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周保松人物筆記:關信基教授

“如果你要被迫離開中大,我會先你而去。”關信基教授在他的辦公室,異常平靜地對我說。那是2005年2月的某個上午。即使過了那么多年,我仍然清楚記得,關教授那天的表情,就好像事情本該如此,沒什么需要考慮,也沒什么值得顧慮。其時,我回中大任教不到三年,是一名普通合約講師,而關教授是政治與行政學系(政政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香港政治學界最為德高望重的學者。
為什么我們會有這番對話?說來話長,事關當時中文大學的教學語言大論爭。中大建校以來,一直奉行兩文三語,老師可以自由使用粵語、國語或英語授課。我的讀書時代,跟著五湖四海來的老師用不同語言學習,是常事也是樂事,而這也早成中大教育一大特色。直到今天,中大仍然是香港唯一一所可以正式使用中文授課的大學。
2004年,著名經濟學者劉遵義出任校長后,卻覺得這種傳統未能吸引更多海外學生(尤其是內地生),也不利于中大國際地位的提升,遂下了一道行政指令,要求所有招收非本地生的學系,必須將核心課程全部改為英語授課。這個政策一旦實行,也就等于徹底摧毀中文授課在中大的位置,而《香港中文大學條例》中白紙黑字寫明的“其主要授課語言為中文”從此亦成空談。教人驚訝的是,這樣一個影響立校根基的大轉變,校方竟然沒有任何公開咨詢,各學系對此亦沒有任何異議。
中大學生會的同學見情勢危急,而教學語言問題相當復雜,遂征詢我及其他幾位校友意見,并發表《哭中大——致中大師生的公開信》,對校方做法提出嚴正抗議,同時征求師生校友簽名支持。公開信一出,迅即引起巨大回響,并在很短時間內收到逾千聯署,其中既有李天命、石元康、蔡寶瓊等老師,也有梁寶山、朱凱迪、鄧小樺等校友,更有汪暉、甘陽和劉擎等中國著名學者。事件在公共媒體也引起廣泛討論,包括關子尹的《語文作育,國之大事》、梁文道的《說英文的中文大學》和陳云的《雙語》等。這些文章后來都收在由雷競璇和林道群主編的《令大學頭痛的中文》一書之中。
現在回過頭看,這場歷時兩年的論爭,實在為香港教育史留下了厚重一筆。討論的議題,從中大創校理念到文化使命,從母語教育的價值到對殖民教育的反思,從發展中文作為學術語言到大學在語文作育上應負的責任等,都有深入探討。在《哭中大》中,我們甚至指出:“香港正在一步步走向民主化。而在民主化過程中,我們最需要的,是一批又一批對本土社會和文化有認識、有承擔、有批判性的公民。要培養這樣的公民,首要的,是對自己的歷史、語言、文化有最基本的認同和肯定。中大,作為香港其中一所最具人文及社會關懷的大學,在這個歷史關鍵時刻,實在理應視培養這樣的公民為時代賦予自己的使命。”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當天才去和關教授說,如果由于我的參與而為學系帶來任何壓力,我愿意離開。但我實在沒料到,關教授會這樣回答我。那天下午有課,我在白板寫上“中文”兩字,一時感觸,竟在學生面前痛哭失聲,久不能語。爭論很快在政政系發酵,近百位學生發表聯署信,呼吁系方拒絕大學的新政策,老師之間的分歧亦浮出水面。
有見及此,關教授特別召開了一次系務會議。他在會上說,為解決這次危機,他提出兩項建議。第一,政政系的必修科目,以后將同時有中文及英文班;第二,為貫徹雙語教育的理念,政政系每年開設的科目,中文及英文授課將各占一半。關教授接著說,學生在系務會雖然只有本科生及研究生代表各一名,屬于少數,但這個政策對學生有深遠影響,因此建議給學生一個否決權:只要學生不接受,系務會就不會通過。關教授說到此處,語帶哽咽,眼有淚光。我們最后同意這個建議。
2005年2月24日黃昏,劉遵義校長在范克廉樓前面的文化廣場公開交代事件,數百師生校友出席,群情激昂,由天空發亮辯到夜幕低垂。很可惜,劉校長既無法回應臺下種種質疑,卻又不愿意做出半分讓步,會面最后不歡而散。劉校長離開時,我看著學生失望疲憊的面容,看著廣場上方那條“說英文的中文大學”橫幅在空中飄蕩,內心悲戚至極。
校長之會結束后,政政系同學回到聯合書院鄭棟材樓,召開會員大會,商討系方提出的建議。關教授和我們好幾位老師同在,既解釋系方立場,同時聆聽同學意見。討論到深夜十一點,最后老師退席,以便學生做出決定。學生后來在聲明中說:“我們同意這個方案,是因為系方并沒一意孤行、強迫學生同意,反而與學生直接對話,嘗試通過協商解決問題。系方更讓學生作最后決定,以學生的根本利益為依歸。”
我們當時知道建議通過后,松了口氣,然后才記起尚未吃晚飯,于是關教授、馬樹人、黃偉豪、蔡子強和我等幾位老師同往大埔的陳漢記宵夜,直到凌晨二時方散。我后來回想,那一夜,實在寫下了政政系歷史上最關鍵、最動人的一頁。當日的決定,不僅守住了中大雙語教育的傳統,更體現了一種師生共治的大學精神。
十年過去,當年那班同學最近辦了個畢業十年聚會,我和關教授應邀參加。席間我忍不住悄悄問關教授,當年你提議多數服從少數,將一票否決權交給學生,難道一點也不擔心?關教授微微一笑,說,我們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誠哉斯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