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揚之水|正倉院的唐代五弦琵琶

揚之水
2021-08-08 10:37
翻書黨 >
字號

【編者按】

日本正倉院,除中國外收藏唐代文物最著名的機構。正倉院的唐代文物不同于考古出土品,均為傳世品保留至今。并且文物規格很高,品相完好,其完整、精美程度是出土文物不可比擬的。因此正倉院備受日本及中國研究者、愛好者的關注。

從2012年起,每年秋天,揚之水先生都會趕赴正倉院,她將赴正倉院看展看成是一次次“約會”,正如她書中所說:“京城的銀杏樹黃了,京都的楓葉紅了,便是與正倉院約會的花信,于是帶著唐人故事走進正倉院。”七次“約會”之后,她將所見唐代寶物與生活史的細節以及詩歌對應的物事結合起來,十年后寫成了這本《與正倉院的七次約會:奈良博物館觀展散記》,本文摘自該書第一部分,由澎湃新聞經上海書畫出版社授權發布,標題為編者所擬。

求嘉木于五嶺,取殊材于九折。剖文梓而縱分,割香檀而橫裂。若乃琢玉范金之巧,雕文鏤采之奇,上覆手以懸映,下承弦而仰施。帖則西域神獸,南山瑞枝,屈盤犀嶺,回旋鳳池。——唐虞世南《琵琶賦》

圖一

我們七次前往參觀,獲見物品凡四百六十二件(中有少量系重復展出)。名品如綠瑠璃多曲長杯,鳥毛仕女屏風,螺鈿鏡、盤龍鏡、騎鶴仙人鏡,紅牙撥鏤尺,等等,俱曾在展覽中一睹真容。每一回里都少不了樂器,而樂器也正是正倉院藏品中的珍物。螺鈿紫檀五弦,騎象鼓樂圖捍撥螺鈿楓蘇芳染琵琶(有“東大寺”銘),狩獵紋捍撥木畫紫檀琵琶,山水人物圖捍撥木畫紫檀琵琶,鷙鳥紋捍撥紫檀琵琶,螺鈿紫檀琵琶,一共六面,其中螺鈿紫檀五弦為北倉藏品,此外均藏南倉。而可稱珍中之珍者,是藏于北倉的一面五弦[圖一]。它在《東大寺獻物帳》(《國家珍寶帳》)中留下的紀錄是:“螺鈿紫檀五弦一面,龜甲鈿捍撥,納紫綾袋淺綠臈纈里。”貼嵌在腹板當弦處的捍撥是一方玳瑁,便是《獻物帳》所云“龜甲”。玳瑁上面用螺鈿嵌飾芭蕉、鴻雁、鸚鵡和花草間騎在駱駝上彈琵琶的一個伎樂人。琵琶之背即所謂“槽”,更是遍身螺鈿填嵌出牽枝抱葉的花朵流云和一對銜綬鸚鵡。且不說它的風華絕代之美,難得在于唐代五弦琵琶,這是存世唯一的一面。日人林謙三《東亞樂器考》(錢稻孫譯)說它“雖屬千年古器,保存比較好,益以明治年間的修補,幾乎恢復到完全的原形。通過這個,可以悉知唐制五弦的構造”。傅蕓子《正倉院考古記》稱它“為天壤間之瑰寶”。這一面五弦在各種圖錄里屢屢見到,但我們的歷年參觀,卻都無緣和它相遇,直到第七十一回,方了夙愿。展廳里同時滾動播放五弦的復制品以及制作工序,可以見出,螺鈿花心的彩色美石,原是先在美石的背面繪出花紋,然后鑲嵌。這也是唐代工藝普遍的做法,近年唐墓出土實物中即有同樣的例子。

圖二

第六十四回展出的螺鈿紫檀琵琶[圖二],它在《東大寺獻物帳》中錄作“螺鈿紫檀琵琶一面,綠地畫捍撥,納紫綾袋淺綠臈纈里”。不過腹板亦即琵琶正面的“綠地畫捍撥”今已不存,它在明治時代曾因破損而修補。然而螺鈿、玳瑁、琥珀鑲嵌纏枝花葉的紫檀槽依舊光采奐若。玳瑁為蔓,螺鈿嵌出花和葉,琥珀點綴于花蕾,兩邊的花心上各一個手捧果盤的迦陵頻迦。螺鈿細施毛雕:花葉各鐫紋理,又或于葉心刻畫鴛鴦。人面鳥身的迦陵頻迦長羽如鸞,眉心花鈿,兩頰笑靨,面若宮娃。唐虞世南《琵琶賦》“求嘉木于五嶺,取殊材于九折。剖文梓而縱分,割香檀而橫裂”,“若乃琢玉范金之巧,雕文鏤采之奇,上覆手以懸映,下承弦而仰施。帖則西域神獸,南山瑞枝,屈盤犀嶺,回旋鳳池”。出自良工之手的唐代琵琶,果然有如此風采。

圖三

圖四

所謂“上覆手以懸映,下承弦而仰施”,是腹板亦即琵琶之面的裝置,便是縛弦和捍撥。前面提到的螺鈿楓蘇芳染琵琶,捍撥是騎象鼓樂圖,覆手用螺鈿嵌出花葉、蝴蝶和飛鳥。第六十七回展出的山水人物圖捍撥木畫紫檀琵琶,所謂“山水人物”,也可以名作觀瀑圖[圖三]。所云“鷙鳥紋捍撥紫檀琵琶”,當弦處張一方皮革捍撥,捍撥的“紅蠻”地子上彩繪遠山近水間俯沖而下的老鷹拏天鵝[圖四]。演奏的時候琵琶腹板向外,唐代圖像中琵琶表現的便多是這一面,因此常常在捍撥上布置圖案,它自然也是詩人格外留心的細節。李賀《春懷引》:“蟾蜍碾玉掛明弓,捍撥裝金打仙鳳。”王建《宮詞》:“紅蠻捍撥帖胸前,移坐當頭近御筵。用力獨彈金殿響,鳳凰飛出四條弦。”王建的好友張籍也有《宮詞》(二首),其二句曰“黃金捍撥紫檀槽,弦索初張調更高”。可見捍撥雖原本為保護琵琶的撥弦處,卻因妝點的美艷,使得琵琶竟意外生色。

圖五

圖六

琵琶之外,裝置捍撥的還有阮咸,阮咸撥面上的捍撥多依腹板之形造型近圓,其上也常繪制或妍麗或古雅的圖畫。第六十六回展出藏品中的一面桑木阮咸[圖五],花朵形的捍撥上面是一幅松下弈棋圖[圖六]。松林山石間,二老坐鹿皮薦相對弈棋,一老旁坐觀戰。傍樹置投壺為游戲具,又一個胡瓶為飲酒具。看見它,很容易想到這一類不俗的繪事小品在宋代派上的新用場,即作為硯屏的嵌飾。南宋趙希鵠《洞天清祿·研屏辨》中說到,“屏之式止須連腔腳高尺一二寸許,闊尺五六寸許,方與蓋小研相稱”,“取名畫極低小者嵌屏腔亦佳,但難得耳。古人但多留意作阮面大如小碗者,亦宜嵌背”。不論琵琶抑或阮咸,捍撥上的圖畫皆或出自名家,乃至御筆,宋徽宗《宣和宮詞》:“玉鉤紅綬掛琵琶,七寶輕明撥更嘉。捍面折枝新御畫,打弦唯恐損珍花。”捍撥本為保護琵琶的撥弦處,卻是因為貼了一幅御筆折枝花,而使得捍撥之珍竟逾于琵琶。宋室南渡,捍撥繪事也還有繼踵者,并且風氣播向民間。鄧椿《畫繼》卷二道:“士遵,光堯皇帝皇叔也,善山水,紹興間一時婦女服飾及琵琶箏面,所作多以小景山水,實唱于士遵。”因此宋人用它來妝點案頭清玩比如此際尚算得新生事物的硯屏正是合宜。唐之風流,遂成宋之風雅。

《與正倉院的七次約會——奈良博物館觀展散記》,揚之水著,上海書畫出版社2021年7月。

    責任編輯:方曉燕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县| 河东区| 景德镇市| 湟源县| 铜陵市| 鹤岗市| 贺州市| 惠东县| 甘谷县| 遵义市| 杂多县| 榆林市| 博白县| 太保市| 威信县| 达拉特旗| 弥渡县| 昌江| 临清市| 漳州市| 日土县| 德昌县| 德庆县| 临沂市| 平陆县| 永顺县| 海城市| 曲靖市| 伽师县| 西乌珠穆沁旗| 滦南县| 当涂县| 海盐县| 陕西省| 郁南县| 奉贤区| 清苑县| 德州市| 宜兰县| 苍溪县| 泰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