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浙江出重手治理“為官不為”,省委宣示堅決不用“太平官”

“為官不為是新形勢下干部隊伍出現的突出問題……這些問題或多或少地在一些干部身上存在,影響政治生態和從政環境,不利于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浙江省委日前制訂《關于激勵干部干事創業治理為官不為的若干意見》。11月6日,《意見》在《浙江日報》頭版全文刊發。
公示“太平官、不作為”具體情形
“這個《意見》的制訂,是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為官不為’的具體表現展開的。”浙江省委組織部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
5月下旬,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赴浙江調研。在聽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后,他對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和各項工作給予肯定,希望浙江努力在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水平上更進一步,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更快一步,繼續發揮先行和示范作用。
調研期間,習近平指出,從嚴治黨是一個永恒課題,黨要管黨絲毫不能松懈,從嚴治黨一刻不能放松。對一些干部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屬于能力不足的,就要加強培訓,加強實踐鍛煉,加強總結提高;屬于擔當精神缺乏的,就要明確責任、加強督查;屬于不作為的,就要嚴肅批評教育,認真執紀問責。
“為官不為是新形勢下干部隊伍出現的突出問題,集中體現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能力不足、擔當精神缺乏、不作為等方面?!薄兑庖姟分赋?,從浙江實際看:
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一些干部面對新形勢、新常態,知識儲備和能力素質不適應,專業化能力不強,存在本領恐慌,工作力不從心;
擔當精神缺乏,主要表現在一些干部當“太平官”、“老好人”,改革攻堅意識不強,畏首畏尾,不敢碰硬、不愿擔責,有風險的不敢干、有難度的不愿干,沒有批示不辦事、不見紀要不執行;
不作為,主要表現在一些干部履職不勤、工作不力,做事不催不辦、不推不動,推諉扯皮,搞“中梗阻”,還有的混日子或忙于私事。
為此,這份于10月下旬印發的文件要求各級黨委(黨組)采取專題培訓、實踐鍛煉、督查考核、問責處理等綜合措施,把治理為官不為作為當前一項重要任務,充分激發干部干事創業活力。
建立推進改革容錯免責機制
在提升干部能力方面,文件提出了加強干部專業化能力培訓、強化干部基層一線實踐歷練、積極推進干部輪崗交流等一系列具體措施。
對于推動干部敢擔當,浙江省委要求:
大力選拔敢抓敢管、擔當有為的“獅子型”干部,注重使用埋頭苦干、兢兢業業的“老黃牛式”干部,堅決不用無所事事、碌碌無為的“太平官”。
支持和保護堅持原則、敢于負責的干部,對因敢抓敢管得罪人、影響得票的干部,組織上要主持公道,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
改進黨政領導干部實績考核評價辦法,推行實績公示公議,加強綜合分析,改變年度考核主要依據民主測評結果確定等次和簡單以最后得分進行排序并向班子反饋的做法,充分運用各方面了解掌握的情況,形成綜合評價意見,防止唯票、唯分評價干部。
同時,建立推進改革容錯免責機制。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允許試錯、責任豁免的機制,對改革創新未能實現預期目標,但有關單位和個人依照中央和省委有關精神決策、實施,且勤勉盡責、未牟取私利的,不作負面評價,依法免除相關責任,支持保護敢抓敢管、堅持原則的干部。
“獅子型”干部的概念,最早由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在2013年初提出。當年5月,《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我們既需要“老黃?!笔礁刹康摹绊g勁”,也需要“獅子型”干部敢想敢干的“闖勁”。釋放改革這個中國最大的紅利,除了繼續提倡“老黃?!本?,迫切需要把“庸吏”果斷調整下去,把一大批有魄力、敢創新的“獅子型”干部堅決充實上來。
對為官不為的干部,浙江將通過及時提醒、函詢、誡勉,公開通報典型案例,加強組織調整,嚴格執紀問責等強化問責處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