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空調26度”實行8年,調查稱北上廣平均合格率不及四成
今年夏季,環保民間組織自然之友在全國14個城市開展了空調26度的調查,共得到測量數據600多條。自然之友日前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今年北京測量的62處公共建筑中,有46處低于26度,合格率僅為26%。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平均合格率不及四成。
早在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布了《關于嚴格執行公共建筑空調溫度控制標準的通知》,要求所有公共建筑內的單位,包括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和個體工商戶,夏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低于26攝氏度。
“空調26度行動”執行情況并不順利,原因在哪?記者展開了調查。
實行8年,許多公共建筑管理者稱不了解
自2012年以來,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連續4年在夏季為城市公共建筑“量體溫”,開展空調測溫活動。
今年,北京共招募到25名志愿者,他們來自各行各業。
胡萬春、張冬生和7歲的女兒張飏,在這群人里顯得很特別,他們是唯一全家參與的家庭。“我帶女兒來,就是要讓她參與環保實踐。”胡萬春說。
活動當日,一番介紹后,“自然之友”空調測溫活動負責人王媛將成員分為5組,按照公共建筑類型,劃定不同區域的銀行、商場、辦公樓等作為測量對象。大學生葉重和胡萬春一家分在一組,他們決定測量崇文門附近的8個地點。
下午兩點,小組4人手拿測溫計,走進一家招商銀行。每人各站一角,開始測溫。在候客區的座椅上,詹女士抱著雙臂,不一會兒就換了個位置。“我剛才坐的那地方實在太冷了,所以換到前面來。”
5分鐘后,小組算出平均結果:22.5度。“難怪大家覺得冷呢!”張冬生指著測溫計上的數字,向銀行前臺投訴,“國家規定公共建筑內空調不低于26度,不管從節能環保還是顧客體驗上來講,你們都開得太冷了!”工作人員表示,會向單位反映情況,至于控溫規定,他并不了解。
“這挺令人意外的。”張冬生說,“2007年就頒布的通知,8年過去了,竟還有人不知道。”
這種尷尬并非個案。在東三環中路的財富購物中心,銀行職員王慧君帶領的小組發現該地空調溫度不達標,志愿者們找商場管理者提建議,對方同樣回復不知情。“之前跟很多單位接觸都是這樣,他們往往對你持防范態度,極少有人知道這個26度是應該做的。”
一天下來,胡萬春小組測的8個地點,沒有一個在26度以上,王慧君小組的結果也多半不合格。胡萬春感嘆道:“不知道‘空調26度’的大有人在,這讓我們感到無從入手,想要貫徹好這一規定,真是任重而道遠。”
“這個夏天,誰還在冷颼颼?”8月24日,自然之友官方網站發布了《2015年我為城市量體溫冷颼颼排行榜》,揭示各個測量城市的“低溫典型”。
“連年呼吁,有一些地方的合格率不升反降,那我們活動的意義在哪里呢?”葉重面對這一結果,感到有些無奈。而在更多的參與者眼里,他們覺得數字不能代表一切。
自然之友總干事張伯駒認為,“給城市量體溫”活動重要的意義在于傳播環保意識。“自然之友的標志是兩片葉子,一片淺綠,一片深綠,這意味著我們對環保有一個過程性的理解。”張伯駒說,“量體溫活動本身是淺綠,但它可以讓每個人參與進來,影響人們的生活消費習慣,這是深綠,活動的意義在于其所包含的環保觀。”
“關鍵是要形成社會共識”
“為了推動26度控溫規定的落實,我們也想了很多辦法。”王媛介紹說,“統計出‘量體溫’結果后,自然之友會給不合格的單位打電話、發倡議書,還會向政府部門提交意見,只是收效不好。”王媛發現,雖然不少單位嘴上滿口答應,但第二年測量結果依舊不合格。
怎樣才守得住26度?杭州的管理經驗或可提供借鑒。杭州測溫活動負責人徐逸軒介紹,“2014年杭州在全國率先通過了《杭州市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對夏季空調低于26度的公共建筑,可處以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而主管單位杭州市能源監察中心,有效執行、落實了這一條例。”
此外,杭州的“量體溫”活動還得到文化、教育等部門的支持。徐逸軒說,“浙江省圖書館、浙江省博物館以及杭州市團委都與我們接洽合作,在測量活動中,一些街道干部也向我們積極反饋情況。”據了解,測溫活動舉辦3年來,杭州的平均合格率接近70%。
“罰款這種強制措施并不是問題的根本,環境政策若不輔之以環保價值觀,執行起來依然會很難。”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世秋認為,守衛26度,關鍵是要形成社會共識。
“想要社會接受空調26度的規定,首先需要拿出證據,說明26度的節能減排效益,遺憾的是,目前我們還沒能給出一個確鑿的數字。”張世秋說,“其次,應該讓公眾明白,人體在26度的感受同樣是舒適的,我們完全可以不必犧牲任何福利代價,就能實現環保與健康,何樂而不為呢?”
為了推行這樣的社會共識,張世秋建議,政府部門要做好表率,對空調溫度信息公開,接受群眾監督。此外,鼓勵公眾人物等以個人承諾的方式踐行環保理念,引領社會風氣。
“未來的環境問題大部分集中于消費領域,面對節能減排的長期目標,我們亟須形成環保的社會共識。”張世秋說,“在空調這件事上,環保的行為準則很簡單,那就是‘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這種共識正在緩慢萌芽。王媛表示,“以北京為例,雖然合格率依然堪憂,但近幾年來極端低溫的情況不斷減少,數據正在向26度集中。”
“能不能守住26度,其實是在提供一個信號,那就是我們對未來的選擇。小小一個空調,聚合起來,對環境的正負影響都非常大。”張世秋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