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豐田帝國的發家史:創始人如何成為日本民族英雄
豐田公司是當今全球汽車工業的霸主,不過,它卻是靠制造紡織機械發家的。
木匠的兒子如何走進機械的世界?

和很多大企業一樣,豐田公司有一位英雄的創始人——豐田佐吉。1867年,豐田佐吉出生于日本靜岡縣的一個木匠家庭,在少年時代,他學習了木工的基本知識——這對豐田日后的發展極為重要。豐田佐吉出生時,離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不過三十年,工業革命的第一波擴散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棉紡織業崛起為主導產業,這是因為棉制品很適合大眾消費,擁有廣闊的市場。傳統的教科書勾勒出這樣一幅圖景:西方國家用堅船利炮轟開東亞古國的大門后,曼徹斯特那些依靠機器武裝起來的紗廠,瓦解了東方古國的男耕女織,機器紡的紗與機器織的布,以其優越的生產效率,將農家老奶奶的紡車與布機送進了歷史博物館。
不過,這幅圖景如今已經被學者們大幅修正了。無論在中國還是日本,傳統的紡織業都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最為奇特的是,由于新式機器自身發展的不平衡,在一段時間里,機器紡紗的優勢要遠遠大于機器織布,于是,不少東方農民確實放棄了手工紡紗,但他們從市場上買來西洋機器紡的紗后,仍然自己動手織布。由于手工織的布結實耐用——實際上是更為粗糙——更能滿足購買力不高的東方農民的消費偏好。因此,不少農村的織布業不僅沒有被曼徹斯特的紗廠打垮,反而利用曼徹斯特的產品發展了面向異地市場的新型產業。豐田佐吉的家鄉也是如此。
據他回憶:“我們村子里全是農戶,每戶都有手工織布機。可能是環境的影響,我漸漸對這種機器發生了興趣。有時我整天站在那里觀看附近的老太太織布。我逐漸懂得機器運轉的道理。看著織成的棉布不斷卷起,我越來越覺得有意思,并逐漸產生了濃厚興趣。”這算是他與機械結緣的開端。
怪人佐吉:一門心思研究織布機
東亞傳統的農村織布業在機器革命的沖擊下頑強生存了下來,但這不意味著沒有任何改變。相反,傳統的織布機必須經過改良才能適合用機器紡的紗織布。身為木匠的兒子,豐田佐吉意識到這里存在著巨大的商機。他日后回憶稱:“如果能夠通過提高紡織棉布的生產效率來降低其生產成本的話,就可能為全日本帶來裨益。目前日本所使用的人工織布機實在是太粗陋了。如果能夠對它們加以改進升級,就可以提高織布的速度。”當然,造福全日本紡織業的同時,也必然能為個人帶來名望與財富。于是,豐田佐吉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改良織布機的事業中。

他進行了大量試驗,不斷制造樣機,乃至令其父大為不快,并被村民譏為怪人。不過,佐吉并不是閉門造車。1890年,東京召開了勸業博覽會,展示了大量西洋機器。豐田佐吉特意跑去東京,每天都要參觀進口機械,琢磨其工作原理。此后不久,他就發明了一款木制的人力織布機,可以將生產率提高了40%至50%。這款織布機展示了佐吉在機械上的天賦,但它在商業上是失敗的。
當時,純木制的織布機經過改良后固然能夠提升生產率,但日本的織布機已經開始進化到一個新階段——在木制機架上添置鐵制構件,并嘗試靠蒸汽動力來拉動。這種鐵木混合機的效率無疑更高,而且比完全鐵制的進口機器制造起來更簡單,價格也只是進口機器的幾分之一,能滿足彼時還是一個欠發達國家的日本的市場。意志堅韌的豐田佐吉經過摸索,也于1896年發明了一款以蒸汽為動力的木鐵混制動力織機,這種織機適于批量織造白布和紡綢等產品。1899年,豐田佐吉與大財閥三井建立了聯系,合作生產織布機——佐吉出技術,三井出錢。
然而,由于市場波動,三井要砍掉佐吉的研究經費,佐吉出于對技術和研發的堅持,雙方不歡而散。佐吉的事業進展艱難。日俄戰爭后,日本一家大紡紗公司將豐田織機與幾種進口機型進行了比較,在持續了一年的試驗后,認為英國老牌廠商普拉特兄弟公司(Platt Brothers & Co.Ltd.)的產品效率更高,出品質量更好,便決定不買豐田織機。
其實,佐吉在1906年還發明過一種環狀織機。1907年,佐吉再度與三井合作,但沒想到市場再次蕭條,三井又一次不愿保留大筆研發基金,雙方也就再度一拍兩散。失望至極的佐吉于1910年辭職,并去歐美游歷,正是這次游歷使他第一次對汽車工業產生興趣,只是,當時這個怪人還是一門心思地要搞織布機。
豐田佐吉如何成為日本的民族英雄
回國后,不想再受制于人的技術怪人豐田佐吉自籌資金創辦了豐田自動紡織株式會社,使用自己發明的動力織機織布,后來,他又在公司內建立了紡紗廠。
在落后國家,國民不愛用國貨的心理是很普遍的,涉及到機械等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時尤其如此。這里面當然也存在著事實上的技不如人,但對機械產品來說,由于漸進演化及側重實踐的特性,有人買、有人用就意味著有實際制造的機會,這對于制造者改進技術是極為重要的。豐田佐吉發明的機器在市場上推銷不出去,那就只好自己進入已經成熟的紡織品市場,讓自己的機器有一個能被使用的機會。
幸運的是,不久后,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長期被歐洲列強占據的東亞紡織品市場忽然對日本、中國的本土廠商敞開了,豐田公司利用這個機會迅速擴張、積累,并于1918年改名為豐田紡織株式會社。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市場對于包括豐田在內的日本廠商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豐田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上海設立的子公司。在這種有利的形勢下,佐吉重返織布機的研發領域,而且獲得了兒子豐田喜一郎的有力協助。

豐田喜一郎就讀于東京帝國大學工學系機械專業,畢業后進入父親的企業成為一名機師。至此,豐田的研發系統不再是依靠民間發明天才單打獨斗,而有了更多現代科學的要素。喜一郎改良了織機中的自動換梭裝置,并設計出一種更好的斷線自動停機系統。
為了改良織機,豐田于1924年在名古屋附近建立了一家實驗工廠。豐田喜一郎先制造了30臺樣機并將其投入運轉,利用制造樣機的經驗消除設計上的缺陷,兩年后他又用200臺改進過的新樣機再一次進行大規模試驗。
1926年,豐田佐吉成立了豐田自動織機株式會社。1927年,豐田G型自動織機正式投產。此前,一名工人同時只能操作2、3臺傳統動力織機,現在卻可以同時操作25臺豐田G型自動織機,其效率之高,令普拉特兄弟公司亦于1929年向豐田購買專利,并支付了10萬英鎊(100萬日元)專利費。豐田佐吉完成了多年的夙愿,豐田公司對織布機的制造大獲成功。

當然,豐田自動織布機加速了機器織布對于農村織布業的淘汰,這大概是當年看農村老太太織布的豐田佐吉沒有料到的吧。不過,佐吉的發明提升了日本紡織工業的國際競爭力。盡管普拉特兄弟公司買去了專利,但幾年后發現他們難以制造豐田自動織機,也就放棄了。而日本的紡織機械制造業則不斷壯大,漸漸超越德國等先進國家,與紡織業一道在全球市場上建立了優勢地位。如此來看,豐田佐吉確乎得償所愿。
曾經的紡織工業強國英國的老牌大廠要向豐田買專利,這件事極大地提升了日本人的民族自豪感,豐田佐吉成了民族英雄。1927年,日本天皇為他頒發了最高榮譽。遺憾的是,其后不久,佐吉就撒手人寰。在獲得最高榮譽的同年,他得了輕度腦溢血。1930年,佐吉死于肺炎,享年63歲。
據稱,在彌留之際,佐吉對兒子喜一郎說:“自動織機的研制是我的畢生事業。開頭我一無所有,只有幾個想法和一雙手。你也應該有自己的畢生事業。我相信汽車制造事業值得一試。汽車在未來將是不可或缺的。為什么不能把汽車研制變成你的畢生事業呢?”當時,佐吉安排改姓的女婿豐田利三郎為家族事業的繼承人,而他為兒子喜一郎留下了一筆可以自由支配的基金——普拉特公司支付的巨額專利費。帶著父親留下的鼓勵與資金,豐田喜一郎開始投身汽車制造事業,而那將是另一個故事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