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山西人為什么講河南話:那些獨特的“方言島”現象

2021-07-27 13: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圖1-福建省福州市清閩侯三疊井方向關中村的田園風光(來源:視覺中國)

太行山西麓,上黨盆地南緣,距離山西省東南部的長治市上黨區城北約5公里處,坐落著一個獨立的村落——林移村。

歷史上,林移村曾經是一片雜草叢生的水泊地。1909年,河南省林州市的兩個村民,因家中人多地少,又接連大旱,被迫外出謀生,向西越過太行山,來到長治縣安家落戶,之后親友陸續聞聲而來,形成村落。1926年,村中蓋廟時,村子得名為“林移”,取林州移民之意。

這個村子從高空俯瞰是一個小方塊狀的區域,周圍有農田、樹林環繞。奇怪的是,村里人平時閑話家長里短用的是河南林州話,村里也用河南話廣播,而村子之外使用的卻是長治本地話。林州話就像是一座孤島,被周圍的山西方言包圍著。

 

圖2-林移村地理位置

這種現象被語言學者稱為“方言島”。方言島這個概念以前只在小范圍的語言學圈子里傳播,并且缺乏基礎性、整體性、綜合性的工作。特別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社會大眾參與到方言文化保護傳承的行動中來,如何讓他們了解到方言島這一特殊的存在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于是,我們通過梳理和挖掘515篇文獻,總共整理出464個漢語方言島。那么,什么是方言島?方言島是怎么形成的?以及,方言島會消亡嗎?

一、何謂方言島?

根據莊初升的論文《試論漢語方言島》,歷史上操相同或相近方言的一部分人由于各種原因遷入操另一種方言的人的地盤,他們所帶來的方言在本地方言的包圍下,就如大海上的島嶼,即是通常所說的“方言島”。這里所說的本地方言是指我國漢語方言的具體類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合作編著的《中國語言地圖集》較為權威地將中國漢語方言分為十個大區,分別是官話、晉語、湘語、吳語、贛語、客家話、粵語、徽語、閩語、平話和土話十大區,而官話內部差異也不小,又細分成東北官話、北京官話、中原官話、冀魯官話、蘭銀官話、膠遼官話、江淮官話和西南官話八個方言區。

下圖是我國不同漢語方言的人口占比,可以看出,官話覆蓋了全國63.72%的人口,使用人數超過9億,占了我國總人口一半以上。現如今的普通話則是以官話,尤其是北京官話為基礎制定的。

 

圖3-漢語方言覆蓋人口占比

“方言島”便是這十大漢語方言區之下一種特殊的地理文化形態。莊初升的《試論漢語方言島》是在大量實地調查研究基礎上,對方言島的一般問題進行綜合論述的文章,在學術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因此,后文中包括方言島的地理類型及形成原因分析都是以這篇論文為基礎的。

我們根據統計的資料整理出了下面這一份關于每個省份方言島的詳細情況,不同的底色代表著這個地方的主流方言,而圖中的小黃點就代表著相對弱勢的方言島,并且不同大小的小黃點分別代表著村級方言島、鎮級方言島、縣級方言島、市級方言島

 

圖4-方言島分布情況

二、方言島以何種形態存在?

從地圖中我們可以看見每個方言島的地理區位,但其中還有一些分布形態上的差異。根據莊初升的研究,移民遷徙方式的差異及地理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得方言島表現出四種不同的類型:孤島型、群島型、列島型、島中之島型。為了更生動形象地展示出方言島的類型特征,我們繪制了幾幅圖來幫助理解。

 

圖5-方言島類型圖

三、方言島何時形成?

從我們整理的數據可以看出,現存的漢語方言島主要是在明清時期形成。與明清時期(393個)相比,宋元時期(14個),民國時期(3個)和建國后(6個)形成方言島的數量寥寥可數。方言島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歷史上的移民運動,明清時期的三次移民大潮(明朝初年、清朝康雍乾三世、清朝末年)形成了大量方言島。

還有一種說法是,由于受到周邊強勢方言的影響,方言島方言的使用者會全體轉用當地的強勢方言。因此,現存下來的方言島多是明清形成的,而更遠時期的方言島,基本上都已經因為被周圍方言同化而最終消失了。

 

圖6-方言島的形成

四、方言島的成因

正如上文所說的,歷史上的移民運動是方言島形成的直接原因。根據莊初升的研究,方言島的成因可以歸為3種——軍事移民、政治移民、經濟移民。另外,在查閱資料時,我們發現一些方言島的成因可能是由多種移民混合而成的。因此,我們將此歸類為混合移民。

軍事移民。古代政府把大量官兵派往國家邊陲、海防前線或重要地點駐防,或派往戰亂地區鎮壓叛敵,維護社會治安。由于交通等各方面的原因,這種派往外地的軍人往往“有去無回”,因而在駐扎地成家立業,繁衍生息,久而久之成為駐守移民。另外,戰亂也會導致老百姓無家可歸,遷入其他地區生存。

廣東海豐的軍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明代時因衛所制度,海防重地海豐境內設置了千戶屯田軍戶,帶來北方官話和軍屯文化。幾百年來,受到當地閩南話、客家話的影響,海豐軍話形成一種兼具南北方特征的方言。

政治移民。改朝換代時前朝人士遭到當朝政治迫害、官吏遭到貶謫以及罪犯流放會造成人口遷移,進而形成方言島。

清軍統一臺灣后,鄭成功在臺灣的親屬遭到清廷的迫害。因此,鄭成功親屬中的一支潛逃回大陸,到達漳浦縣,隨后又轉移到閩侯縣西臺村。他們的后代至今都在講一種被他們稱作“下南話”的與閩語不同的方言。

經濟移民。一方的居民在經濟生活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舉足他遷,包括下列情形:出于人多地少、貧困落后等原因,主動奔赴外地謀生創業;由于瘟疫、饑荒等自然災害的原因外遷;由于開辟新疆域的需要,古代政府實行招墾計劃,以填充當地的人口數量;以及出于建造大型工程遷移當地人員。

20世紀50年代,一批天津技術人員遷入了山西太原市線材廠以轉移生產力技術。這些講天津話的天津技術人員聚居在線材廠的“天津小二樓”里,逐漸形成一種“以天津話為主,與太原話和普通話混合的新方言”,該地形成太原市線材廠天津方言島

軍事移民是形成方言島的主要原因,有158個。經濟移民形成的方言島有69個,政治移民形成的方言島有59個。

 

圖7-方言島的數量及成因分布

從圖中還可以看出,方言島數量最為突出的是兩個省份:陜西省(132個)和江西省(122個)。原因何在?

清初,泉州府、漳州府、汀州府、興化府等地區所轄的閩南居民,為了躲避戰亂或尋求更宜居的生存環境,大量北遷到贛東北地區并開拓、定居此地,他們是現今贛東北閩南話方言島居民的祖先。閩南先民的遷入,在贛東北地區的上饒、贛州、吉安等地十幾個縣的幾十個鄉鎮,幾百個行政村形成了大量閩南籍居民聚集村落。在該地區,閩南方言島的數量最多,成群島型分布。

同樣是在明清時期,身處江西西北方的陜西,也有一大批移民涌入。清代前中期安徽、江西、兩湖一帶經常遭災,老百姓們為饑荒所迫逃到陜西的商南。為恢復生產、減緩災情對民眾的傷害,政府鼓勵民眾墾荒,比如順治元年頒布《墾荒令》,招撫流民墾荒,康熙時進一步修改墾荒令,規定了各種優惠政策,鼓勵招徠流民開墾荒地,而大規模的移民浪潮出現于乾隆年間。

五、瀕危的方言島

千百年來,各地漢語方言記錄著歷史變遷的軌跡,方言作為地域文化的載體塑造著當地的文學、思想與藝術特色,展現了當地的民風與民俗,保護與傳承漢語方言這種文化遺產對維護文化多樣性有積極作用。但隨著我國各項事業的飛速發展,我國許多方言趨于瀕危或面臨消亡,珍貴的語言文化資源快速流失,形勢十分嚴峻。

盡管缺乏全國性的方言瀕危情況的數字統計,但一種方言消亡的邏輯不難理解。著名語言學者曹志耘的研究發現,適于方言島生存的條件包括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經濟文化落后等因素,這些因素有一個共同的作用——使得方言島存在于一個相對獨立和封閉的空間,如果這種狀態被打破,方言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將消失,方言島就不可避免地走向消融或滅亡之路。

以珊瑚村“客家話方言島”為例,地處浙江舊湯溪縣最南端的珊瑚村被吳語方言區所包圍,在90年代初公路開通之后,村子與外界交流日益頻繁,外部強勢語言的介入使得該方言島的方言再過兩至三代就要終結。

方言島的逐漸消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漢語方言需要有“人”去使用、去傳承,作為地方文化的基因和重要的語言資源,方言對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方言保護工作迫在眉睫。近年來,國家和社會各界也在不斷探索如何保護方言,逐漸摸索出了從官方保護到官民共同保護的道路,方言的保護措施真正從政府文件、學者論著里走出來,進入社會大眾的視野和生活。

 

圖8-中國方言保護大事記

這些舉措中,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是一項在語言文字領域規模較大的國家工程,迄今為止,參與到該工程的高校和科研機構達350多家,組建專家團隊1000多個,參與的專業技術人員約4500多名,方言發音人6000余人,舉辦專業培訓班50多期,培訓人次達4500人。下圖便展示了工程在各省份所設立的語言保護點數量(包括少數民族語言)。

 

圖9-中國語保工程

不難看出,方言保護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更多是以保存各類語言資料為主,如何提高方言作為大眾交際工具的被需要程度,提升社會大眾對方言母語的認同感?這可能是接下來的方言保護工作需要重點考慮的方向。讓方言在延續母語文化、彰顯地域文化多樣性等方面發揮作用,任重道遠!

作者 | 周紫琳、周奕吟、唐嘉余、許慧凝

指導老師 |  吳小坤

學校 | 華南理工大學

編輯 | 周奕吟

參考資料:

[1] 熊正輝,張振興.漢語方言的分區[J].方言,2008(02):97-108.

[2] 浪潮工作室:大膽預測,哪里方言最先滅絕 https://mp.weixin.qq.com/s/CpYzOLWzen0cBTTlYKA_PQ

[3] 張楠.太原市線材廠天津方言島語言調查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20.

[4] 曹志耘.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的定位、目標與任務[J].語言文字應用,2015(04):10-17.

[5] 曹志耘.論方言島的形成和消亡——以吳徽語區為例[J].語言研究,2005(04):28-35.

[6] 曹志耘.中國語保的理念及其實踐[J].語言文字應用,2019(04):8-14.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阴县| 浦东新区| 皮山县| 白城市| 儋州市| 昌黎县| 高雄市| 瑞安市| 东方市| 长葛市| 甘肃省| 方城县| 康定县| 灵武市| 涿鹿县| 交城县| 兴化市| 乐陵市| 翁源县| 满城县| 公主岭市| 内黄县| 龙州县| 蒙山县| 德格县| 长宁县| 贞丰县| 新干县| 福建省| 蒲江县| 攀枝花市| 纳雍县| 桐城市| 常熟市| 朝阳县| 阜平县| 双峰县| 枞阳县| 黄龙县| 宜昌市| 定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