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趙園談《家人父子》:傳統(tǒng)社會的家庭關(guān)系沒有那么美好
【編者按】
在北大博雅講壇主題為《家族·倫理·家人父子——由中國現(xiàn)代文學到“明清之際”的持續(xù)思考》的讀書會上,趙園先生圍繞家族與倫理的主題,借由婦女史、宗族史對話中國現(xiàn)代文學,構(gòu)建了家人父子的歷史生活想象,探討了家族與當代中國的關(guān)系。
“北大博雅講壇”摘錄、整理了趙園演講稿中談《家人父子》的研究路徑和心得的部分,澎湃新聞經(jīng)授權(quán)轉(zhuǎn)載。

我們最初的路徑?jīng)Q定了我們后來學術(shù)怎么做
下面我們回到《家人父子》,我應當承認我主要依靠的材料就是文集,這并不是出于有意的設計,而完全是積習。我沒有想到它會成為一種特點,所以不是事先設計出來的。我跟臺灣學者說我1978年來北大讀研的時候,我的研究生導師王瑤先生指導我們的時候說,你們先要去讀舊期刊。這是對的。你們要看那篇文章發(fā)表在什么版面上,周圍都是什么文章,甚至舊期刊登了什么樣的廣告,這都便于你想象當時的社會。
但是我是一個什么人呢,現(xiàn)在有一個熱詞,就是我是比較任性的。所以我就沒有讀舊期刊,我到圖書館里借庫本讀作品最早的版本。也只有在北大圖書館里好像才有這么多枯本,當然文學所也有,但是文學所肯定缺了很多,北大是比較完整的。讀那個作家比較早的作品版本,另外就是讀西方文選之類的,因為當時有很多西學引入,就讀這方面的理論。所以走的路徑跟我的同學像錢理群他們是不一樣的,所以后來做法也是不一樣的,我們最初的路徑就決定了我們后來學術(shù)是怎么做的。
到了明清之際,我仍然是沿用了過去的做法,花大量的時間去讀文集。當然我首先通讀了《明史》,哦,也沒有全讀,最后有幾卷沒讀,土司這些沒讀,覺得對我不太有用。然后讀很少的筆記,讀野史也比較晚,一直到了《想象與敘述》,要比較各種各樣的史述方式,才去讀當代人的史學著作和關(guān)于明清之際的野史等等。
私家著述都稱作野史的話會有誤解,就是私家的史著。最初的工夫都下在文集上,像王夫之的《讀通鑒論》,我讀了不下好幾遍,因為他擅長逆向思維,大家都這么說的,他說的就正好跟別人想法不同,有時候有點立意,不一定站得住腳,但是有時候有啟發(fā)性,能夠啟發(fā)你的思維,讓你的思維活躍起來。所以我后來跟人說,如果沒有王夫之的那些論述,我的《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整個會是另外的面貌。所以王夫之可以說是支撐了相當一部分我的《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但是我用的這部分材料,往往是史學還有理學史、哲學史都不用的,這就是不同的地方。
很多小題目我會帶著它,齊頭并進地做積累
我在做《家人父子》的時候,其實原來并沒有把握,有材料嗎?完全是貿(mào)然地選這個題目。但事先有一定積累,因為我有一個工作習慣,是王瑤先生隨便一說,但是我抓住了他說的,就成了我的工作方式。王瑤先生說你要多帶一些題目,到現(xiàn)在我都是這樣的。很多小題目我會帶著它,齊頭并進地做積累,現(xiàn)在電腦上的很多積累下來的東西,我可能永遠不會做,但是都在那兒積累著。我看材料的時候,就因為有很多題目,可能利用得比較充分,有很多的點都可能和我已有的那些題目相關(guān)。所以當時準備的題目里就有家族,也有婚姻、夫妻、兩性這些,這些就是最初的一點準備。
靠這點準備做不了一個完整的分析和論述,所以要重新開始再來讀,再來定向地搜集這些材料。所以我是覺得做這個的過程中,讓我有了意外的發(fā)現(xiàn),因為我們談公私,我們覺得最私的是家庭,家庭關(guān)系中最私密的是夫妻,尤其是夫妻的臥室那是最私密的,但是我沒有想到明清之際這個時段,包括儒家之徒的文集中,都有這么有意思的關(guān)于夫妻生活的資料,這點出乎我意料。
不能梳理出一條和主流相對立的線索,但個案哪個朝代都有,通達的士大夫哪個朝代都有
至于方法方面,沒有什么創(chuàng)新之處,我引用了西方漢學的我剛才提到的這些作者的說法,其實我跟他們差不多,就是規(guī)范和實踐,知、行,士大夫某些方面的規(guī)范表述和具體的生活空間,這個中間的錯位,這個中間的縫隙,我覺得是我所以能夠進入像這樣的論述空間的條件。
所以高彥頤和伊沛霞說的這些,我也是這么做的,就是規(guī)范和實踐是什么樣的關(guān)系,它們之間的緊張關(guān)系比較有意思。剛才我說到公私,說到了夫妻之間的臥室,像《禮記·內(nèi)則》說,男子晝無故不處私室,夫人無故不窺中庭,就是內(nèi)外之別。一個大男人白天進入夫妻的臥室,正當性就有點可疑,至少不是一個粹儒了。真正能夠做到這些的就是少數(shù)的士大夫。
一個倫理時期的狀況,士大夫的做法往往可以作為一個指標,但是你不可以過度想象那個社會都是這樣,那個社會像這樣的都是非常稀有的。美國漢學家伊沛霞說她很少看到丈夫或者妻子記述自己的婚姻生活,第一手材料是比較少見的。我可以說我比較走運,第一手資料在我這兒還是比較多的。另外他還說只有很少的士人寫過自己和妾之間的關(guān)系。大家可能都會想到冒辟疆是怎么寫他和他的妾之間的關(guān)系等等,所以我的意見是明代這方面的資料不至于這么匱乏。
另外尤其有意思的是,那些一本正經(jīng)的儒家之徒,往往在墓志銘一類的傳記文學中寫到夫妻生活,有的很動人。劉宗周兒子寫了劉宗周年譜,說他父親婚后,白天做功課,晚上和夫人一起做飯,伺候他的祖母,就是他們家里的老人。有時候夫妻兩個人抬水,他母親洗衣服,或洗滌便器,然后他父親就拿著蠟燭引路,別人認為他們有梁鴻和孟光的風采。而劉宗周在別的傳記中面目嚴冷,但是他對夫人就很溫存。還有劉宗周的門人陳確為他的夫人寫傳,說她對自己的父母雖不能色養(yǎng),卻能奉甘旨;說老婆晚年的時候,老丑而病,去死人不遠。在這點上,用一句不太恰當?shù)脑捳f,生活作風很嚴肅。
王夫之寫他的父親怎么教育子女也挺有意思,說他父親是用臉色來施教的,稍微不合他的意,就正色不與語,問亦不答,達旬余之久,有點冷暴力的意思。另外他說對兒童若苛責太甚,苦以難堪,則反損其幼志。你可以看到他是如何對他兒子的,雖然他兒子沒有這么寫,但是在別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他是有點幽默感的,他說我命令我兒子不要把鏡子拿過來,讓我看到我衰老的容顏和白發(fā),絕對不像是一個嚴父。在明代之后一些人都有關(guān)于幼教和處理父子關(guān)系非常通達的言論,但是你不能夠拉出一條線,從這個到那個,從陶淵明到杜甫,然后到王夫之等等,這樣的梳理方式是不對的。不能梳理出一條和主流相對立的線索,但是個例個案哪個朝代都有,通達的士大夫哪個朝代都有。這是我相信的。
不要把傳統(tǒng)社會的家庭和家族關(guān)系想象得那么美好
所以這本書如果說有點可讀的地方,大概就是這種具體的家庭生活情境,也包括像冒辟疆,我們知道有人認為冒辟疆和董小宛是神仙伴侶,很值得羨慕。但是你可以看到冒辟疆是怎么祭奠他夫人的,文章說他夫人受的委屈,在那個家族中受的委屈。而且他還有一篇申飭他的弟弟,因為家里爭奪財產(chǎn)也給他夫人造成了多少痛苦。他那篇文章簡直像是在散發(fā)冤單,說我弟弟如何混賬,不通情理,多么可惡等等。
你想象一下冒辟疆,他的倫理生活絕對不是那么美好的。所以你如果不看這些,你是無法了解冒辟疆的感情生活和倫理生活,也無法想象他的生活世界和日常生活,所以這些材料互相補充,很豐富,我看了以后喜出望外,覺得沒有料到還有這樣有趣的材料。由此我也覺得傳統(tǒng)社會絕不應當過分褒揚,柳如是怎么死的,不就是被錢謙益的族人逼死的嗎,否則她就不至于自縊。所以怎么把傳統(tǒng)社會的家庭和家族關(guān)系想象得那么美好呢,這是沒有道理的。

作者: 趙園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 由人倫探訪明清之際士大夫的生活世界
出版年: 2015年8月
頁數(shù): 232
定價: 39.0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 博雅英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