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進會在京召開,六小齡童等受邀出席

劉云山指出,推進文藝繁榮發展,要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切實解決群眾立場和群眾感情問題,完善保障長期深入生活的具體經濟政策,把深入生活作為文藝工作者業務考核的重要依據,建立常下基層、常在基層的長效機制。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以正確歷史觀反映和表現歷史,以正確英雄觀描寫和塑造英雄,激發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要深入實施中華文化傳承工程,加強總體規劃,加大政策扶持,抓好重點項目的實施,推出一批彰顯中華文化精神的優秀成果,更好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劉云山指出,促進文藝繁榮發展,歸根結底靠精品來支撐。要深化中國夢主題文藝創作活動,實施好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加強重大現實題材的立項規劃和資源支持,打造體現時代特色、代表國家水準的扛鼎之作。要繼續深化改革,解決制約文藝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更好配置創作資源,激發創作動力。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加大社會效益評估考核權重,細化衡量社會效益的措施辦法,使重視社會效益、社會責任成為文化單位的自覺行動。
劉云山強調,各級黨委要加強對文藝工作的領導,認真貫徹黨的文藝方針政策,把握好文藝工作方向導向,規范評獎工作,推動開展積極健康的文藝批評。要加強宣傳文化單位黨的建設和領導班子建設,加強文藝隊伍和文藝陣地建設,創造有利于文藝繁榮發展的良好環境。
劉奇葆在總結講話中指出,推進文藝繁榮發展,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要聚焦中國夢主題,推動現實題材和愛國主義題材創作。把作品質量放在第一位,聚力聚焦打造精品。引導文藝工作者有修為、有作為、有擔當,做德藝雙馨的踐行者。完善體制機制和文藝扶持政策,做好文藝評論評獎工作,形成全社會重視文藝和支持文藝的濃厚氛圍。
劉延東出席會議。
“人民日報政文”微信號10月20日晚刊文聚焦《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進會》。以下為全文
:今天的新聞聯播亮了。
在劉云山出席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進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的新聞中,人們看到了六小齡童、趙寶剛、黃曉明等熟悉的面孔。
沒錯,黃曉明。剛剛辦完婚禮的他也受邀出席了這次高規格會議,會后還和正哥哥交流了感受。
黃曉明說:“參加這次會議,感覺特別振奮。我們國家文藝事業發展越來越好,國家對文藝非常重視,對文藝工作者來說,是非常好的事情。我們可以圍繞總書記去年講話的精神和中央文件要求,深入群眾,多出讓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多出正能量的好作品。希望國家能更多扶持電影工作者,特別是青年電影工作者。”
讓眾多文藝界知名人士感到振奮的是最近幾天發生的三件事:
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一年前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公開發表;
10月19日,《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全文公布;
10月20日,也就是今天,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進會在京西賓館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出席會議并講話。
感受頗多的,除了黃曉明,還有許多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和文藝工作者。正哥哥挨個為您做了記錄。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導演毛衛寧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開播后在80后和90后的年輕觀眾中引起了巨大反響,小說在電視劇播出后再度熱賣乃至脫銷,還被部分高校列為今年大學新生的入學禮物。
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還談到《平凡的世界》,透露他曾和路遙住過同一窯洞。
導演毛衛寧說,《平凡的世界》大概是我所拍攝的作品中年輕觀眾反響最強烈的一部。這本小說和這部電視劇深深影響青年,證明習總書記講話所強調的“以人民為中心”創作導向是十分正確的,“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
毛衛寧說,在拍攝這部作品時,用了長達數月時間在陜北體驗生活,不僅僅是對生活外在形式的體驗,更是情緒、情感的體驗。故事是可以虛構的,但是創作者的感情和體驗決不能虛構。
系列科幻小說《三體》作者劉慈欣
劉慈欣是一名從事科幻小說創作10多年的作者,他所創作的描寫外星文明的《三體》系列科幻小說有很高的知名度。“一個沒有想象力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科幻作家的心靈應當感受時代的脈搏和時代發展的主旋律,敏銳地感知日新月異的生活,把握飛速發展的時代,了解掌握現實生活中能夠啟發思想、激發靈感的東西。而且,科幻作家的眼睛應該看得比時代更遠、比現實更遼闊。”
外星文明入侵題材的小說和電影,往往具有明顯的西方文化的背景和色彩,而《三體》卻試圖以中國的角度表現宏大主題,其時代背從上世紀60年代的中國開始,以中國社會為主線,讓人們看到中國元素在人類未來史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我希望,自己的創作扎根在中國沃土,仰望星空的深處,想象更加廣袤遼遠的宇宙世界,更加生動地表現今天中國人的瑰麗想象與偉大智慧。” 劉慈欣說。
紀錄片《東方主戰場》創作者閆東
紀錄片是電視創作領域的“冷板凳”,一部紀錄片的攝制,少則一年,多則三五年,必須靜下心、沉下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理想。
閆東在中央電視臺工作快30年,一直從事紀錄片創作。他和創作團隊完成的紀錄片《東方主戰場》展現了中國在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中所發揮的重大作用,提升了中國抗戰歷史的國際話語權。紀錄片《大魯藝》搶救式采訪了上百位平均年齡在90歲的親歷者,真實還原了激情燃燒的歲月。
“我們常年奔波在田間地頭、革命邊區、深山老林采訪拍攝,雖然沒有明星那么多粉絲的追捧、沒有耀眼的星光,但我們以遵循歷史脈絡、濃縮時代精神為己任,完成了歷史與現實的有機融匯,使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和諧統一。”
談到學習習總書記講話精神時,閆東說,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
這次會議不是報告會、座談會,而是推進會,開了整整一天,很多藝術家和文藝工作者結合創作體會,留下了感人至深的話語,表達了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信心和決心。
話劇藝術家孟冰說:“假如我們編劇自己對理想和信仰有所動搖與疑惑,我們筆下的人物就不可能真正堅守住力量和信仰;假如我們自己缺乏真誠的熱愛,我們筆下的人物就難以呈現出思想的光輝和情感的力量。”
作家李佩甫所居住的城市鄭州30年來每天都在變化,每天都有無數進城務工者的汗水和淚水灑在那里。他說:“每當看見坐在馬路牙子上端著大腕吃飯的民工時,心里就疼,就覺得自己是他們中的一個。就像一位劇作家所說的那樣,當車輪滾滾向前時,我們仍要關心那些趴在鐵軌上酣睡的蝴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