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山東萊州海域發現470多噸超大金礦,鉆孔已達海下兩千米
儲量20噸以上為大型金礦,50噸以上為特大型金礦。而山東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發現金礦床,儲量達470噸。
膠東在線11月9日消息,日前,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探獲的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床,金礦資源量達470多噸。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尚屬全國首個海上發現的金礦。
海上勘探最多千人施工
萊州市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勘查工作施工現場,海面上數個橙紅色的海上鉆探平臺直插入海,載有工作人員的6條運輸船不時穿行其中。
“現在已經打到100米深了。”據307號機長丁建周介紹,目前尚有作業船在安裝平臺,有的平臺上正在打樁,有的正在取巖芯,有的正在提、下鉆桿,按照計劃,11月30日將完成整個勘探任務。
整個萊州市三山島海域詳查工作完成鉆探12萬余米,施工高峰期開動機臺52臺,搭建海上鉆井平臺67架次,施工人員最多時1000余人。
海下“金山”啥時發現的?它的形狀是怎樣的呢?
據專家介紹,所謂礦體,它有板狀的,有凸透鏡狀的,還有像樹根的脈狀的。而目前發現的海下金礦成礦帶,它的形狀有點像巨大的“螃蟹”埋藏在深海底部。
山東地礦三院勘查近三年找到國內最大金礦
從2012年,萊州市瑞海礦業決定加大投資力度,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接手找礦工作,在海下耕海探寶。
“2012年,我們院在前期工作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在萊州海域圈定了找礦靶區,啟動了詳查工作,到2014年完成詳查報告,整個勘查工作歷時近三年,找到目前國內最大金礦,且是在海上發現的,探獲金屬資源量470.47噸。” 山東省第三地質勘查院副院長丁正江介紹,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詳查項目已順利通過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毓川為組長的專家組評審。
山東地礦三院5年來曾先后探獲招遠玲瓏東風礦床171號脈、萊州西嶺村、牟平遼上、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等特大型金礦床,累計探獲金資源儲量1500余噸。
技術:海上對接堪比“天宮一號”
從海上尋金平臺的研發上,國內尚無可以借鑒的經驗。山東地礦三院研制了100多平方米的海上鉆探平臺,裝有9支“鐵爪”,深插入海底。
“在海上安裝平臺,首先就是定位很難,海上茫茫一片,沒有參照物,只要有一點風浪,平臺就漂浮不定,漂移百八十米一點兒感覺都沒有,所以需要不斷反復定位。”據項目經理張軍進介紹,海上鉆探平臺屬于拼裝式插樁平臺,它是靠插在海底10多米深的泥沙里的9個鋼管腿兒支撐著工作臺面。
“就是這9個管口與平臺接口錨固這個環節,來參觀考察的專家形容堪比太空上‘天宮一號’對接。”張軍進說,一般都在早上四五點鐘,將平臺拖拽到指定的坐標處定位安裝。
2012年,第一個平臺安裝歷時是24小時,到了2013年,隨著技術成熟,一個平臺大致需要8個小時就全部安裝到位。經過三山島海上金礦勘查實踐,該平臺經受住了十級大風、冬季海冰的考驗,安全穩定可靠,技術也填補了國內空白。三山島海平面上目前架起了67個平臺。
今年,山東地礦三院參考國際一流海洋鉆探平臺設計理念,重新研發出新型大陸架鉆探平臺—“探海1號”系列拼裝式插樁海上鉆探平臺。該平臺可根據施工要求,自由組合平臺構件、靈活增減作業面積、升降平臺高度。目前,全新升級的鉆探平臺已成功運用于該院承擔的遠離海岸100公里的中國東部海區大陸架科學鉆探項目。
目前海上鉆孔最深近兩千米
鉆孔平臺每往下旋轉一下,都意味著往地底“鉆”了一毫米。
實際上,鉆桿就是一排排鐵管子,這些鐵管最粗的直徑有15厘米,最細的直徑僅為9厘米。在鐵管兩端處,有類似鑼絲一樣的螺旋式的凹槽。一節鐵管大概長度為3.2米,每3節通過凹槽扣在一起。
在鉆管頂部是金剛石鉆頭,它旋轉著鉆入地下堅硬的巖石,等頂部金剛石消耗殆盡,鉆頭就鉆不動了,需要提上來重新更換鉆頭。
“到了1000米以后可以說是步步為營,每下一米都要小心翼翼,具體一天能下多少米真是不好說。”丁建周說,鉆桿正常進尺一天大概就是10到20米,少的僅打三五米就把金剛石磨沒了。不僅鉆管往地下鉆費時間,就連往外拽也得耗費兩三整天。目前海上鉆孔最深達1973.46米,這個孔從2013年4月份一直打到10月。
三山島海下鉆孔2000米深孔意義何在?
煙臺市國土局礦產科相關負責人介紹,煙臺新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中約80%為深部找礦成果,其中金礦達到1300余噸。然而,目前受限于地溫等開采技術限制,深部找礦成為將來礦產發展的研究課題。
“南非金礦開采深度才達到3—4公里,咱們國家開采深度不超過1.5公里。目前,煙臺發現的礦產深達2000米深。” 煙臺市國土局礦產科郝姓科長說,金礦深部地質條件復雜,不僅是找礦難,將來開采難度更大。
放眼世界,一些國家的金礦鉆孔深度早已突破了4000米,甚至5000米。從國際礦業數據顯示,1000米至5000米之間的金礦開采價值更大。雖然我國是世界黃金生產的第一大國,但至今黃金勘查、開發僅限于地下1000米以內,甚至多集中在800米以內的地表表層開采。
公開資料顯示,之前國內地質勘探第一深度在安徽,深度達2706米。而山東黃金集團日前開展了“超深部綜合地質研究”的科研項目,并配合該項目在三山島斷裂成礦帶的西嶺村礦區啟動了4000米科研深鉆施工已取得了較好的鉆探成果。三山島北部海域在海下施工達近2000米深孔,這在巖金勘查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海域金礦詳查項目通過專家組評審
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翟裕生、許志琴、金振民和世界地科聯副主席迪萊克先生等先后考察調研項目。許志琴表示,海上鉆探的成功實施,標志著我國地質工作已從大陸走向海洋,我國已從地質大國向地質強國邁步。
2015年初,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詳查項目順利通過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毓川為組長的專家組評審,探獲金資源儲量470.47噸,平均品位4.3克/噸。專家組認為,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勘查,首開我國海域金礦勘查的先河。
山東省第三地質勘查院副院長丁正江說,萊州自古就是黃金礦產地。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床位于膠東西北部三山島成礦帶之內,為一嚴格受斷裂構造控制的超大型破碎帶蝕變巖型金礦床。這一區域內金礦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在世界范圍內也是罕見的金礦富集區。目前萊州已探明的黃金儲量達2000多噸,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黃金儲量第一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