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徐新六和陳光甫:胡適日記里的兩位銀行家朋友
胡適交游之廣,在民國名人中,幾乎無出其右,其日記里提及的眾多名人,黨政軍學商,大多鼎鼎有名,也有些不大為人熟悉。因為是日記,所記往往有名無姓。其中有兩位——新六和光甫——在胡適日記里出現極頻,談話、吃飯、出游、通信、打牌等記載隨處可見,且最獲胡適的高度贊譽。
筆者治金融史,知道這兩位的職業都是商人。新六即徐新六,浙江興業銀行總經理;光甫即陳光甫,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他們都是近代中國一流的銀行家,與胡適關系莫逆。
細讀胡適日記(以下以1937-1945年為例),幾乎提及當時所有銀行家:馮耿光、張嘉璈、陳光甫、周作民、徐新六、胡筆江等。但他與徐、陳兩位銀行家最為志同道合,其間蘊含的種種因素,只有放到抗戰時期,才能了解。從另一個角度看,胡適也為近代金融史留下了一段非常珍貴的史料。
“最可敬愛者”徐新六
胡適與徐新六的交往很早,都在梁啟超門下辦“講學社”,專事邀請和接待歐美文化界名人訪華,“外國四大明哲”的杜威、羅素、杜里舒和泰戈爾訪華,就與此有關。
徐新六素有才子之稱,精于金融、喜愛文藝,與胡適還都是新月社骨干。徐的太太與胡適太太江冬秀是十分要好的“閨蜜”兼“麻友”,兩對夫妻經常在一起吃飯、打牌。胡適日記里,多有他去浙江興業銀行辦事的記載,不過十有八九是他幫朋友通融,或徑直向徐新六借款接濟他人。胡適日記里,稱徐新六“為最可敬愛者”,說明很談得來,在許多政治問題上見解一致。1938年3月10日,胡適在加拿大收到徐新六一函,特地記道:“新六信極有價值?!?/p>

浙興曾列 “南三行”之首,茅以升設計的錢塘江大橋便是該行貸款建造的。徐新六在近代金融領域頗為活躍,還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五位華董之一,西安事變爆發后,一度有出任外交部長的傳言??上煨铝赖迷?、死得慘,讓胡適傷心欲絕。
1938年8月,宋子文通知在香港的徐新六,擬組代表團赴美商談借款事宜,叫他返回重慶。徐新六遂與另一位金融巨子胡筆江(交通銀行董事長),搭乘“桂林號”郵機飛赴重慶,共有乘客及機組人員十九人。飛至廣東中山境內,突遭五架日機攔截掃射,機體多處中彈,飛機迫降河面上,日機再三投彈掃射,徐新六和胡筆江夫婦不幸被害,徐年僅四十八歲,胡也只有五十八歲。
據說日寇預定的襲擊目標,是原先準備乘坐此架飛機的孫科,但孫科因有事情耽擱,未及趕上航班。而徐新六面貌酷似孫科,且都喜戴墨鏡,致使日寇誤認為孫科仍在飛機上,并派出戰斗機追殺攔截。
此說根據何來,不得而知。筆者倒是相信日寇的目標,對準的就是徐新六和胡筆江,其時正在中國抗戰初起階段,金融界對支持抗戰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徐新六、胡筆江和陳光甫等銀行家,日寇豈不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其時胡適正在歐洲公干,8月25日讀報得知噩耗,當天日記寫道:“早八點到Antwerp(安特衛普),看本地法文報,知昨日敵機五架擊落中航客機,技師受傷,客人十二人,恐都死或傷,其中一人為徐新六!天乎!新六如何可死!我一路上坐不安。十點廿三分上火車,經比國、法國到瑞士。八點到Zurich(蘇黎世)。買得巴黎版的Herald-Tribune(《先驅論壇報》),記敵機暴行更詳,新六同行有胡筆江。發電去問鐵如‘Cable news (of) Hsu Singloh’(電告徐新六的消息)。國內友人,在君、新六為最可敬愛,在君已死,新六何可再失!”
在君即丁文江,著名地質學家,系胡適的另一位好友,因煤氣中毒英年早逝。
8月26日,“早八點得鐵如復電,知新六果然遭難,悲哀不能自已。發電吊唁其家,并告Cartel。” 早餐后,接到國內一位朋友的電報,說“新六兄聞無恙,尚待證”。這使胡適心中升起一線希望,“我深愿其確”,再次發電給在香港的中國銀行經理鄭鐵如,但他心里也明白,“此愿如何能得償也??!” “心亂不能作一事。這些有用的人都不盡其用而死,我輩后死者的責任更重了?!?/p>
8月27日,胡適日記:“早八點得鐵如電云:Singloh found among dead bodies(新六尸體被發現),我才絕望了?!?/p>
9月4日,胡適收到兩封香港來函,其一是徐新六遇難前一日寫給他的,“次日他就死了!這是他的絕筆遺書,其中為我計劃甚周到。他自己是為國事死的。我看此信始知之。他勸我不必與小人鬧爭?!?/p>
是日日記,胡適還摘錄了徐新六來信的一段話,其中說:“如仍請兄擔任,務勿推卻。此時當一切一切以國家為前提也?!?/p>
徐新六請胡適“務勿推卻”的,乃是國民政府委派胡赴美擔任大使,胡不愿就任,徐新六作為好友,從國家民族大局出發,力勸其赴任。捧讀來信,斯人已去,胡適感慨萬分:“良友良言,以后何可再得???”
1938年9月8日,胡適“追哭新六”,在日記里寫白話詩一首:
拆開信封不忍看,
信尾寫著“八月二十三”!
密密的兩頁二十九行字,
我兩次三次讀不完。
“此時當一切一切以國家為前提”,
這是信里的一句話。
可憐這封信的墨跡才干,
他的一切獻給了國家。
我失去了一個最好的朋友,
這人世丟了一個最可愛的人!
“有一日力,盡一日力”,
我們不要忘了他的遺訓!
不久胡適赴美任大使。9月13日的日記里,他說:“今日起,為國家犧牲了?!彼麑懴逻@句話時,肯定想到了徐新六的期望,想起徐新六“此時當一切一切以國家為前提”的話。
10月16日,胡適請人將徐新六的“遺書三通”抄錄,寄予友人?!拔抑匦Wx一遍,忍不住悲思,題小詩于其后:——三書不厭十回讀,今日重抄淚滿巾。眼力最高心最細,如今何處有斯人!”
胡適朋友固多,但徐新六無疑是“一個最好的朋友”,“最可敬愛”,也最有才華,“眼力最高心最細”,這樣的評價在胡適那里并不多見。
“忠厚可愛”的陳光甫
徐新六罹難后,另一位銀行家陳光甫赴美商洽借款事宜。陳光甫是地地道道的商人,已經做了二十多年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在胡適的心里,陳光甫“不是很高的天才,但其人忠厚可愛”(1939年8月1日日記)。
據胡適日記記載,那段艱難的時光,陳光甫幾乎天天與他在一起,“與光甫細談借款事”、“下午光甫去看財部長,談的無結果”,“光甫來談兩次。下午我們兩人從六點半談到十點半!” “二次借款如何發動”這樣的話,因此多次出現在他的日記里。
1938年10月31日,胡適日記寫道,“光甫要我一張小照,我題小詩云:偶有幾莖白發,心情微近中年。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p>
這首小詩,名為《自題小照》,大概是胡適最有名的一首白話詩。
胡適后來多次將這首小詩書寫成條幅送給朋友,故而外界所見此詩較多,但個別字略有改動。1938年10月胡適首次為陳光甫題寫此詩時,胡適四十七歲,陳光甫五十七歲,無論是年齡還是心情確屬中年。由于“過河卒子”特別受人關注,胡適后來在詩后加了一段短跋加以說明:“光甫同我當時都在華盛頓為國家做點戰時工作,那是國家最危急的時期,故有‘過河卒子’的話……”
胡適題寫這首詩送給陳光甫,不僅是他個人心境的寫照,也是勉勵他們在美共度艱難歲月。

美國人并不想公開“選邊站”,幫助中國對抗日本。因此要取得美國的借款非常困難。一些美國官員私下里對他們說,中國的官員和富商在美國有數億美元的私人存款,何不捐獻國家以抵抗日本侵略?這也是宋子文、孔祥熙等人都不愿出面,而竭力推薦陳光甫赴美的一個重要原因。胡適多次耳聞目睹陳光甫在借款問題上,所遭遇的重重困難和屈辱。
陳光甫與美國財政部長摩根韜商談第一次借款問題時,提出七千五百萬美元的貸款額,摩氏如此回答:“我今天的聽覺不大好。很奇怪,我聽起來好象是七塊五毛?!边@種譏諷語氣,是任何身臨其境者都難以忍受的。陳光甫只能強忍,與摩根韜周旋。
1939年6月22日,被摩根韜潑了一盆又一盆冷水的陳光甫,來見胡適。陳光甫說,他很想回國去,在云南呈貢湖邊買一塊地,筑幾間房子隱居。胡適因此擔心陳光甫會離去,“光甫或急于求去,則美國我方少了一個重要力量”。他幾次三番給陳光甫打氣,應該很有成效。有一次,胡適甚至讀了自己的一首詩給陳光甫聽,“管他下雨下雹!他們受得,我也能受”。胡適記道,“光甫能了解此意”。(1940年1月16日日記)
戰時中美經濟關系研究,陳光甫三次赴美借款成功是繞不過的內容,卻料不到背后有許多曲折,甚至到了連性格堅韌的陳光甫都要打退堂鼓的地步,要不是胡適日記記載,或許沒人會想到。筆者曾編注出版過《陳光甫日記》,并沒有發現陳在那段時期的日記,不然倒是蠻有意思的“對照記”。
胡適曾為此感慨:“光甫辦銀行三十年,平日只有人求他,他不消看別人的臉孔,此次為國家的事,擺脫一切,出來到這里,天天仰面求人,事事總想不得罪美國財政部,這是他最大的忠誠,最苦的犧牲。我很佩服他這種忠心。光甫做此事,真是沒有一點私利心,全是為國家。他有時也很憤慨,說:‘我頭發白了,還來受這種氣惱,何苦來!’我今天對他說,我最佩服他這種委曲求全的精神?!?
其實胡適何嘗又不是如此。他經常對陳光甫說:“我和你都是逃走不掉的。”(1940年7月31日日記)。10月20日,胡適在日記里,又舉了美國派本杰明·富蘭克林赴法求援的例子。當年,富蘭克林在法國待了八年,終于與法國政府簽訂美法條約,借得巨額經費,為美國獨立戰爭做出巨大貢獻。他說:“此事可使我與光甫增加一點勇氣。今日之事,與當年相同,必須‘挨光’,必須有耐心?!?/p>
陳光甫知道美國人不愿公開得罪日本,又害怕中國無力償貸,“國際間無慈善事業可言”,于是提出以中國桐油為抵押借款。而這也正是美方欠缺的重要物資。艱難努力之下,第一筆桐油借款兩千五百萬美元終于到手。如果單從金額看,確實有限,但借款的達成,被國際輿論視作美國不偏不倚政策的拐點,開始在東亞遏制日本,并逐漸走向中美聯盟。在當時廣州、武漢等城市接連失陷的情況下,這極大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日士氣,堅定了國民政府的抗日信心。
桐油借款之后,國民政府指示胡適和陳光甫繼續在美國尋求更多的援助。陳光甫發現美國對錫的需求十分迫切,于是提出中國用錫礦為抵押申請貸款。
這次借款同樣艱難,美國總統羅斯福接見胡適時,胡懇求總統“請美國再打一強心針,作二次之借款”(1939年9月8日日記)。此后與陳光甫一起,為借款事幾次去見羅斯??偨y。1939年12月6日,是陳光甫五十九歲生日。他在美國財政部與摩根韜會談,間隙時告訴摩氏,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假若能得到部長閣下的幫助,實在是一件最好的生日禮物。摩根韜聽后,久久無語,然后說:“你好好回去過一個生日,我會親自處理貸款事宜?!辈痪妹婪酵庠俅钨J款中國兩千萬美元。此后,美國又主動向中國提供了七千五百萬美元的另兩筆貸款。
令胡適惱火的是,坐鎮國內的宋子文、孔祥熙等人還對陳光甫后兩次借款橫加指責,認為借款條件太苛刻,不應接受。胡適在日記里憤憤不平地說,“這真是做夢!”(1940年3月11日日記)他并且當面對來美的宋子文說:“我要忠告你:光甫的條件是在現行法律之下,無法更優的?!保?940年7月2日日記)還好蔣介石算是明白人,發來電報對他們表示了支持。
在美國合作借款的這段時間,胡適和陳光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并且保持終生。他在日記里,多次表達了對陳光甫的由衷欽佩。
1940年1月3日,新年之際,胡適在日記里說,他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寫在孔子誕辰紀念之后》,列舉了九位當代中國“新圣賢”,現在他要補充四個人,其中就包括陳光甫?!八麄兊娜烁?,都可以比一切時代的先賢,不但沒有愧色,往往超越前人?!?/p>
1940年5月3日,陳光甫完成借款任務后回國。胡適在日記里寫道:“今天光甫從紐約打電話來辭行。我們共事十九個月,他是很不容易得的同事。我和他都不求名利,都不貪功,都只為國家的安全,所以最相投。今回別了,我們都很惆悵?!?/p>
陳光甫也有同樣的感受,他當天下午又發電報給胡適說:“我們在一起的日子是我們最幸福的回憶。”(《胡適日記》,1940年5月3日)
金融史上的那些名字,如徐新六和陳光甫,因為胡適戰時日記,他們的個性、情感、貢獻和犧牲精神,變得豐滿偉岸,有血有肉;他們不單單是經濟人,而是使命感沉重、責任感飽滿的斗士,在國家危急關頭挺身而出,與國家命運共沉浮。他們的使命和貢獻,也不僅僅局限于他們固有的領域。
作為文化人的胡適,同樣可作如是觀。在美國借款,胡適和陳光甫都一馬當先,兩人一起商議條件、一起見人、一起談判。他曾對陳說:“我們是最遠的一支軍隊,是國家的最后希望,決不可放棄責守。”(1938年10月23日日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