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些又酷又潮的奧運項目,00后含量嚴重超標
原創 竹子 有間大學

8月4日,一位酷炫的女孩,再次讓大家看到了滑板運動的魅力:
在東京奧運會女子滑板碗池賽中,張鑫完成了她的奧運首秀,為觀眾帶來了精彩絕倫的表現,并且在第三輪刷新了自己的最高分,獲得了28.16分的成績——

在不久前的滑板女子街式決賽中,05后滑板選手曾文蕙勇奪第6名,也讓這一新潮運動一度沖上熱搜,走進大眾視野。
其實,滑板并不是東京奧運會唯一的“新”項目:
2020年東京奧運會,首次將沖浪、滑板、攀巖、空手道等運動正式列為比賽項目,此外,棒球/壘球時隔13年再次回歸,成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目光。
越來越多像張鑫、曾文蕙一樣的年輕選手,正在奧運賽場上大放異彩——作為屏幕前的觀眾,你對這些新潮運動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被00后選中的運動,
憑什么是它們?
雖然是首次在奧運會上亮相,但沖浪、滑板、攀巖、空手道等運動,其實都有著超過百年的悠久歷史。
你或許不知道,有關沖浪運動起源的文字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
早在1778年,英國的探險家詹姆士?庫克在途經夏威夷時,就曾看見當地居民拿著一塊短木板,出沒在驚濤駭浪之中,隨時隨地上演著海灘版“速度與激情”。
但是在當時,不少外來者都對這項運動不感興趣。他們認為,沖浪的危險系數極高,在海中挑戰巨浪無異于玩命,這是一種“屬于野蠻人的游戲”。

作家馬克?吐溫曾這樣描述夏威夷人沖浪的畫面:“他們會瞅準適當的時機,踩著沖浪板沖上浪頭,像炮彈一樣飛馳而來!”/電影《靈魂沖浪人》劇照
直到20世紀60年代,沖浪運動被傳播到加利福尼亞,人們才逐漸消除對它的誤解。
不久后,沖浪板、腳繩、防滑鞋等運動裝備相繼產生,各類專業的沖浪俱樂部也相繼成立,越來越多人開始嘗試這項運動,并意識到它的魅力所在:
踩著一塊專業的沖浪板,運用嫻熟的運動技巧,在無數次的失敗后取得成功,在海浪的推動下迎風前行……那一瞬間酣暢淋漓的成就感,是任何運動都無法比擬的。
沖浪愛好者們隨性自由、解放身心的生活方式,開始引發各地年輕人的好奇與效仿。沖浪這一運動,也成功從小眾的海邊娛樂活動,轉變為風靡全球的青年亞文化標志。

天才沖浪少女貝瑟妮?漢密爾頓,在13歲時被鯊魚生生咬下左臂,但她一個月后就重返海灘,并在兩年內獲得全美沖浪冠軍,將沖浪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電影《靈魂沖浪人》劇照
沖浪運動,能給人帶來自由的快感。但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在海邊,要體驗這項充滿魅力的運動,年輕人還面臨著不少門檻。
所幸,每座城市都有街道和公園——
上世紀50年代末,由沖浪運動演變而來、有著“極限運動的鼻祖”之稱的滑板正式誕生。
公路、斜坡、欄桿、扶手、臺階,大城市中無處不在的街頭元素,都可以成為滑板愛好者的探索主場,大大降低了年輕人入門潮流運動的難度,也孕育出扎根在市井中的街頭文化。
充滿活力、張揚自我、在大街小巷中自由馳騁的運動方式,給年輕人帶來了獨一無二的體驗感;標新立異、天馬行空的滑板涂鴉設計,更滿足了年輕人的個性需求。

如今國內不少大學都開設了滑板社,滑板文化已經走進校園,成為許多人大學生活的一部分。/紀錄片《我們的浪潮》
上世紀90年代,一部名為《滑出彩虹》(Gleaming the Cube)的經典電影,讓滑板這項運動進入了中國觀眾的視野,其中不少專業的運動鏡頭,也成為中國第一代職業滑手的滑板啟蒙。
被譽為“中國滑板第一人”的車霖就曾表示,自己的滑板之路,正是從這部電影開始的:
“大概是1989年的時候,我在電影院看完了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名滑板少年利用高超的滑板技能,戰勝歹徒的故事。里面有大量展現滑板魅力的鏡頭,我看完激動得一晚上都沒有睡著,當時就覺得,這輩子一定得嘗試這個東西。剛開始玩滑板的時候沒人指導,我也是靠回憶電影中的鏡頭,從最基本的動作開始練習。”
如今30年過去,即使沒有電影的傳播,滑板也能憑借自身的魅力,輕輕松松征服00后——
在東京奧運會上刷新成績的05后女孩曾文蕙,曾經是一名武術選手,最后卻被滑板“飛起來帥”“有成就感”“玩兒的時候得大膽”的魅力深深吸引,從而“半路出家”,玩起了這一項運動,僅7個月時間就嶄露頭角,獲得了中國俱樂部滑板聯賽街式項目的冠軍。

滑板運動,正在憑借自身獨一無二的魅力,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

如今,滑板已經成為新潮運動、街頭文化的象征符號。/電影《滑出彩虹》

從小眾到主流,
“冷門”運動的破圈之路
毋庸置疑,這些新潮運動正充滿無限的活力與朝氣,不但象征著Z世代不斷突破、挑戰自我的冒險精神,更記錄著年輕人對新鮮事物的追求與熱愛。
但“不要命”、“危險”、“極限”的難度系數,曾一度將其限制在極小的圈子里,讓年輕人望而卻步。
近年來話題熱度很高的運動之一——攀巖運動,便是如此。
2018年,奧斯卡的獲獎紀錄片《徒手攀巖》(Free Solo),讓攀巖運動再次引起熱議。在片中,攀巖愛好者亞歷克斯?霍諾德,先后嘗試了近1000次,最終在沒有安全繩索的條件下,登上了夢寐以求的酋長巖,這股挑戰自我的冒險精神,也讓不少觀眾為之震撼。
但作為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首,攀巖運動一直有著超乎尋常的風險與難度。其中,徒手攀巖高達50%的死亡率,曾經勸退了不少“門外漢”。
近年來,不少攀巖愛好者意外離世的新聞,讓年輕人對這項充滿挑戰的運動感到擔憂。面對險峻的山峰與危機四伏的巖壁,即使是亞歷克斯?霍諾德這樣極具經驗的老將,也曾因為擔心會有生命危險,不敢輕易嘗試高難度的攀巖。

室外攀巖愛好者,常常處在“生死一線間”。/紀錄片《徒手攀巖》
然而,在攀登愛好者的眼中,攀巖運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恰恰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
“當你挑戰自己并且做到極致時,你會產生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如果你是個追求完美的人,那徒手攀巖就是最接近你心愿的事情。”
近年來,攀巖運動也在不斷適應大眾的需求,甚至從野外走到了室內,成為年輕人身邊觸手可及的運動方式——
國內的不少運動場館都主動設置了攀巖墻,通過人工設計的凸臺、凹窩等巖石塊,模擬室外的攀巖環境,并配備了安全帶、連接繩索、扁帶與錨點等安全器具,讓年輕人能夠放心體驗攀巖的樂趣。
00后攀巖愛好者宋懿齡,在7歲的時候跟著父親去逛商場,第一次看到深圳最早建造的攀巖標準競技墻,從而愛上了這項運動,最終成功入選國家隊,在東京奧運會上迎來個人首秀。

在剛剛進行的東京奧運會運動攀巖女子全能資格賽-速度賽中,宋懿齡以7.46秒的成績位列第三。

同樣亮相此次奧運的00后攀巖選手潘愚非,小時候因為體質不好,在外婆的建議下練習跆拳道,結果被位于同一個體育場的攀巖墻吸引,開始嘗試自己攀爬,從此開啟了他和攀巖的故事。
這些新興的室內運動設施,正在成為不少年輕人的攀巖啟蒙。

室內攀巖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也是年輕人入門攀巖的首選。/紀錄片《向著攀巖運動場,向上攀登吧》
本屆東京奧運會,正是在保證選手安全性的前提下,將新增的攀巖全能賽分為三個不同的環節:
考驗選手敏捷度的速度攀巖、挑戰選手技巧的抱石攀巖以及磨練選手毅力的難度攀巖——其中,難度攀巖與抱石攀巖是潘愚非的強項,在比賽中,他一氣呵成的動作技巧,堪稱“中國版蜘蛛俠”,讓觀眾看得心服口服。
而在比賽開始前,選手們只有幾分鐘的時間來觀察巖壁和攀爬路線。全新的賽制與挑戰,也大大提升了比賽的可看性和趣味性。

東京奧運會上的另一項新運動——空手道,也在不斷推陳出新:
起源于15世紀的空手道,為了滿足不同人群的觀賞需求,逐漸演變出不同的比賽規則:
全接觸式空手道,提倡讓選手們赤手空拳進行搏斗,最大化發揮“一擊必殺”的武道精神;寸止空手道,需要選手們在離對方還有一寸距離時放松力度,避免造成巨大的人身傷害;競技空手道,則允許選手們佩戴護具,使運動項目更具備安全性、觀賞性、科學化的特點。
本次東京奧運會上的空手道比賽,正是以競技空手道為依據,將比賽進一步細分為組手(兩人一組進行實戰對抗)與型(選手單獨在原地展示不同招式)兩個小項目,不僅考驗選手的力量、速度,對動作的穩定性、流暢度也有嚴格的要求。
作為一道獨特的城市文化景觀,潮流運動在不斷演化與突破中,真正適應不同人群的需求,也開始逐漸被更多年輕人所接納。


愛運動的年輕人,
追完了整個奧運會
越來越多年輕人,正在愛上新潮運動。
東京奧運會期間,中國青年報對全國各地2892名大學生發起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
近90%的受訪者,都對沖浪、攀巖、滑板、街舞等新興運動充滿興趣——54.63%的學生熱衷滑板運動,45.68%的學生想嘗試沖浪,35.20%的學生對攀巖運動躍躍欲試。
不少與新潮運動相關的校園社團、俱樂部,為運動愛好者們打造了一片屬于他們的自留地;以新潮運動為主題的賽事、活動,更將這些擁有相同愛好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
在紀錄片《滑手日記》中,來自北京的知名滑手許瑩,就如此描述它給年輕人帶來的向心力:“我覺得滑板是一個非常奇妙、非常自由的東西。我們常常五六個人一起玩滑板,一起出門玩,這里就像我的第二個家,那段時間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在本屆東京奧運會上,幾個新潮運動比賽中,都不乏年輕中國選手的身影:
中國滑板隊的曾文蕙、張鑫,中國空手道隊的龔莉、尹笑言,中國攀巖隊的00后潘愚非、宋懿齡,他們都為這些賽事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全新的奧運項目與年輕的參賽選手,也成功吸引了那些原本可能只沉浸于小眾運動的年輕人。
撰稿 | 竹子
原標題:《這些又酷又潮的奧運項目,00后含量嚴重超標》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