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羅馬尼亞出書可以減刑,于是權貴囚犯都成了作家

“沒人確定有多少人在利用這條法律。”《經濟學人》評論說,“目前最近的一份報告說是有73人,其中有人短短幾個月里就出了5本書?!?/p>
“不差錢”的出書過程
據悉,這項法律原本是允許那些有學術研究成果的犯人減刑,2013年后減刑條件才有了變化。
在監獄中,犯人不被允許使用電腦,稿子一律手寫。據一位羅馬尼亞記者報道,“不差錢”的犯人們一般會在外面雇學者,作為“研究顧問”。實際上就是這些學者或其他槍手完成實際寫作。新作完成后,再送進監獄,犯人只要親手抄一份就可以了。
再然后,犯人們出點錢,拜托出版商把副本打印出來交給所謂的“假釋裁決委員會”,由委員會決定這一作品是否值得令犯人減刑。耐人尋味的是,這一過程沒有任何專家意見或指導方針的參與。
犯人都寫了什么書
截至目前,沉溺于此法的羅馬尼亞大人物真不少,包括因非法籌集競選資金案被判處監禁的前總理阿德里安·訥斯塔塞(Adrian Nastase)、被指控洗錢的足球明星波佩斯庫(Gica Popescu),還有據說是因賄賂政治官員入獄的羅馬尼亞首富的伊恩·尼古拉(Ioan Niculae)等。比如波佩斯庫,在洋洋灑灑地寫了不少于四份的作品后,即將被提前釋放。
《經濟學人》直言大部分“監獄作品”已成為人們嘲笑的對象。比如寫羅馬尼亞統治者中世紀聯姻的前國務部長科波斯(Gheorghe Copos)被指控剽竊;布加勒斯特星隊(足球隊)的老板貝卡利(Gigi Becali)寫了他和布加勒斯特星隊的故事,用了好多圖片湊數;流行歌手Realini Lupsa居然寫了牙科醫學領域的干細胞。
可能填上的法律漏洞?
羅馬尼亞司法委員會的成員Cristi Danilet向《經濟學人》表示他很難說是否存有“(執法人員)無能”或“政治干預”等因素讓該法律存有漏洞。另一個要求匿名的消息源直接認為這項減刑條款就是“政治干預”的結果。如今羅馬尼亞總理維克托·蓬塔(Victor Ponta)也被控三項腐敗罪名,這位匿名消息源表示政客們肯定不想改變(這條法律)。
其實也有呼聲要求補上這一法律漏洞。羅馬尼亞國家反腐敗委員會(National Anti-corruption Directorate)從今年4月就開始呼吁修改這項法律。
在過去幾年里,該委員會已成為羅馬尼亞最強大的機構之一,甚至針對羅馬尼亞司法系統做了新的可信度評估。雖說“此舉要根本改變羅馬尼亞根植于政治和商業文化中的腐敗現象”,顯然還為時尚早了。
智庫“全球聚焦”(Global FOCUS)的負責人Oana Popescu向《經濟學人》表示,羅馬尼亞人很高興那些有錢有勢的人也會被送進監獄,但對于“他們中有很多人不久就能出獄”感到非常無奈。她嘆了口氣說:“這就是羅馬尼亞現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