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黃牛跟著職工福利月餅回來了:生意仍不好,不少單位還在觀望

早在2015年1月, 全國總工會就發布通知,明確單位可以“逢年過節向全體會員發放少量的節日慰問品”,部分單位因反腐倡廉等一度停發的中秋節月餅,因此回歸于職工正常的“福利”。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近日調查發現,離2015年中秋節還有十來天,不少上海市民拿著單位發放的月餅券到各大品牌月餅門店或酒店領取實物,2014年在上海幾乎“沉寂”的月餅券“黃牛”聞風而至,不過“生意沒有往年紅火”。
此外,一些單位擔心掌握不好發放月餅券的“節奏”,今年寧愿還是不發,或是先觀望再說。
一些學者認為,“黃牛”是應市場需求而生的行業,倒賣月餅券并不可怕,只要相關部門嚴格控制,不讓往年借中秋節之名大肆流行的“天價”、奢華月餅重新帶來貪腐之風。
去年消失的月餅券黃牛“又回來了”
9月14日下午2時許,上海南京東路新雅酒店門口人頭濟濟,排隊領月餅的隊伍有20多米長。邊上三三兩兩站著“黃牛”,他們斜挎一個背包,手中攥著一沓沓月餅劵。
“票子要嗎,八折,里面的熟菜和月餅啥都可以買。”一名女性“黃牛”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只有20元面值的票,只剩一刀了(一刀即一疊),早上生意好得不得了。”對話期間,有兩個市民走來向她詢問月餅票的價格。她包里有四到五疊各種面值的月餅券。
隨后,澎湃新聞記者前往福州路杏花樓總店,一路就見到了七八個“黃牛”,他們手中拿著“出售月餅券”字樣的牌子,有路人上前詢問價格。在杏花樓總店門口,十幾個“黃牛”聚集在一起,邊上還有三四個“黃牛”正在“拉客”。
一個“黃牛”湊向澎湃新聞記者兜售月餅券,鐵盒子238元的最好賣,是一款花色提籃禮盒月餅,“賣價210元,回收價格180元。”這名“黃牛”手里的月餅票種類較多,最大面額是688元的鮑翅月禮盒。
黃牛:去年虧本,今年生意也不好做
在上海南京路哈根達斯店、功德林店門口,也都與“黃牛”現身。
在南京東路哈根達斯店中,市民彭先生正在使用哈根達斯票子買冰淇淋月餅。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票子是公司剛剛發的,200塊面額的。”在國企工作的李小姐(化名)正打算向“黃牛”買券,“去年單位沒發月餅,今年聽說下禮拜會發,估計也就一兩盒,不夠用,只好自己先買幾盒。”
2014年中秋節,受反腐倡廉等影響,不少單位取消職工福利,月餅和月餅券都不發了。2015年1月,全國總工會下發通知,明確單位可以“逢年過節向全體會員發放少量的節日慰問品”。不過,澎湃新聞記者近日走采一些單位職工了解到,雖然月餅券可以發了,可是部分單位擔心掌握不好“節奏”,今年寧愿還是不發,或是先觀望再說。
澎湃新聞記者走訪上海多名市民,發現距離中秋節不足兩個星期,接受采訪的外企和民企職工大多稱單位已經發放了月餅券,價格多在兩三百元一張,有的甚至每人發放兩張;而接受采訪的國有企事業單位職工中,雖然部分職工稱單位也已經發放月餅券,但仍有不少職工稱單位今年還沒有發放月餅券。
一名在靜安區一家國企單位工作的職工稱,單位雖是國企,但有著事業單位的特征,中央公布“八項規定”反腐倡廉后,單位已經連續兩年沒有發放月餅。今年媒體報道“職工福利月餅可以正常發放”之后,他和同事都以為今年可以發了,但直到9月15日仍未發放,“聽人事部門說單位還在觀望,看看其他國有企事業單位的發放情況。”
上述情況也導致月餅券市場依舊萎縮,“黃牛”雖然重新現身,數量明顯比去年多了,但普遍感嘆“生意不太好做”。
在上海南京東路新雅酒店門前,有4個“黃牛”聚集著蹲坐在臺階上,邊整理手中的月餅票子邊閑聊。其中一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2014年因為限制太嚴,市場上收不到月餅票,大多數黃牛都改作別的生意了,“今年生意仍舊不好,但比去年好,去年虧本。”
如何讓職工享受到屬于自己的福利
針對今年月餅重新“回歸”職工福利,不少市民和專家都表示支持。不過,一些專家表示,作為職工福利,月餅應該價格適當,不應該讓天價、奢華月餅重新成為權力貪腐和交易的道具。
“首先,月餅券是有價貨幣,就像Q幣和百度幣,等同于有價證券了。這本來就是違法的,應該被禁止。”復旦大學教授顧曉鳴認為,單位給職工發月餅沒問題,最好不要發月餅券,讓一些人不當得利;不要讓天價、奢華月餅重新成為貪腐交易的工具。
然而,不少市民仍然只愿意接受月餅券,覺得隨時領取“比較方便”。“普通的職工福利不要限制太多,再說那種天價月餅、奢華月餅也輪不到我們頭上。”上海一家國企職工李小姐說。
2015年9月6日,中紀委宣傳部發出通知,強調中秋國慶即將來臨,以奢華高價月餅為代表的高檔禮品花樣翻新,形式隱蔽,“四風”問題出現了新情況,要求各級紀委宣傳部門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堅決防止中秋國慶期間“四風”問題反彈,確保“兩節”風清氣正。
此前,人民日報客戶端等媒體也曾報道,不要將職工福利的普通月餅與高檔禮品月餅混為一談,讓職工享受到屬于自己的福利,文章中說,“不難發現,這里所謂‘月餅問題’,其實都加了‘公款’、‘奢華’、‘高檔’等特定關鍵詞。正如中紀委監察報一篇報道中提到的:月餅本無辜,但‘天價’卻讓其‘變了味’,成了搞不正之風的媒介和掮客,必須和公款、權力劃清界限,嚴防打著月餅旗號背后的歪風邪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