明星勢力榜”上線于2014年,據微博CEO王高飛表示上線“明星勢力榜”的初衷是“為打破當時以粉絲數量、互動量評價明星影響力(的局面)”。

不同于傳統的榜單,明星勢力榜剔除了專業人士的評定審核,榜單完全由粉絲決定。2014年上線之初,明星勢力榜最初由提及量、互動量、搜索量、愛慕值四項組成,并將明星按照地區劃分為不同的榜單。

隨后,微博為避免狂熱粉絲重復點擊累積閱讀量和互動量,以實現對明星影響力的真實評定,將規則調整為同一賬號互動、閱讀多次僅計一次。

2017年前后,大批亟需營銷熱度和商業資源的選秀新星入駐,明星勢力榜徹底被粉絲反噬,數據站如雨后春筍般席卷微博,有組織有規劃地進行打榜行為;2018年選秀元年到來后,更是愈演愈烈,這也倒逼微博作出相應調整。

在流量偶像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明星勢力榜”也被認為是明星商業價值量化的重要標尺。榜首的明星意味著獲得絕對的資源優勢,“秀粉”們開始“用愛發電”,自發為明星“打榜”,集資購買鮮花以增加愛慕值,為自家愛豆“搬家”,與打榜公司合作購買外掛刷粉絲數、評論數、轉發數和點贊數,以增加明星的互動量。在榜單所代表的價值誘惑下,所有互動指標都異化變成了“打投游戲”,粉絲也成了“數據工人”。

2019年,明星勢力榜不再能購買鮮花,而是分月贈與微博年度、季度會員,增加正能量評價維度。但上有對策,粉絲仍下有對策,通過有組織地購買微博年度會員,低價轉賣給非粉絲的賬號以“蹭鮮花”,同樣規避了平臺的規則調整。

2020年,微博被迫將“搬家位”由榜首一位增加到三位,以平息粉絲間的互撕謾罵、拉踩引戰;隨后,微博增加正能量評價維度,以鼓勵明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和正能量傳播;2021年7月,微博關停送花渠道,取消愛慕值;直至8月,微博宣布關停“明星勢力榜”產品。

其實,明星勢力榜只是微博“粉絲經濟”產品矩陣中的一環。就微博而言,超話排行、熱搜排行都是榜單的變體。前者引導粉絲完成任務送積分,以此來體現明星的影響力;后者則是明星宣發造勢、打造人設的主陣地。

在微博之外,各大音視頻平臺上也存在形態各異與商業價值掛鉤的榜單。這么多的數據榜單,也變相催生出大量以“刷流量”為生的灰色產業。

在唯流量論的娛樂圈,榜單呈內卷之勢,粉絲畫像被模糊成數據,明星也舍本逐末,淪為有力量沒作品的眾矢之的,所有人都被困在系統里。

既然星粉皆苦于“榜單”久矣,但是為什么不能從榜單中抽身呢?

粉絲真的被賦權?

學者保羅·赫希曾分析,大眾傳媒作為文化工業的一個子系統,對于文化產品起著把關人的角色。對新的流行風尚,要么起到阻截作用,要么推波助瀾,助其發展。而如今的粉絲文化發展,新媒體平臺的崛起無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追星絕非始于近幾年,在以民國京劇名伶為描寫對象的文藝作品中,向舞臺投擲金銀飾物的戲迷形象便屢見不鮮;八九十年代香港的“譚張爭霸”,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與傳統媒體時期不同,在新媒體時代,粉絲身份實現了倒轉,她們不再甘心以仰望之姿只做明星的追隨者,而是完全參與到了粉絲的“養成”過程中。

聚光燈下只一人,打燈臺下千萬人。養成過程中,粉絲的忠誠度和粘合性令公眾咋舌,為送愛豆出道她們不惜“倒奶刷票”,出道后也是一路保駕護航,購買行星命名權、買斷大幅廣告,甚至集資報名輔導班,為愛豆的高考操碎了心。

在扭曲的粉絲怪圈中,維護偶像的利益成為宗教信仰般的準則。主觀喜好取代了客觀評價,一旦出現了傷害偶像利益的聲音,便會遭到粉絲的群體暴力。長此以往,少數持不同觀點的人迫于群體壓力不敢發表意見,引發沉默的螺旋。這也由此產生了粉絲群體不理智、缺少規范的控評,以及網絡暴力。

怪圈中的“粉絲領袖”也在推波助瀾。在粉絲群體中,明星作為第一級的意見領袖,其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而粉絲群體中還存在諸如“粉頭”、“站姐”這樣的二級意見領袖,他們疏通率先接觸到明星的工作和生活的渠道,在組織中掌握話語權,具有足夠大的影響力,常常作為集資出道、打榜的“領頭羊”。

在這樣的飯圈生態下,稍有不慎便陷入失控,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保持冷靜客觀的粉絲領袖逐漸被淘汰,剩下的粉絲領袖非理性無條件地維護自家的利益,更有甚者無視公共秩序,“接機”、“鬧機”,以不法手段竊取明星行程成為“私生”。而這些粉絲領袖不理智的言論或行為,很大程度地影響到群體成員的思想,經過群體討論發酵后,往往會導致整個群體走向極化。

媒介的發展真的為粉絲賦權了嗎?其實不然,粉絲的嗨點和弱點早已被設計到規則中,平臺真正掌握了流量變現的商業主動權,從中賺得盆滿缽滿。

平臺與資本的合謀

對標推特,新浪微博深諳名人效應的重大價值。成立十余年間,新浪微博利用明星、大V吸引了大量的用戶群,采用由點到面的“廣場式”傳播。最終,新浪微博擊敗多家門戶網站的微型博客產品,獲得了“微博大戰”的勝利。

2012年年底,為從式微之勢中解脫出來,新浪微博開始從時政向娛樂轉變,高知KOL時代就此結束,擁抱大眾、向下兼容。轉型后,微博成功變成了年輕人的追星陣地,與飯圈經濟共享同一套商業邏輯。

依靠明星效應、年輕化用戶和中心化的傳播優勢,新浪微博率先搭上了粉絲經濟的快車,就此股價一路上漲。根據《新浪微博明星白皮書》顯示,在選秀浪潮后期,2020年娛樂明星微博粉絲總數高達216億人次。

此前,新勢力明星粉絲占比逐年攀升,至2019年達到近7成,其中有17.6%的粉絲為給愛豆打call而購買新浪會員。新華社此前發文披露,以今年的《青春有你3》《創造營2021》兩檔節目為例,早在節目尚未開始前,部分訓練生粉絲后援會就已開始進行集資用于后續打投花銷。

在這一套游戲規則之下,粉絲和明星都只能被裹挾其中。

粉絲形成合力制造流量的現象,數見不鮮。2015年9月25日,吉尼斯世界紀錄宣布鹿晗于2012年轉發的一條微博,截至2015年9月2日共獲得了100252605評論量,刷新了“微博上最多評論的博文”的紀錄;2018年5月,范丞丞在微博上發了一張付費照片,必須支付60元才能看到照片,當晚大概8萬人付款,一晚創造收入480萬元。

在流量的博弈中,壓力實打實地作用于市場,資源大幅度向流量明星傾斜,市場由粉絲群體進行“打榜”,“刷流量”來進行造假,動輒破億的互動數已經成為常態。

有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隨著刷流量產業的成熟,娛樂圈無效聲量(即粉絲刷出的虛假數據)占比不斷攀升,2019年上半年無效聲量再創新高,達到71%,無效用戶的占比也高達49.4%。也就是說在全網范圍內,近一半都是假用戶。執迷于流量的粉絲無暇顧及,數據造假嚴重違背商業道德,涉嫌違法。例如打榜APP星援,由于非法獲利800余萬元,開發者已一審獲刑5年。

而明星為獲得商業價值,也無暇打磨作品。越來越多的明星被迫發博,以獲得互動數,花費巨資維護數據也是常態。而在大眾層面,流量小生和流量小花已然不再是個正面的評價,沒有作品越來越成為公眾對于明星的詰問。

平臺作為最大的贏家,即便在亂象中仍然助推流量話題制造。2019年蔡徐坤與周杰倫的粉絲對壘在超話社區,形成全民狂歡的打榜熱潮。大戰落幕后,微博熱搜榜也常出現有關周杰倫的話題,各個營銷號也傾巢而出,炮制富有爭議性的話題。

而微博的日活數據、榜單數據、話題討論度、參與互動等等數據越好看,就越能吸引廣告主來微博投放廣告,簡單來說就是你們鬧得越歡,微博的商業價值越高。以微博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為例,在4.59億美元的總營收中,廣告和營銷收入高達3.9億美元,占比接近85%。不得不說,5.3億的吃瓜群眾真是沒白吃,辛苦了。

所以說,在商業邏輯中,平臺絕非僅作為工具存在,處于中立位置,而是從產品功能、規則設計上就融入了盈利需求。于是,通過制定規則、引發話題等手段,誘導粉絲參與,甚至推出“打榜貸”實現與微博借錢金融平臺的聯動,將粉絲經濟一步一步做大,收割粉絲的“錢袋子”,才能將流量變現最大化。

當然,商業不是原罪,而是在全民狂歡、集體吃瓜的娛樂化趨勢下,需要在更大的框架中去克制利益的無序擴張與過度低俗化。如今,劣跡藝人先后曝光,藝德備受考驗,各部門深入整治追星炒星、泛娛樂化等不良傾向,飯圈其實也在呼喚理性的回歸。

在整治飯圈亂象的大潮中,平臺絕不可能全身而退,理應加強行業自律,推動粉絲與明星之間形成共同成長、良性互動的模式,使“飯圈”的發展能夠向陽而立、向善而行。

排版 | 安林

原標題:《微博下線“明星勢力榜”,飯圈亂象何時休?》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定县| 阿克陶县| 文安县| 长宁区| 凤庆县| 宣汉县| 松原市| 弥勒县| 周至县| 江达县| 育儿| 清丰县| 探索| 夹江县| 涿鹿县| 辽源市| 栖霞市| 乐至县| 昂仁县| 平谷区| 华池县| 会宁县| 循化| 蒙城县| 太仆寺旗| 亳州市| 甘德县| 临泽县| 临清市| 奉新县| 台州市| 鄂尔多斯市| 龙口市| 昭苏县| 四会市| 义马市| 娱乐| 怀化市| 株洲市| 济阳县| 治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