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環保部成立環評專家咨詢組,啟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戰略環評

10月27日,環保部在京召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區戰略環境評價項目啟動會暨環境保護部環境影響評價專家咨詢組成立會議。環保部副部長潘岳出席會議并強調,目前很多地方的區域規劃、流域規劃、城市規劃和產業規劃仍忙于粗放型地鋪攤子、上項目,生態文明仍然停留在理念層面,當前能真正推動發展戰略和規劃不斷綠色化的重要手段,就是規劃環評。
“規劃環評是推動綠色轉型重要抓手。”潘岳介紹,目前綠色轉型的主要路徑有兩條,一是國土整治,二是優化經濟布局和結構升級。前一個關系到城鎮化是否有序,后一個關系到工業化是否合理。規劃環評是加大國土整治、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重要手段。
潘岳說,未來5年,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也是規劃環評大有可為的關鍵時期。然而,規劃環評的落地面臨著巨大的困難。陳吉寧部長指出,規劃環評意見難以形成剛性約束,也沒有一個追責的機制,所以規劃環評中未評先批的現象比較普遍。從2003年《環評法》實施以來,通過審批的113個煤炭礦區總體規劃中,有52個是在規劃環評尚未完成的情況下審批的。作為環評管理體系的“龍頭”,規劃環評“落地難”使整個環評制度的成效大打折扣。
潘岳說,面對經濟轉型的巨大壓力和嚴峻的環境質量,要以規劃環評落地引領環評的改革與創新。為此,環保部已經進行了一系列工作,首先啟動的是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區進行戰略環境影響評價。這三大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心所在,也是環境矛盾最凸顯,公眾環保需求最強的地區,是經濟和環境雙轉型最迫切的地區,理應成為新常態下破解經濟與環境兩難的改革示范區。
此外,環保部正在探索創新管理方式,包括區域污染物行業排放總量管理試點,強化排污許可在環境管理中的核心地位,進一步規范環評機構等,此外《環評公眾參與辦法》的修訂已經啟動,有關信息公開辦法和指南將于年底修訂完成。
潘岳表示,過去規劃“未評先批”、項目“未批先建”現象大量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責任追究不到位。現在,環保部將依據新《環保法》和《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的相關規定制訂《規劃環評責任追究辦法》,讓違法責任人付出代價。環保部正在對河北、內蒙古等16個省份的化工園區涉危涉化重點建設項目開展環評專項檢查,尤其是檢查化工園區(港區)是否開展了規劃環評、環評要求是否落實,是否有環境風險和整改計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