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張佳瑋|我的中國隊記憶
1.
我看籃球,是20世紀90年代初的事;看NBA,比中國籃球還早些,記憶也深。我父親看球早,又是做外貿 的,常有朋友給他送錄像帶,所以他自小也教我認得伯德、魔術師,當然還有喬丹。記憶深,是因為NBA球隊有隊標,很卡通,色彩絢麗,對孩子而言吸引力巨 大。與此同時,1995-96季CBA開幕之前,中國籃球談不上成型的電視直播,只能通過雜志報紙,知道所謂八強賽,知道八一隊、遼寧隊、南京部隊隊、廣 州軍區男籃、前衛隊,之類。正經對中國隊比賽有印象,是某年夏天,我爸爸看著電視拍大腿:
“胡衛東,這個好!”

我就記住了8號胡衛東。沒法子:在我們江蘇,胡衛東是神。
后來我才知道,當時我看到的圖像,便是1994年,中國隊歷史性跨入世錦賽八強的時刻。
1996 年奧運會男籃進了八強,我最深的記憶卻很奇怪:是某場大局已定的末尾,巴特爾與鄭武的擊掌撞胸,以及王治郅的奔跑……當你覺得世界上只有單濤和紀敏尚時, 看到王治郅為中國隊出戰時的震撼,是匪夷所思的。他能跑,跑起來像頭鹿那樣輕快;他能跳,跳得很高;他能扣籃,而不是像其他巨人那樣,在籃下扎穩下盤,來 個擦板上籃;他還能投籃,出手后左手臂顯得如此修長長。

那時我只覺得:這一切理所當然。那一代中國球迷正覺得:王治郅要進NBA了,姚明和巴特爾將和王治郅一起組成移動長城,這一切順理成章——中國就是這么厲害。一切都在上升期。

2004-08, 中國男籃又一個盛世:奧運會八強算坐穩了,2004年擊敗世界冠軍塞黑,2008年奧運會把西班牙拖進加時。但這些年的中國,乃是姚明的中國。朱芳雨、劉 煒、孫悅這些位,論小技巧未必比當年的老幾位純熟有仙氣,但能生扛,有防守。那會兒,大家都說,中國外圍不及黃金一代了,其實細想來,90年代那幾位飄逸 有仙氣,技巧精熟,但2004-08那幾位,能防守,能對抗,就為了姚明備著的——當然,你也可以說,王仕鵬這種對抗一般、妖氣十足的三分手,還真有90 年代的意思。
也就是2002年世錦賽之后,我們習慣了:中國隊=姚明隊。
然后是2004年奧運會八強,2008年奧運會八強。

2008 年奧運會,中國男籃提前一輪確定了八強。在與西班牙、立陶宛、希臘等世界列強之戰中,有來有往。當然,這支中國隊并不華麗。沒人可以像吉諾比利或韋德,一 個人運球游過世界來上演華章。這支中國是圍繞在姚明身邊的助推器,像一群勤勞的螞蟻一樣做著一些最基本的事,各司其職。防守很好,但有弱點;打法有點丑 陋,但一直戰斗。2008年,中國男籃達到歷史巔峰:在北京,提前一輪鎖定奧運會八強,而且,2000年我們在說“如果不是法國的里加多,我們就八強 了……”而2008年,中國在說的卻是:“如果運氣好一點,那么,世界冠軍西班牙,歐洲冠軍希臘,東歐霸主立陶宛,也許能拿下一支呢!”
在世界前三面前,中國能夠說“如果”了。
那一年,也是姚明的巔峰期。一如他在訪談中所說一樣:“我們可以放心的把自己的后背交給每個隊友……每個人都要把球隊扛起來。”
但中國隊=姚明隊的輝煌時代,也就在他的傷病之下,結束了。

3.
然后是低谷期。
如 前所述,90年代的中國屬于黃金一代——胡衛東、劉玉棟、孫軍、鄭武、吳乃群們,在1994年世錦賽和1996年奧運會上的世界前八戰績。2000年,中 國在悉尼奧運會上折戟,但一個新的時代從那里孕育:自那年為始,中國進入了姚明時代。自那之后,2002、2004、2006和2008,中國隊的標簽從 90年代之前的輕快靈巧,變成了舉世皆知的“中國長城”:內線姚明,外線射手群。
如前所述,中國隊的姚明時代,至2008年奧運會結束而完美謝 幕。2010年去到男籃世錦賽的中國,像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中國男籃一樣,蘊藏著一個全新的開始。鄧華德教練給中國隊貼了一張新標簽:動態進攻。沒有 了姚明,他不再依賴內線巨人。他挑選周鵬、丁錦輝、蘇偉、李曉旭這些年輕靈活的頎長內線,信賴他們的機動性和防守。
但其實,也是有些無奈的。
由于姚明這不世出的奇才,中國在2000-08這些年走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放棄了靈快輕捷的奔跑傳切,將一國重擔放諸于巨人之肩。姚明離去,中國失去了定海神珍鐵,但也失去了那條非走不可的道路。
中國可以回到他們以往所擅長的風格了,但,轉型回去,并不容易。
2009年亞錦賽,2010年世錦賽,都不如意。2011年亞錦賽,中國隊小勝約旦一分。2012年奧運會不提也罷。2013年亞錦賽,即馬尼拉慘案。
這些年,姚明不在了,為中國男籃站最后一班崗的,依然是他曾經的戰友:朱芳雨、易建聯。
當然,還有王治郅最后的堅守。
然后,來到2015年亞錦賽了。

4.
2015年亞錦賽,中國男籃奪冠了。長沙的球館里,全場球迷在唱《歌唱祖國》。
如果是從90年代初或者姚明時代穿越過來,早習慣稱霸亞洲的球迷,大概不會理解“這有啥,不就是個亞洲冠軍嗎?”
因為:從2009年,看著伊朗屠殺中國,讓人產生“姚明走了,中國就此完了嗎”的絕望感。
到2011年決賽險勝約旦一分,到2013年馬尼拉慘案。中國男籃,許久沒有這么自在地,統治亞洲了。
姚明退了之后,尋摸了七年,中國男籃找回來了。2015年的中國男籃,打的是現代籃球。
防守端:外圍施壓;限制出球線路;硬延阻,不惜局部夾擊,以贏取時間;全隊急速縮放;優先夾擊球,然后靠撲防,去對付空位三分。
進攻端,今年中國男籃,大量的“強弱側橫傳后底角空位投籃”,無數的“擋拆外切突破分球”。
大量的反擊,大量的后衛持球突破。
強弱側轉移、上線接應、站位、大量擋切、強弱側聯動,NBA和歐洲都在流行這套路。中國男籃,跟回世界潮流了。
這支中國男籃,還沒有一個如姚明般強大的存在,甚至也許,沒有一個單打手有王治郅那么技藝嫻熟。但他們年輕,而且他們在打正確的、團隊的攻防套路。
姚明時代,圍繞姚明打是正確的,因為他就那么偉大;但在2015年,這種依仗執行力,依仗快速夾擊、協同輪轉,依仗空間拉開、快攻、突破、高位擋拆、強弱側聯動的打法是正確的。
我們沒等來另一個姚明,但等來一支新的,各司其職的中國隊了。很久沒有一個冠軍,能讓人覺得這樣,“過程與結果同樣美妙”了。
2015年的亞洲冠軍,就像1994年拿到世錦賽八強、拿到亞運會冠軍的,胡衛東、鞏曉彬們的中國隊,就像2003年擊敗韓國,拿到亞錦賽冠軍,開始進入姚明時代的中國隊一樣:
不是結局,而是這支中國男籃的,全新的開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