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核老總錢智民算經濟賬:核產業+一帶一路=3萬億產值
【寫在前面】
核電是“一帶一路”合作的重頭戲。從國際核電市場需求來看,目前已經或正在計劃發展核電的72個國家中,在“一帶一路”上的國家有41個,“一帶一路”周邊還有11個國家正在發展核電。
乘著這股東風,中國核電企業正謀求并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核電合作。其中的主要內容,不僅是拿到國產核電設備的海外訂單,更具戰略意義的是中國自主核電技術的輸出與落地。
潛在的市場有多大?在11月3日全國政協于北京召開的“優化新能源布局 促進清潔能源健康發展”主題座談會上,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錢智民算了這樣一筆經濟賬:如果中國能夠在2030年前獲得“一帶一路”沿線20%的市場份額,即約30臺海外市場機組,這將直接產生近1萬億產值,創造500萬個就業機會,全壽期將產生約3萬億產值。
不僅如此,與“一帶一路”國家開展核能合作,還將為國內核電建設提供資源保障。“一帶一路”是世界上鈾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地區,當前中國核企與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在核燃料上的合作,都是很好的案例。
商機還體現在核燃料循環的前端和后端市場。錢智民稱,核燃料循環產能合作將成為中國融入世界核產業鏈的關鍵突破口。按照中國獲得30臺海外機組的市場份額估算,為每臺機組提供全壽期的核燃料、運維、乏燃料后處理、退役等服務將創造約700億元產值,總值將達到2萬億。
以下是錢智民當天發言全文的精編版。澎湃新聞(www.kxwhcb.com)經中國能源報官方微信(cnenergy)授權轉發。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黨中央從全局高度和長遠角度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構想。“一帶一路”連接了歐洲和東亞兩大經濟圈,貫穿了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的廣大地區。“一帶一路”沿線是世界核能發展的熱點和關鍵地區,代表了世界核能的未來,是我國核工業走向世界的關鍵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核電市場空間有多大?
從國際核電市場需求看,共有72個國家已經或正在計劃發展核電,其中在“一帶一路”上的國家有41個,“一帶一路”周邊還有11個國家正在發展核電。
到2020年全球將新建約130臺核電機組,到2030年前這一數字將達到約300臺(其中我國國內約占30%),“一帶一路”國家和周邊國家將占到新建機組數的約80%。
如果我國能夠在2030年前獲得“一帶一路”沿線20%的市場份額,即約30臺海外市場機組。每出口一臺核電機組,需要8萬余臺套設備,200余家企業參與制造和建設,可創造約15萬個就業機會,單臺機組投資約300億元,考慮到天然鈾、核燃料、運維、退役等全產業鏈的貢獻,單臺機組全壽期直接帶動約1000億元。30臺機組將直接產生近1萬億產值,創造500萬個就業機會,全壽期將產生約3萬億產值。核能領域將成為與“一帶一路”國家十分關鍵的合作環節。
儲量豐富的鈾資源為核電建設提供保障
天然鈾合作開發將為我國核強國建設提供堅實的資源保障。“一帶一路”是世界上鈾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地區。
哈薩克斯坦鈾資源產量世界第一,資源量世界第二,2013年生產天然鈾2.2萬噸,探明的成本低于260美元/千克鈾的資源量達85萬噸。俄羅斯資源量69萬噸,世界第三。
此外,蒙古、烏茲別克斯坦等國都蘊藏豐富的鈾資源。這些國家與我國相鄰,鈾資源運輸具有天然優勢,政治經濟關系也十分密切,做好與這些國家的鈾資源合作開發利用,將對我國核能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資源保障。
核燃料循環產能合作將是關鍵突破口
核燃料循環產能合作將成為我國融入世界核產業鏈的關鍵突破口。核燃料市場空間大,發展前景十分可觀。
按照我國獲得30臺海外機組的市場份額估算,為每臺機組提供全壽期的核燃料、運維、乏燃料后處理、退役等服務將創造約700億元產值,總值將達到2萬億。
同時,目前世界市場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核燃料循環的前端和后端市場出現了新的機遇。我國不僅可以借此機會擴大市場份額,與美、法、俄等國的產能合作也有了更大的空間,有利于我國核工業進一步融入世界核產業鏈,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
核技術應用將是合作重要部分
核技術應用將成為未來核能全產業鏈合作的重要部分。核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在核醫學、材料改性、農業與環境、測量技術、公眾安全等領域。據統計,美國和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中核技術的貢獻約占3%~4%。2010年,美國核技術產生的年產值約為2.4萬億,日本約為5000億。
“一帶一路”沿線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超過20萬億美元,如果這一區域核技術應用發展可以達到美、日的水平,將是一個約4萬億的巨大市場。我國在Co-60等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藥品、成像裝置、探測器、加速器技術等具有一定特色和優勢,而“一帶一路”上的多數國家在核技術應用領域還處于起步階段,市場空間非常廣闊。
“一帶一路”:中核在做什么?
中核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開展核能全產業鏈市場開拓已具備一定基礎。中核集團是唯一出口過核電站并實現批量出口的中國企業。已成功向7個國家出口過4臺核電機組和8臺反應堆或核動力裝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已經簽訂了2個出口合同,5個合作框架協議。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在核燃料和核技術應用領域的科技交流和經貿合作關系。
目前,中核集團正在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大戰略中,進行全面的布局。今年5月7日,在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福清,國內首臺華龍一號的示范工程開工建設。8月20日,中核集團實現了首臺海外華龍一號的開工。在“一帶一路”的中東腹地,中核集團與埃及、沙特、伊朗等多個國家取得了核能市場開發的重要進展。此外,在哈薩克斯坦、蒙古,天然鈾資源的產能合作與資源合作正在同步推進;在俄羅斯,核電、核燃料、快堆等多個領域正在展開積極合作。同時,在“一帶一路”歐洲端的終點英國,中核集團不僅參與了核電項目的開發,還與英國開展了小堆、核設施退役治理等領域全產業鏈的合作。
關于做好國際合作的三點建議
當前,我國核電正處于產業規模化發展期、技術創新的加速期,我國經濟實力、外交影響力、產業配套能力越來越強,這正是中國核工業走向國際的大好時機,抓住“一帶一路”這一重大機遇和當前國際核工業格局變化的關鍵時期,我國將成為世界核強國,引領核工業的發展。
為了做好核能全產業鏈的國際合作,助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我提三點建議:
一是加強領導,加強規劃引領。核能全產業鏈合作對“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具有重要作用,建議加強組織和領導,通過國家政治外交、經濟合作等方式推動實施,建議在“一帶一路”總體戰略下,制定核能全產業鏈合作的專項規劃,引領發展。
二是加大支持,完善配套政策。建議加強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建立國家層面專門針對核能的統一金融支持政策,擴大優惠貸款規模,提高融資條件的國際競爭力。建議完善在核燃料循環領域對外產能合作和提供服務的政策,加快推進核燃料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盡快出臺相關規劃、條例。
三是加強統籌,形成中國核能走出去的合力。建議建立統籌核電、天然鈾、核燃料、后處理、核技術應用等核能全產業鏈各領域的協調機制。特別是企業層面,應該主動作為,加強溝通,積極探索,以市場化的原則和方法,開展互利共贏的協作,形成我國核工業走出去的合力,提升我國的整體競爭力。(中國能源報 趙唯/整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