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藝術影院在哪里
字號

上海和北京兩個城市的常住人口相加,約有5000萬人,兩地各有一個電影博物館,各有兩所專業院校,甚至還各有一個國際A級電影節。由于參加展映的新片片源不足,北京電影節和上海電影節都花了很多心思引進經典藝術電影,以吸引影迷關注。2015年的上海電影節上,展映了法國電影導演戈達爾在1960年代拍攝的幾部影片,到場的觀眾絕大多數是年輕人,許多人早已看過這些電影,并借此完成了電影藝術的啟蒙。但他們來到這里,并非為了重溫舊日情懷,而是為了在大銀幕上觀看這些老電影。長期以來,中國的電影院游離于世界電影市場之外,新片如此,遑論老片,在大銀幕上看經典藝術電影的機會少只有少。盡管商業上并非完全無利可圖,但受制于電影進口配額制度和內容審查制度,小眾的藝術電影市場始終限于盜版碟市場的規模。
隨著電影票房不斷刷新紀錄,中國對電影產業寄予了頗高期待。三四線城市和網絡發行系統和機制逐漸成形,市場營銷手段也在趨于細分。國有和民營制片商都在擴大產能。在中國電影的誕生地上海,以中外合資和中外合作的形式,先后投資了“東方夢工廠”這樣的大型的動畫制片廠和“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這樣的后期制作技術院校,以培養產業人才。這僅是著眼未來的市場反應的一部分。但這些面向技術、面向后期制作和面向海外市場的布局,對提升國內電影的原創能力作用有限。后者有賴于寬松的文化和思想氛圍,易得的電影資源,以及隨時從經典影片中汲取靈感的可能性。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