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網絡言情二十年:從小說標題拼接現代愛情圖景
原創 數據火鍋 數據火鍋 收錄于話題#愛情1#小說1#數據新聞1#北大財經傳媒1

*本文系北京大學財經傳媒2019級《數據新聞與信息可視化》課程作品
數據來源:晉江文學網2003~2020年言情小說標題文本
作者丨陳偉榮 何宇 駱子珩
指導老師 丨葉韋明
引言
網絡文學在中國已有二十余年歷史,作為草根文化的重要代表,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社會現實的映射。本文對著名中文小說網站自2003年至2020年的65萬條小說標題進行數據分析,得出關于“愛情”這一話題的諸多結論。從“愛情是什么”、“和誰談戀愛”、“何時談戀愛”、“怎么談戀愛”等線索入手,我們從言情小說標題里,拼接出關于現代愛情的圖景。
Part 1
愛情是什么
愛情是什么?有人將愛情與物質聯系起來,有人將愛與精神結合在一起,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愛或許有色調,或許有形狀,或許可觀、可感、可觸。
愛情的顏色

我們用65萬條小說標題中出現頻次最高的15種色彩繪制出一把折扇(注:色塊大小代表顏色出現的頻次高低),發現這把“愛情折扇”以冷色調為主,“青”、“白”、“紅”、“黑”為最主要的四個色調。“青色”的瀲滟與生氣,“白色”的純潔與堅貞,“紅色”的嬌媚與濃烈,“黑色”的神秘與極端……使“愛”如透過三棱鏡的一束光,折射出萬般色彩。
相比于其他三個冷色調,“紅色”想必最貼近傳統對愛的想象。紅,本身就有喜慶之意,也常用于形容美人,比如紅顏在側、紅袖添香,無不滿含濃情蜜意。然而有趣的是,隨著時代變遷,“紅”還延伸出了更多含義。
2014年,“網紅”一詞第一次在小說標題中出現,2016年“網紅文”爆發,在2017年達到頂峰。2016~2017年正是網紅爆發之年,前有papi醬火遍全網,后有奶茶妹妹嫁給劉強東,言情小說屆也隨之掀起“網紅風”。不過從2018年開始,網紅被娛樂明星取代——“爆紅文”興起。據統計,2020年標題中含“紅”字的作品中,12.8%為“爆紅”,僅有3%為“網紅”。

愛情動物園
除了通過色彩傳遞感情,動物也是言情小說中的重要意象。我們統計了近20年標題中各種動物出現的頻次,發現鳳、馬、龍分列三甲,狐貍和貓尾隨其后。

龍、鳳作為中國古代神獸,一直是動物界的頂流,被歷代人民追捧。龍鳳呈祥既象征美滿愛情,也暗指愛情主角至高無上的權力地位。而狐、蛇等動物常年入榜,則是因為它們的機敏、狡黠和妖媚可以與男女主角的性格或外貌特點相呼應。正如曾風靡一時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講的就是美貌狐仙和龍族太子的愛情故事。
近三年,龍鳳意象逐漸衰退,魚、馬、貓、狗上位。不過有趣的是,這里的“魚”非魚,“馬”非馬,而是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產物。我們常用魚和水比喻親密的愛情關系,魚水之歡、相濡以沫等詞都刻畫出主動深刻的情感互聯,但近兩年則演化出了“愛情躺平主義”,具體表現為“咸魚”一詞的風靡。縱觀20年來3078條含“魚”的小說標題,超1/6的標題為“咸魚”,其中71%的“咸魚”標題誕生于2020年(如《清穿咸魚六皇子》、《咸魚皇妃升職記》等)。而“馬”的所指則逐漸從傳統青梅竹馬的兩小無猜轉變為言情小說的一種分支——掉馬文,“馬”指代網絡流行語“馬甲”,表示某人的小號,“掉馬”即意為被人發現了某種身份(如《白蓮花掉馬以后》、《夫人,你馬甲又掉了》等)。
Part 2
和誰談戀愛
愛情中的另一半,在網文世界里多非凡夫俗子。在古代,他們是地位尊貴的王侯將相,公主后妃;在現代,他們是叱咤風云的霸總大佬,明星頂流;在未來,他們是掌握核心科技的機器人男友/女友。就算初始身份是條咸魚,也能靠獨門絕技逆襲成強者。我們分析歷年言情小說標題中出現的角色,得出熱度最高的角色排行榜。

網文二十年,帝王常代言。帝王類角色在言情小說中常年霸榜,讓人不由感嘆,原來帝王才是九億少女永遠的夢(如《穿成皇帝的白月光》、《難消帝王恩》等)。而能與帝王纏纏綿綿翩翩飛,飛躍紅塵永相隨的則是后妃類角色(如《恃寵為后》、《我見貴妃多嫵媚》等)。最突出的大女主類后妃,左踹皇上,右蹬王爺,靠自己活出了一部史書。公主、王子則漸趨走低,王子更是在2011年后掉出榜單。師尊、師父、師兄、師妹等角色則常年堅守榜中,譜寫著各門派的禁忌之戀(如《為師婦》、《師尊快醒醒》、《我有九個仙風道骨的師兄》等)。近十年來得到飛升的角色當為“明星”和“總裁”,(如《總裁,別鬧!》、《重生之明星女友》等)。投射出愛情也逃不開的,對“名”與“利”的追逐和崇拜。
Part 3
何時談戀愛
有人說,春天是最適合談戀愛的季節。遍歷網絡言情小說標題后,我們發現春季的確是戀愛標題中出現最多的季節,夏季則緊隨其后。而秋冬蕭瑟,愛情故事似乎很少在這兩個季節發生。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春天,萬物復蘇,鶯飛草長,一切都欣欣向榮,人們對愛情的向往也隨風日漸熱。“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夏天,陽光燦爛,熱浪撲面,恰似戀人間愛的熾熱。

與季節相對應,戀愛小說標題里的月份也主要集中于春季的三、四月,夏季的六、七月,以及金秋時節的九月份。“女子傷春,男子悲秋“,秋天的葉落和蕭瑟往往觸發傷感與多愁,正如愛情中那些淡淡的憂傷。
Part 4
怎么談戀愛
當我們談論愛時,我們在做什么?分析了言情小說標題中的動詞,我們發現出現頻次最高的動作是“愛”這一核心命題,其次是“夢”“重生”和“穿越”。果然是“夢里什么都有”,抽離當下,或去往另一個時空,或將人生按鈕重啟,愛情似乎大部分時間都要在夢中追尋。

進一步分析“愛”、“重生”、“穿越”的歷年變化趨勢,2020年的“愛”雖然仍居榜首,但已不復昔日盛況,從2004年開始就走起了下坡路。“重生”則逐年增長,“穿越”在2008年達到巔峰就逐漸降溫。

“愛”為什么開始滑坡?以往,直抒胸臆的表達在戀愛中占據主流。然而隨著時代變遷,人們的愛情觀也逐漸變得多元,“愛”這一個字,似乎承載不了更豐富的情感表達。在戀愛自由的年代,“愛”字在減少,但愛依舊存在,表達愛的方式更加豐富。
“重生”、“穿越”的霸榜崛起,不禁令我們思考,愛可以避開現實邏輯嗎?是不是只是我們寄予文學的白日夢呢?戀愛中永恒的沖突和困境,其實是無法回避的現實,在無限暢想之余,或許也需要我們認真的端詳和凝視。
在高頻動詞之外,我們還發現一類特殊動詞的攀升。近兩年“跪”、“爬”等動詞在言情小說中頻頻現身,且女性多占據強勢地位,體現出愛情表達中女性越來越自我和瀟灑的一面。

Part 5
如何看待愛
體會了愛的色彩與溫度、愛的對象與動態,我們最終回歸愛的主體,探尋人們到底如何看待愛情。根據對歷年言情小說標題文本進行的語義網絡分析,我們發現2003年的愛情主題還呈現著去中心化、多樣化的特點;2007年則形成以“穿越”為核心的中心式分布結果;到2016年,“重生”取代“穿越”成為語義網絡的中心,且這一趨勢一直延續至今。



不同時代言情小說標題語義網絡的變化,一方面體現出網文供給端越來越顯著的集中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當下的網絡言情市場,在想象世界中逆天改命,走上人生巔峰的“爽文化”正中讀者下懷。
比起早年你愛我,我愛你的情意滿滿,如今的網絡言情小說更多是帶著對現世的遺憾和對未來的抱負展開。無論是小人物穿越古代,還是落魄庶女重生再戰惡毒繼母,最終的結局都是完成某項任務,實現從loser到winner的蛻變。在蛻變過程中,成功是第一要義,愛情則成為奮斗路上的附屬品。
原標題:《網絡言情二十年: 從小說標題拼接現代愛情圖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