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加坡的選擇

真的沒有變嗎?實際上,要不是行動黨在上次大選創(chuàng)下得票率新低后,痛定思痛進行改變,著力提高行政能力,加強貼近民情,僅僅依靠國民因李光耀去世而對行動黨的同情和剛剛過去的50年國慶的效應是無法取得如此大勝的。
本次大選被譽為是決定新加坡未來50年命運的選舉。對于內外環(huán)境正發(fā)生多層變動的新加坡來說,這個比喻并不夸張。在國內,新加坡人剛剛失去了建國總理李光耀。正是這位華人精英以強硬的政治領導力和對國際局勢敏銳的洞察力將新加坡從第三世界帶入第一世界。如今,這位政治強人離去了,他的政治威信也隨之而去。已經富裕且成長起來的新加坡社會不再希望有一個負責卻嚴厲的“父親”。權利意識的提升和多元文化的意識令新加坡人希望有更多自我訴求的表達。自從上次大選,反對黨就開始對新加坡自建國以來一黨獨大的執(zhí)政體制造成挑戰(zhàn)。
除了國內的挑戰(zhàn),當下新加坡面臨的國際環(huán)境也正處于巨變的當口:中美矛盾的增加可能重塑整個亞太國際格局;南海局勢的發(fā)展事關新加坡的安全環(huán)境;而東盟共同體的建設也關系到新加坡國際地位和角色的變動。如何應對這些外部的挑戰(zhàn)不僅關系到新加坡人能否延續(xù)自有的繁榮,更可能影響到該國是否依然是一個成功和獨立的國家。面臨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缺乏資源的新加坡唯有保持智慧和行動力,才能維護國民所珍視的獨立和繁榮,這就需要新加坡人繼續(xù)協(xié)力應對,而不是強化內斗。
從大選的結果看,行動黨成功地說服選民延續(xù)李光耀留下的政治模式,同時也穩(wěn)定了新加坡應對未來挑戰(zhàn)的基礎。然而,此次的勝選并非一勞永逸。從本次選舉中反對黨的活躍程度來看,反對黨對于政治的參與將日益活躍,行動黨唯有不斷貼近民情,并隨之及時調整政策,才能延續(xù)對行政資源的全面掌控,進而帶領新加坡應對來自外部的挑戰(zhàn)。
失去了李光耀的權威,面對內外不斷變化的挑戰(zhàn),無論是整個新加坡還是執(zhí)政的人民行動黨自身都必須以變制變,變中求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