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俄羅斯年輕人不相信婚姻
原創(chuàng) 鄭卜丁 液態(tài)青年

作者|鄭卜丁
俄羅斯的離婚人數創(chuàng)下了7年來的最高紀錄,今年1月到5月,俄羅斯國內有25.19萬對夫妻逃離婚姻。
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的娜塔莎今年5月和丈夫辦理了離婚,結束了他們長達11年的婚姻。
娜塔莎在女性論壇(woman.ru)上抱怨說,“疫情期間,我的丈夫越來越不關心家庭。雖然他就在屋子里,但終日抱著筆記本電腦,戴著耳機。”
更讓娜塔莎不能容忍的是,疫情使家里本不富裕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丈夫待業(yè)在家,她不得不出去做兼職維持家用。
埋伏在婚姻中的炸彈由娜塔莎的一次美甲引爆。“新年的時候,我用做兼職的工資獎勵了自己一次美甲。當我丈夫得知我美甲的花費時,他差點心臟病發(fā)作!然后他開始指責我自私,說幾年前家里買房裝修我沒有出過一分錢。”
無休無止的爭吵直到今年5月,一紙離婚證書換來了久違的寧靜。
與娜塔莎夫妻一樣,越來越多的俄羅斯夫妻正在拋棄婚姻。僅從2021年1月到5月,就有25.19萬對夫妻分道揚鑣——這個數字比去年同期增長44%,打破7年來的紀錄。
近年來,俄羅斯政府一直在倡導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為新家庭和多子女家庭提供優(yōu)越的福利和補貼,但現實結果來看,俄羅斯人進入婚姻的意愿沒有增強,逃離婚姻的人數反而在增長。
01
同居,而非結婚
“這么晚了,又要去哪里?戀愛一年了,該結婚了!他在利用你,不結婚對你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每個星期五,生活在莫斯科的程序測試員葉卡捷琳娜都會聽到母親的嘮叨,因為一到周末她就會去見自己的男朋友葉甫蓋尼。葉甫蓋尼今年29歲,是個程序員,平日工作非常忙。
在俄羅斯老一輩的觀念里,早婚早育是必須遵守的傳統(tǒng)。在這個女多男少的國家,有女兒的家長更是對女兒的婚姻特別關注,25歲還沒結婚的話,那簡直是噩夢。
但讓老一輩難以接受的是,俄羅斯青年的結婚年齡正在以他們想不到的速度上漲。根據俄羅斯統(tǒng)計局2019年9月公布的數據,俄羅斯青年目前結婚年齡一般在25歲到34歲之間;而在8年前,俄羅斯主流的結婚年齡在18歲到24歲之間。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趨勢,葉卡捷琳娜沒辦法和雙方父母講清楚,她和葉甫蓋尼在父母的介紹下認識,已經約會了三年半。過去兩年,他們的父母一直在催促他們結婚。
但對兩位當事者來說,登記處才是他們過去兩年的最大噩夢。“父母告訴我們,必須遵循傳統(tǒng),必須舉行盛大的婚禮,必須在30歲前要孩子。然而,我們認為,人不應該在強迫下結婚,而應該在雙方都做好準備的情況下結婚。”葉卡捷琳娜表示,“畢竟,護照上的已婚印章不會改變你的生活方式,婚姻也不能保障愛情的永恒。”

俄羅斯人的護照和出生證明。圖片:rbth
葉卡捷琳娜和葉甫蓋尼正代表著當下俄羅斯年輕人的一種趨勢。俄羅斯民意調查機構列瓦達中心的數據顯示,47%的俄羅斯受訪者稱,他們更喜歡嘗試婚前同居,而不是很快步入婚姻。
02
“離婚不再讓人羞恥”
7月末,俄羅斯審計和咨詢公司FinExpertiza發(fā)布的報告顯示,俄羅斯的離婚人數創(chuàng)下了7年來的最高紀錄——今年1月到5月,俄羅斯國內有25.19萬對夫妻逃離婚姻。
根據統(tǒng)計,在俄羅斯,每兩段婚姻中,就有至少一段以離婚告終。

多年來,俄羅斯離婚率居高不下。圖片:rbth
全俄輿論中心的調查也顯示,新冠病毒出現之前,出軌、酗酒、糟糕的家庭關系以及經濟問題是扼殺俄羅斯婚姻的殺手。而在新冠病毒出現后,俄羅斯夫妻選擇分開的主要因素則變成了貧窮、自私以及抑郁所造成的一系列問題。
心理學家埃琳娜·皮霍夫金娜表示,俄羅斯人習慣將收入低于妻子的男性稱為是“可憐的男人”。但疫情期間,由于不景氣的經濟和隔離制度,很多人被裁員,丟了工作。
這個時候,女性往往表現出比男性更加靈活的適應性。大部分女性會毫不猶豫去從事兼職工作,男性則更害怕改變過去的生活方式,寧愿選擇無所事事,而將缺錢的后果歸咎于雇主和國家。
這種情況打破了俄羅斯傳統(tǒng)家庭的平衡,像娜塔莎夫妻一樣,那些無法重建平衡的家庭走向了分裂。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們對于離婚態(tài)度的轉變。“對于根基牢固的家庭來說,長期的隔離制度不會影響什么。但對于另一些家庭來說,則加速了關系破裂,尤其在當代社會,離婚并不被認為是不道德的事情。”《莫斯科晚報》指出。
俄羅斯帝國時期,離婚是相當罕見的現象,離婚雙方也會受到強烈的社會譴責。1897年人口普查統(tǒng)計,俄羅斯帝國每1000個居民中僅有一位選擇離婚。在當時,婚姻關系主要經由東正教會處理,僅在通奸、服刑等極為特殊的情況下才允許離婚。
到了蘇聯時期,婚姻關系的締結與終結不再經過教會,離婚手續(xù)也變得更加容易。隨著斯大林上臺,夫妻雙方開始可以通過法院起訴提出離婚。
盡管如此,在蘇聯時期,如果夫妻雙方解除了婚姻關系,他們仍會在組織內受到譴責,甚至被剝奪入黨資格。也正是因為如此,離婚在當時是非常少有的現象。
蘇聯解體之后,西方自由價值觀涌入俄羅斯,離婚開始變得越來越常見。俄羅斯人意識到,他們的個人生活不再被教會或者國家所管束。人生選擇上,排在第一位的變成了“我”,而不是“組織”。
這之后,俄羅斯女性也爭取了更大的獨立性——開始工作,自己掙錢養(yǎng)育孩子。女性的獨立,也讓她們依附于婚姻關系而生存的模式成為過去。
“女性不愿意因為婚姻過早犧牲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在婚姻中,職場女性也越來越不愿意容忍丈夫的缺點。” 心理學家埃琳娜·皮霍夫金娜表示。

職場女性不愿意忍受丈夫的缺點。圖片:rbth
除此之外,根據俄羅斯現行法律,離婚手續(xù)并不復雜。如果夫妻雙方沒有未成年子女或婚生子女同意的情況下,雙方不需要通過法庭,僅需到登記處便可以離婚;即便雙方有未成年子女,他們也很容易通過法庭起訴離婚。
在網絡上,想離婚的夫妻可以輕松找到律師,他們甚至無需對方同意,無需當事人出庭,便可完成離婚手續(xù),只需要支付約合人民幣1200到2600元的費用。
離婚早就不再是難事,也不再是禁忌。莫斯科國立大學社會學學院家庭社會學和人口學專業(yè)的一項研究表明,70%的俄羅斯人認為,離婚是一種正常現象,不會讓任何人丟臉。就連總統(tǒng)普京也在2013年公開宣布,與當時的妻子柳德米拉結束了長達30年的婚姻關系。
03
挽救婚姻,挽救人口
7月末,俄羅斯Tsargrad電視臺評論員米哈伊爾·秋連科夫在播報完最新的離婚數據后情緒有些失控,他提高了音量表示,“俄羅斯的離婚率數據簡直就是災難性的。如果保持現在的高離婚率,國家將被摧毀。”
其實,俄羅斯政府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2017年的一次財政會議上,經濟發(fā)展部部長馬克西姆·奧列什金就提出了,俄羅斯的人口狀況是世界上最困難的。
根據俄羅斯統(tǒng)計局的數據,過去 30 年里,俄羅斯的年結婚人數急劇下降,而離婚人數卻在增加。1990 年至 2019 年間,注冊婚姻數量下降了 26.9%——從 1990 年的 130 萬下降到 2019 年的 95 萬。同期,離婚人數增加了 10.8%——從 1990 年的 55.99萬人增加到 2019 年的 62.07 萬人。人口出生率下降了 25.2%——從 198 萬(1990 年)下降到 148 萬(2019 年)。
這個趨勢仍在繼續(xù),2020年俄羅斯常住人口減少51萬人。截至 2021 年 1 月 1 日,該國人口為 1.4624 億。而在今年4月舉行的國家杜馬會議上,議員們達成了一個共識,想要保證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和長久發(fā)展,至少需要保障國內有兩億的人口。
而事實上,為了保衛(wèi)人口,保衛(wèi)婚姻,近二十年來,俄羅斯政府一直做著各種努力。
21世紀初,俄羅斯啟動了一項國家計劃,新組建的家庭可以申請補貼購買住房。該計劃將一直持續(xù)到 2025 年,35歲以下、收入穩(wěn)定但沒有獨立住房的已婚夫婦可以向政府提出申請,而國家將承擔他們所購買住房或公寓的30% 至 35%。
2005年起,俄羅斯開始舉辦以家庭生活為題材的電影節(jié),提高人們對家庭的重視程度。2008年開始,俄羅斯還將每年的7月8日定為“家庭、愛情和忠貞日”。

每年的7月8日為“家庭、愛情和忠貞日”。圖片:全俄兒童和青年組織
為了鼓勵生育,俄羅斯政府對新生兒家庭提供一次性國家現金津貼,2020年的津貼約為1.8萬盧布(約合人民幣1592元)。除此之外,政府還會提供育兒基金,2020年一胎的基金為46.6萬盧布(約合人民幣41280元),二胎基金為61.66萬盧布(約合人民幣54551元),三胎基金為45.55萬盧布(約合人民幣39812元)。育兒基金可以用于購買房產或支付孩子未來的教育。三胎及以上的家庭還可以享有在購買校服時獲得補貼、免費停車等其他福利。
已婚已育的年輕人也可以在申請大學時被優(yōu)先錄取;父母是學生或者服役中的家庭,兒童可以免費上幼兒園,父母則可以免費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參觀博物館等。
為了減少離婚率,俄羅斯財政部還曾在2013年建議將離婚稅由400盧布提高至4000盧布。直到現在,俄羅斯國內也一直在討論使離婚程序復雜化的法案——代表們建議將起訴離婚的處理時間由1個月延長到3個月,并徹底禁止缺席出庭而完成離婚的情況。
2019年,俄羅斯聯邦委員會社會政策委員會還提出了在學校開設“家庭研究”課程的提案,課程包括“解決家庭沖突、提高金融知識、與配偶及對方父母建立良好關系”等。提案指出,“在年輕人結婚后教育他們如何經營家庭已經晚了,必須從學校開始,就系統(tǒng)且有目的地培養(yǎng)他們在未來處理家庭生活的能力。”
目前,俄羅斯38個地區(qū)的學校已經開設了“家庭研究”課程。
04
“我還是不想結婚”
盡管如此,俄羅斯人依舊對婚姻提不起興趣。
疫情期間,莫斯科的房價不降反增,漲幅最高的巴斯曼尼區(qū)每平方米售價達到了49.9萬盧布(約合人民幣44181元),房價較低的城區(qū)每平方米售價也要20萬盧布(約合人民幣17708元)以上。

莫斯科房價最高地區(qū)已經突破每平方米49.9萬盧布。圖片:TACC
俄羅斯年輕人想在莫斯科買一套新房,預算至少要在1000萬盧布左右(約合人民幣88.6萬元)。”一家建筑公司的執(zhí)行董事米羅什尼科夫估算稱。
在莫斯科,葉卡捷琳娜和葉甫蓋尼已經算是高收入群體,平均月工資約在84500盧布(約合人民幣7482元)。“就算有政府補貼,但我們依舊買不起獨立住房。”葉卡捷琳娜表示。
對于有了孩子的家庭來說,申請福利的過程也面臨很多問題。

母親推著嬰兒經過辦事大廳。圖片:TACC
莫斯科南部柳貝爾齊區(qū)的奈德,是一名有著3個孩子的母親,“由于生育文件不全,我在后兩次生育時,都被拒絕支付補貼。就算是第一個孩子的基金,也只能用于貸款等用途,但我并不想貸款,如果政府能直接購買兒童學習的書本或者支付現金會更有幫助。”奈德表示。
居住在莫斯科郊區(qū)的尤利婭是一位29歲的家庭主婦,同樣也有3個孩子。她在論壇上抱怨,“為了獲得第三個孩子的補貼,我們已經等待了三個月,但最終,由于一些文件錯誤,他們將資料退了回來,我們沒有得到任何補貼。為了養(yǎng)孩子,我們已經賣掉了汽車。”
眼看房價越來越貴,撫養(yǎng)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24歲的葉卡捷琳娜不想結婚。
“國家為了生育,為了人口,需要人們結婚,但他們不關心家庭收入多少,丈夫是否打妻子(到2020年,俄羅斯依舊沒有通過反家庭暴力法)。他們只關心婚姻相關的統(tǒng)計數據,但不關心家庭是否幸福。” 葉卡捷琳娜說。
原標題:《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俄羅斯年輕人不相信婚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