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水電煤欠費記錄是否納入上海信用平臺,立法聽證會代表激辯
欠費、逃票等履約類信息,是否應當納入上海市信用平臺歸集的公共信息范疇? 10月16日下午,《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和使用管理辦法(草案)》(簡稱《辦法(草案)》)立法聽證會舉行,對于逃票納入信用平臺代表都沒有異議,但欠費行為是不是需要歸集,引發了與會聽證代表的激烈爭論。
哪些信息必須歸集到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是本次立法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與此前《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和使用管理試行辦法》(滬府發〔2014〕39號),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報送的《辦法(草案)》最主要的變化是增加了欠費、逃票等履約類信息,志愿服務、慈善募捐等公益類信息和表彰獎勵信息。也就是說,將來水電煤等欠費記錄有可能成為市民的信用污點。
逃票信息納入信用平臺沒有異議
本次聽證會共有聽證代表16人。其中,公開報名的市民代表5名,企業代表5名,專家學者和專業人士2名,行業協會代表1名,人大代表1名,政協代表1名,律師協會代表1名。對于將逃票納入信用平臺,16名聽證代表都沒有異議。但欠費行為是不是需要歸集,代表們意見不一。
律師協會代表、上海市聯合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馬永健認為,如果沒有生效的判決或裁定,欠費只不過是單方宣布的一種事實狀態,背后復雜的原因體現不出來。公民拖欠公用事業費用存在多種情形,此類信息的納入應當謹慎,循序漸進。
市民代表龍怡認為,對于欠費的類型應該予以區別,偶爾的欠費,并經過催收后已經繳納費用,不應該記入。也有市民代表認為,把欠費信息放到公共信息平臺上,很有可能更加助長欠費者的懶惰思維。
市民代表謝宗敏認為,公用事業單位是強勢主體,如果將該類信息納入平臺,公用事業單位將更加強勢。對于欠費等問題,法律已經提供了相應途徑,企業可以通過訴訟途徑追索,經法院判決也會有相應的公告,不需要再設立平臺。
企業代表大多支持將欠費信息納入平臺
來自企業和行業協會代表大都對欠費納入信用平臺表示支持,他們認為,公用事業費用的繳納狀況等信息也可以反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真實的信用狀況,應當納入市信用平臺歸集的信用信息范圍。有企業代表提出,要相對提高欠費事實確認的門檻,避免公用事業單位為了降低催收成本,以此作為商賬催收的渠道。不過企業代表也都認為,對于欠費是否納入信用平臺,應當區分欠費的數額和欠費的類別,不可一概而論。
聽證會還對查詢信息需不需要授權、行政機關和在履行公共職能過程中,有沒有必要基于信用狀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和差別待遇這兩個議題進行了聽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