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銀行真的不行了?普華永道說前面有三“拐點”

在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利率處于下行通道、市場流動性趨于寬松和股市匯率波動增加影響下,銀行業金飯碗的美譽正在松動。全球頂級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普華永道9月23日還警告說,銀行業還將面臨三“拐點”:盈利增速放緩、息差收縮和資產質量風險上升。
普華永道最新發布的《2015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業回顧與展望》報告,通過對中國21家上市銀行(以下稱“上市銀行”)各項指標分析得出此結論。
銀行業盈利承壓首當其沖。據普華永道統計,2015年上半年,上市銀行實現整體凈利潤7228億元,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長2.76%,增速同比下跌8個百分點。其中,五家大型商業銀行平均增速僅為0.97%;八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平均增速6.45%,首次出現個位數增長,且八家銀行內部差異較為明顯;七家城市商業銀行平均增速15.24%,與2014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凈利潤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其一是占收入主要部分的凈利息收入增長乏力。2015年上半年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商行的凈利息收入增速均不超過20%,其二是大幅計提資產減值損失,上半年上市銀行的平均信貸成本為1.26%。
此外,信貸資產質量繼續成為“痛點”。截至2015年6月末,上市銀行總資產規模達118.34萬億元,較2014年末增長9.59%。其中,上市銀行不良貸款額8578.85億元,較2014年末增加27.12%;不良貸款率1.44%,也較2014年末上升0.23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持續“雙升”。
除了不良貸款之外,逾期未減值貸款增加速度也相當之快,從已披露相關數據的上市銀行來看,2015年上半年逾期未減值額達到八千多億元,該數增速均超過了50%,且逾期未減值貸款率也迅速上升。
逾期未減值貸款往往是不良貸款的前兆,普華永道警告稱,如這些貸款中的部分或全部轉化為不良,銀行的質產質量將承受更大的壓力。資產質量風險有待進一步顯現。
為了化解不良資產風險,普華永道建議應積極“盤活”不良資產,豐富市場參與主體,并探索證券化等新型處置方式。
“上市銀行的不良資產目前仍主要停留在其資產負債表上,且處置方式及市場參與主體都不夠豐富,不利于化解資產質量風險。建議相關政策導向應從’盤活’不良資產的角度,進一步開放市場,吸引民營、甚至外資機構進入,同時鼓勵探索證券化等新型的處置方式。”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機構服務部合伙人姜昆建議。
除了盤活不良資產,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主管合伙人容顯文認為,銀行業應進一步積極跟進國家戰略、豐富市場主體,差異化經營。商業銀行應積極跟進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對內支援企業落實產業結構調整、工業升級;對外則要加快國際化布局,為符合“一帶一路”戰略的國內企業和項目提供資金,協助他們“走出去”。
“從金融業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當下國內正在興起的互聯網金融機構,以及剛起步的民營銀行,將是對國內金融生態的很好補充。互聯網金融監管原則頒布后,應盡快出臺細化的規則;也希望監管者能對于互聯網金融更具包容性,做到既控制風險,又不制約這些新型金融機構的發展空間,確保他們能公平、機會均等地參與市場競爭。”容顯文補充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