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船只穿越北極將成常態,中遠籌劃打造北極航線破冰船隊
中國將首度開通經由北極的定期商船航線。
10月29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遠洋運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遠”)表示,由于氣溫上升使北極航線具備戰略可行性,中遠計劃開通航經北極的首條亞歐班輪線,這將比常規經過蘇伊士運河繞行的歐洲航線節省約兩周時間。
“集團正在積極研究在北極航線上開展常態化運營的可行性,”中遠發言人表示,“我們在考慮購買二手船或建造新船,以滿足該線路的日常運營。”
中遠旗下的永盛雜貨船是中遠船隊中唯一裝備破冰船體的班輪,繼2013年永盛輪成功首航北極東北航道后,中遠船舶今夏再次穿越北極,并將航次任務升級為往返雙向通行,于10月中下旬成功返回國內。
中遠官員表示,他們很可能在年底前提交打造北海航線船隊的計劃。
歐洲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方認為,北海航線(NSR)是相對蘇伊士運河外,中歐船運的“最經濟解決方案”。華爾街日報稱,另一方面,俄羅斯也積極倡導利用該國控制的北海航線,俄總理梅德韋杰夫表示,預計在十年后,每年有超過1000萬噸的貨物經由該線路運輸。迄今為止,北海航線的最高貨運記錄是2013年,通過的71艘貨船載貨總量為140萬噸。
亞歐海運貨物量約占全球海運總量的15%。走北海航線,從上海到荷蘭鹿特丹港全程約8100海里(1海里約合1.85公里),比經蘇伊士運河航線路程短2400海里。
“中遠的計劃顯示出北海航線的潛力,但在它變為一條主要航道前,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北海航線信息管理辦公室主任崗馬爾森(Bjorn Gummarson)說。“航路上的港口需要改造升級,以提高貨物處理能力,還需要制定漏油和搜救行動的規劃。隨著溫度升高,航行將變得更容易,但破冰類船只建造費用昂貴,而且航路上部分水道很淺,只允許中型船只通過。”
此外,它仍然只是季節性航路。“航行窗口期從7月到11月,9月和10月浮冰量很少。”崗馬爾森表示。
不少船東都認為,可能需要多年時間才能確定這條航路的商業可行性。分析師們預計,2021年,約有1500萬噸貨物通過北極航線運輸,同期蘇伊士運河航線的貨物通過量高達9億噸。
但拓荒的意義不在大小。開辟馬六甲-蘇伊士運河以外的亞歐海運航線,對中國來說本身就具有戰略意義。此外,中國一直以來積極參與北極地區事務。2013年,中國在北極理事會獲得了“永久觀察員”資格。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