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強奸案頻發(fā),印度有政客聲稱應怪罪炒面、手機和西方文化

“知道炒面、避孕套和西方文化這三者有何聯系嗎?”美國《環(huán)球郵報》(Global Post)網站在其9月7日的一篇報道中以此開頭。
一些印度領導人指出,以上這些都是強奸案在印度持續(xù)發(fā)酵,乃至于印度被戲稱為“強奸之國”的原因。
“中國炒面會導致激素失衡,喚醒沖動”
報道稱,在一些印度政客看來,當男性吃了肉或奇怪的東西后,容易引發(fā)強奸。印度國務部長維奈?比哈里(Vinay Bihari)曾于2014年表示,“人們經常食用非素食食品,如雞肉和魚肉,容易誘發(fā)猥褻和強奸的傾向。”印度一些地方領導人也持有類似的看法。
而在所謂“奇怪的東西”中,中國的炒面便不幸“中槍”。一名叫吉滕德爾的印度政客便表示,“據我了解,快餐會誘發(fā)強奸發(fā)生。”同時,他對中國食物表達了強烈的偏見,稱“炒面會導致激素失衡,進而喚醒一種沉溺于諸如強奸這類行為的沖動中”。
而大城市快速的現代化也被指責在加劇性暴力。有印度政客呼吁禁止學生使用手機,認為學生經常用手機看色情電影、聽淫穢歌曲,會玷污學生的心靈。
西方的影響以及城市化同樣成為印度政客們攻擊的對象。其他政客則指責城市生活是強奸發(fā)生的溫床。一名印度右翼組織領導者便稱,“你可以去印度的村莊和樹林看看,那里就不會發(fā)生類似的團伙強奸或性犯罪事件。”
去年有超過33.79萬起針對女性的暴力案件
盡管言論荒誕不經,但政客們頻頻對強奸表態(tài),說明印度的性侵現象之嚴重,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
根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在印度日常英語中甚至有個專門的說法 “戲弄夏娃”(Eve-teasing),就是特指各種性侵——從口頭性騷擾到性侵犯。
根據聯合國婦女署2013年相關統計資料,印度平均每3.3分鐘就發(fā)生一起針對女性的性侵犯;在印度性犯罪最嚴重的主要城市新德里,平均每18小時發(fā)生一起強奸案,被冠以“強奸之都”的恥辱稱號。
印度國家犯罪檔案局最新發(fā)布的年度報告顯示,印度2014年共有超過33.79萬起針對女性的暴力案件,包括強奸、性騷擾、綁架、家庭暴力等,比2013年增加9%。其中,強奸案為33707起,比2013年增加9%。從地域分布來看,新德里強奸案數量達1813起,居各城市之首。
如果數字還不能說明問題,來自當事人的描述更能說明印度強奸罪行的泛濫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紐約時報》對生活在新德里24年的索尼婭·法蕾諾進行了采訪,她如此描述在新德里生活的恐懼感:“作為一個女孩,我學會了保護自己。如果可以,我從不獨自一人在外徘徊,而且交叉雙臂護住胸部,快速行走,拒絕一切眼神交流或微笑。”
“我長大成人后,現狀還是沒有改變。我所有的朋友們,上大學和上班途中都帶著安全針或臨時武器。”索尼婭·法蕾諾說道。
“強奸之國”的強奸案發(fā)率反而墊底?
印度國家犯罪檔案局報告顯示,去年的強奸案中,有14102名受害者年齡不足18歲,屬于未成年人。受傳統觀念影響,印度不少地區(qū)存在歧視女性現象,未成年女子首當其沖。
基于性別選擇的墮胎、童婚、家庭暴力、被潑硫酸、強奸案等頻繁發(fā)生,而作案者往往能夠逃脫應受的法律制裁。對女性的歧視和壓迫使得強奸案中受害者和加害者地位常常倒置,社會輿論傾向于寬容強奸犯,而對受害人嚴加苛責。
印度多個女性權益保護團體認為,政府最新公布的犯罪數據仍大大低于實際情形。在印度當前社會氛圍中,不少女性受害者仍出于害怕丟臉、被家族或社區(qū)遺棄等心理,而不敢向警方報告強奸案和家庭暴力。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國際強奸案發(fā)率排行榜中僅相當于一些發(fā)達國家的幾分之一乃至幾十分之一。許多專家就此估算了印度隱瞞強奸案的比率,比如一位專家估計印度有54%的強奸案沒有記錄在案,另一位專家則在《今日印度》的文章中宣稱90%強奸案都被隱瞞,而印度奧迪薩邦政府估算的比率則是60%。
雖然這些估算數據并不一致,但無疑反映出印度的真實強奸案發(fā)率和警方數據之間有巨大差距,這種異常的差距恰恰反映出印度強奸問題形勢嚴峻。
分析認為,從法律角度看,印度報告的強奸案數超低往往與印度法律對“強奸”的定義相關,結果許多嚴重的性侵犯行為夠不上強奸罪;從執(zhí)法角度看,報告數超低顯示出印度警方和司法系統未盡追責義務,使大量刑事犯罪分子逍遙法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從社會觀念的角度看,大量未被報告的強奸案表明,為數眾多的受害者選擇忍氣吞聲,這反映了印度社會對女性總體上存在習慣性的忽視和壓迫,而這恰恰是造成強奸案高發(fā)的核心原因。
甚至有一些印度政客也持有類似觀點,認為90%的強奸案都是雙方兩廂情愿的結果。印度前首席部長奧姆?普拉卡什?喬塔拉(Om Prakash Chautala)便認為婦女應當為強奸案發(fā)生負責,“女孩應當在16歲就結婚,如此她們的丈夫就會滿足其性需求,她們也就不會到處亂跑了”。
而對于婚內強奸,《衛(wèi)報》8月17日的報道指出,大多數印度人認為在婚姻關系內強迫實施性行為算不上強奸,甚至印度的立法機關也在一份報告中提到“如果用法律解決所謂‘婚內強奸’問題,那么家庭作為一個體系將承受巨大的壓力。”
因此,很多理應被認為是強奸的行為都被丟到性騷擾的范疇之內。從這個角度上看,“低強奸案發(fā)率”恰恰表明印度法律對“強奸”的定義存在模棱兩可的灰色地帶,而這種灰色地帶則給圖謀不軌者可乘之機,客觀上掩蓋甚至縱容性侵犯行為愈演愈烈的趨勢。
何時摘掉“強奸之國”的帽子?
印度總理莫迪上臺之后,一直致力于改變印度的形象。在2014年8月15日“獨立日”演講中,他就曾公開抨擊“令自己蒙羞”的強奸問題。他強調,印度每個家庭的父母,不要再為女兒受欺侮感到慚愧,應該責問那些徹夜不歸的兒子,正是他們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強奸案。
總理的呼吁短期內能改變現狀嗎?效率低下的印度司法系統積案常年維持在幾千萬宗的水平上,盡管2013年11月曾經創(chuàng)造過一天審結351萬宗的奇跡,但這種上級領導親自過問下的大規(guī)模突擊斷案并非常態(tài)。
而即使排上了隊接受審判,由于社會輿論對強奸犯普遍存在庇護,法官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也往往從輕判決,有時候一些犯罪嫌疑人只要繳納相當于幾百塊人民幣的罰金就能夠重獲自由,原本應當威嚴而不可觸犯的法律系統對他們來說毫無束縛力。
2015年3月,拉納加特一位71歲老修女被8個洗劫修道院學校的暴徒在明知學校內部密布攝像頭的情況下輪奸,就證明了這一點。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印度政府對這一問題不能采取長期有力的政策,特別是從男女地位這一根本上去解決問題,在可預見的將來,印度仍將繼續(xù)隔三差五地出現這類讓人啼笑皆非的新聞。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