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蘇北中心城市淮安將設大學,地級市“大學”擁有率江蘇居第一

9月10日,國家教育部發展規劃司發布《關于2015年列入教育部專家考察的申報設置高等學校的公示》。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注意到,江蘇將新增三所大學,分別為:蘇州科技學院更名為蘇州科技大學,徐州醫學院更名為徐州醫科大學,淮陰工學院和淮陰師范學院合并成立淮安大學。
公示時間為9月11日至18日。公示之后,教育將組織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對申報設置的高等學校進行實地考察。
淮安大學一旦成立,將彌補淮安市沒有“大學”的空白。淮安地處江蘇北部地理中心的位置,澎湃新聞注意到,近年來,江蘇省委省政府對淮安有了新的定位——“蘇北重要中心城市”。淮安大學一旦獲批,將會助推淮安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設,為其提供更強大的人力資源和智力支撐。
同時,淮安大學若順利通過審查,江蘇的13個地級市(省轄市),有9個將擁有“大學”,比例達到近70%。
目前,江蘇13個地級市中,有8個都有“大學”。除了知名高校林立的省會南京,蘇州有蘇州大學,無錫有江南大學,常州有常州大學,南通有南通大學,鎮江有江蘇大學,徐州有江蘇師范大學,揚州有揚州大學。
淮安、宿遷、連云港、鹽城和泰州這五個地級市暫時還沒有“大學”。這次淮安大學若能得到批準,則江蘇13個省轄市中,唯剩下連云港、鹽城、泰州、宿遷等4個城市沒有以“大學”命名的高校。
澎湃新聞記者還從江蘇省政府相關文件中獲悉,江蘇還有意在未來幾年“創造條件建設江蘇海洋大學”。
據教育部網站公布的數據,截至2015年5月底,江蘇共有普通高等學校162所,其中,本科高校76所,叫“大學”的有25所。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各個省中(除直轄市、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江蘇地級市“大學”擁有比例,已超過一半,目前已是全國最高。
相比之下,教育大省山東目前也有8個地級市有“大學”,分別是濟南、青島、淄博、泰安、聊城、煙臺、臨沂、濟寧。由于山東有多達17個副省級城市及地級市,因此山東地級市“大學”擁有比例接近但未達到50%。
教育部此次公布的名單中,安徽安慶師范學院將更名為安慶師范大學。若順利通過審查,安徽也將有7個地級市擁有“大學”。對于坐擁16個地級市的安徽來說,地級市“大學”擁有比例將逼近50%。
此外,位于舟山的浙江海洋學院將更名為浙江海洋大學,因此,浙江擁有“大學”的地級市數量也將增加1個。若審查通過,浙江11個地級市中,將有5個擁有“大學”,比例同樣逼近一半。
澎湃新聞記者通過整理資料發現,目前全國23個省份中,只有江蘇的地級市“大學”擁有比例超過了一半。
那么,叫“大學”和叫“學院”有什么本質區別?
據國家教育部在2006年印發的《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從規模上看,稱為學院的,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5000人以上。而稱為大學的,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數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5%。
而從科研水平上看,稱為大學的學校近5年年均科研經費,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主的學校至少應達到500萬元,其他類高校至少應達到3000萬元;近5年來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獎勵20項,其中至少應有2個國家級獎勵;至少設有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和重點學科2個;一般至少應具有10個碩士點,并且有5屆以上碩士畢業生。
此外,學院要想升級為大學,在基礎設施、師資隊伍、學科專業上都有嚴格的規定。
據統計,過去5年有257所高校更名。對于高校“更名潮”,教育部在2011年底印發的《教育部關于“十二五”期間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作出了規定。提出,要嚴格審批“學院”更名為“大學”,“從嚴掌握標準”,“控制更名數量”。
“學院”為何紛紛愿意改名為“大學”?有媒體分析稱,高校更名的最大動力源自我國對高校主要實行的行政評價,因為在行政評價體系中,大學比學院更“高人一等”,并且一所學校在更名升級后,會在師資招聘、學科專業設置、學術研究獲得更大空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