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蘇連續開辦國際馬拉松賽事,組織管理能力將面臨“大考”
11月29日,南京國際馬拉松即將亮相,江蘇省會城市終于“開跑”。此外,連云港徐圩國際馬拉松賽將在10月25日舉行,這將是蘇北地區首個國際馬拉松賽事。
江蘇連續“上馬”國際馬拉松賽事,迎合了潮流的同時,也讓主辦方們面臨賽事組織管理能力的“考場”。
青奧經驗適用嗎?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從南京市體育局獲悉,2015年南京國際馬拉松賽將于11月29日上午八點半鳴槍。
這是南京首次舉辦國際馬拉松賽事,由中國田徑協會、江蘇省體育局、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本次大賽參賽人員控制在1.6萬人左右,其中全程馬拉松2000人,半程馬拉松4000人,迷你健身跑1萬人。
大賽網上報名已于10月16日零點開始,將于24日下午六點截止。
這是后青奧時代,南京再次迎來的國際化的盛會。

在賽事組織方面,南京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雖然參賽人數控制在1.6萬人,但賽事組織方是按照2萬人來準備資源的。
“我們要盡量避免其他城市馬拉松賽出現的問題,比如沒有香蕉吃,沒有水喝,很長時間坐上公交等。”該負責人表示。
此外,南京市體育局副巡視員陳蘇寧在發布會上表示,南京馬拉松組委會將為賽事制定急救體系、進行公眾急救培訓、AED設備配備和培訓等等,保障參賽人員的醫療救助。
然而,相比大部分項目在室內舉辦的青奧會,完全在室外舉行的國際馬拉松賽對賽事組織方的考驗更為復雜。
比如線路設定。本次大賽的路線圍繞南京的城西地區,并沒有經過南京新街口、夫子廟、總統府等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地點。這導致本屆比賽還沒開始,便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吐槽。
對此,陳衛紅在發布會上解釋稱,馬拉松賽不是旅游線路,不可能涵蓋所有南京的城市要素。“盡管這一次的路線不夠完美,但一定會在未來的比賽中變得更加完善?!?/p>
江蘇連續發力
除了南京國際馬拉松,連云港徐圩國際馬拉松賽也備受關注。
澎湃新聞從連云港市體育局獲悉,該賽事由中國田徑協會、江蘇省體育局和連云港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是蘇北首個國際馬拉松賽。比賽將于10月25日上午在徐圩新區開跑,參賽人數將超過1萬人。
澎湃新聞記者通過梳理資料發現,除了這兩個“新人”,江蘇已開辦的馬拉松賽并不少。在蘇錫常地區,蘇州環金雞湖國際馬拉松和無錫國際馬拉松都是在每年3月舉辦,常州西太湖國際馬拉松則在每年10月進行。
此外,蘇中地區的揚州國際半程馬拉松賽還連續四年被評為“國際金標賽事”,這是國際馬拉松賽的最高榮譽。澎湃新聞從國際田聯官方網站上看到,目前全世界共有41個馬拉松“國際金標”賽事,中國有4個,除了“揚馬”,還有北京馬拉松、上海馬拉松和廈門馬拉松。

馬拉松賽事的增多,背后折射出的是“愛跑一族”的壯大。
在南京某醫院工作的奧莉,一年半前愛上了跑步。這是她第一次參加國際馬拉松賽事,此前她曾參加不少國內的小型跑步活動。用她的話說,跑步是一件能讓人上癮的事情,“跑步時感覺整個人都飛起來了?!?/p>
據奧莉介紹,她身邊有不少像她這樣白天工作,晚上跑步的愛好者。“大家對健康的意識正在強化,愛跑步的人正越來越多?!?/p>
因此,各個馬拉松賽的參賽名額往往是供不應求。曾參加過北京、廈門等多次國際馬拉松賽的海安農民陳進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由于參賽名額有限制,自己經常抽不到參賽門票?!坝泻脦状挝叶际谴螂娫挼酱筚惤M委會,介紹了我自己豐富的參賽經歷和故事,才‘求’到了一個參賽名額?!?/p>
國內馬拉松亂象多
雖然中國的馬拉松市場正在壯大,但無論從市場的體量以及辦賽經驗上看,都無法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提并論。
澎湃新聞記者從德國田徑協會的報告中看到,德國每年的馬拉松賽事數量在3700場左右。公開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的馬拉松賽事只有100場左右。
此外,中國開展馬拉松運動只有35年,而世界最古老的美國波士頓馬拉松賽則已有120年的歷史。
2014年,中國田徑協會取消了對馬拉松賽事的審批。審批取消后,辦馬拉松賽事變得更加容易。同時,如何保障賽事的質量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王大衛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取消審批不等于放手不管,“當出現由于組織原因造成的嚴重問題時,中國田協會馬上停止其注冊,并列入黑名單?!?/p>
另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曾經多次參與國內馬拉松比賽運作的香港體育營銷專家余國瓊稱,如何讓參與馬拉松比賽的各個政府部門都以足夠的責任意識做好自己的工作,是一件很難的事。
陳進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目前國內的馬拉松賽主要存在如廁難、補給不足等問題,此外,賽事交通比較出色的也不多。
今年1月,??隈R拉松的組織飽受詬病,被指“一場馬拉松癱瘓了一座城”。煙臺馬拉松則因為“冠軍被取消后又被申訴奪回”的戲劇一幕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即使是已經舉辦了35年之久的北京國際馬拉松,也難逃被挑刺的命運。今年“北馬”,20個如廁點沒有夠用,導致選手隨地解決的現象非常嚴重。此外,關鍵地點缺乏補給的做法也遭到了質疑。
那么,究竟多少個如廁點、多少個補給站夠用?這一系列賽事組織問題,對于南京馬拉松、連云港馬拉松這樣的“新人”來說,需要邊摸索邊前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