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俠女”徐楓:侯孝賢也是學胡金銓導演的
“武俠的定義,焦點在‘正義’、‘道德’及‘信念堅持’的范圍之內。而改變武俠風格的兩大元素是,感性與官能。感性是反應社會的價值觀及態度的需求而生,官能則是武打設計上有關說服力的演變。從寫實到浪漫、從真功夫到喜劇,隨后香港武俠電影的發展亦是跟隨這兩個元素漸變或突變。”
這是正在上海舉辦的香港武俠電影展的策展人、電影導演徐克為本次影展寫下的序言中的一段話。

由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主辦的“香港電影展”于9月4日在上海百美匯影城拉開序幕,進行為期十天的香港經典武俠電影展映。本屆影展旨在梳理武俠片在香港電影史上的年代脈絡、美學風格流派和基本走向,技術變革在視覺上的呈現與內在精神內核的關聯等,將展映香港武俠電影史上的名篇佳作,影展分為焦點影人:徐克、武俠巨匠、文學作品改編、影武者、武俠變奏之功夫、女俠的塑造共六個單元,上海站放映《刀》、《新龍門客棧》、《青蛇》、《獨臂刀王》、《三少爺的劍》、《笑傲江湖》、《火燒紅蓮寺之江湖奇俠》、《生死決》、《猛龍過江》、《俠女》(4K修復版)共10部影片。影展還吸引了部分外地影迷專門來滬觀看。
9月8日,作為本屆影展的上海站的重頭戲 ,“俠女”的扮演者徐楓與臺灣金馬影展執行長、影評人聞天祥的進行了一場回顧香港武俠江湖的對談,并放映4K數字修復版《俠女》。
《俠女》曾作為首部獲得三大電影節的華語電影,在華語電影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導演胡金銓賦予電影的美學標準和俠義境界更是被視為華語武俠門類的一個巔峰。如今已退出電影江湖的徐楓出資贊助了這部電影的修復,她說,“這是我今天能為胡導所做的力所能及的事。”
在徐楓的回憶中,一個屬于胡金銓的武俠世界徐徐展開,也為之后觀眾重溫這部40多年前的電影經典開了鋪陳了新的期許。

拍過胡金銓的戲,演其他電影就太容易了
65歲的徐楓如今回想自己的從影經歷,依然對胡金銓充滿感激。“我當初去報考聯邦公司的時候才16歲。之所以會報考只是因為那時候家庭環境很苦,我想幫媽媽分擔。除了報考《龍門客棧》的演員,我還報名了美國人在臺灣電子工廠的招工。還好胡導演的演員通知早來了一個禮拜,不然我成了電子工廠的女工了。”
進入胡金銓公司的徐楓除了學習對攝影機的表演,糾正臺腔濃重的語言,“胡導還教我們吃西餐。教我們怎么樣基本的跳舞。”除了作為一個明星的儀態,胡金銓劇組里的演員還要兼學各種服化道助理。“胡導演的要求很嚴,不像現在的電影明星你后面還跟著七八個人服侍你,我們那時候沒有,我的工作比較慘,要放煙,而且那時候煙霧效果沒有機器可以做,我們要先把材料放進去炒然后才會有煙。”徐楓感慨說,“你拍完他的戲以后再拍其他導演的戲會覺得太容易了。”
胡金銓一生只拍了11部電影,徐楓演了6部。從《龍門客棧》中面目模糊的配角,到《俠女》樹立了一代女俠形象的典范,《忠烈圖》中全片只靠8個字就完成所有臺詞的女主角,《山中傳奇》中演鬼,《空山靈雨》做賊,徐楓在胡金銓電影中的軌跡不斷變化,也充分表明了胡金銓對這位女演員的鐘愛。
然而徐楓自己卻說“他從不當面表揚我,一次都沒有過”。胡導總是在片場罵她,而且罵的就一個字——“笨”,“后來我才聽說,他有背后和別人說‘徐楓生的七巧玲瓏心’,真的不容易。”

胡金銓從未和我平等相待
在出演了40多部影片后,徐楓逐漸轉向幕后,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成為了一名出色的電影制片人。聞天祥稱徐楓是“華語影壇的傳奇女性”。“她得過三次金馬獎,在很多毯星誕生之前,她就是以作品步上戛納影展紅毯的真正的演員。在很多很多人號稱自己擔任了電影節評委之前,徐楓已經是柏林、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委員。她監制的《滾滾紅塵》得過八個金馬獎,是目前為止金馬獎得過最多獎的影片之一,她所監制的《五個女子和一根繩子》、《霸王別姬》也都在東京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有非常杰出的表現。當我們還沒有打開華語電影對國際影壇窗戶的時候,徐楓已經走到了非常前面的位置。”
談到《霸王別姬》現場還發生了插敘了一段小插曲。徐楓表示自己做制片人,必須要求和導演在各方面的理念都高度一致。當年她買下李碧華《霸王別姬》的小說版權,邀請陳凱歌導演,最先提出的要求就是程蝶衣必須由張國榮主演,而女主角必須是鞏俐。這兩個人選陳凱歌一開始都是拒絕的。徐楓說,“陳凱歌那時候還不知道張國榮是誰”,“鞏俐他說不要,因為鞏俐是張藝謀的人。我說拍電影哪有誰是誰的人,你跟鞏俐合作火花一定會很大。”
聞天祥多年來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何與胡金銓淵源頗深的徐楓在成為制片人后沒有以制片人的身份和胡導合作過電影?這個疑問,則牽扯到徐克《笑傲江湖》的一段往事。
“我在他面前從來都不是大明星,我在他面前就是徒弟。那個時候我已經在當電影公司老板,已經拿了金棕櫚獎。但他從來沒把我當朋友一樣平等對待。”徐楓找胡金銓建議合作武俠片,并找來徐克做制片人,程小東做武術指導。
胡金銓起初不肯,徐楓花了兩三個月才好不容易說服他。結果,拍攝劇本未定,徐克捷足先登,讓胡金銓先拍他的《笑傲江湖》,沒想到才拍了三分之一兩個人就鬧翻了。“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根本不敢問他。這件事結束以后我也想清楚我跟胡導演不能合作。為什么呢?因為在他眼里我永遠都是那個16歲的小徒弟,他永遠都覺得‘徐楓你根本不懂電影,你的電影都是我給你的’。這樣子的話我永遠沒有辦法了,因為他就是師傅,我的電影本來就是他給我的。可是他沒有想到我已經長大了,所以我就知道了我真的永遠不可能跟他合作,就算我得了金棕櫚,他也覺得你是一個小孩子。那么我在他面前就當一輩子的小徒弟就好了,乖乖的。”徐楓說。

“侯孝賢也是學胡導演的”
對于拍攝《俠女》的種種細節,徐楓記憶猶新。在當時電影工業高速發展、產量豐盛的香港,《俠女》拍了三年,讓聞天祥看來有些不尋常。徐楓解釋說,這是因為胡金銓對電影要求極高,光是搭個街道的景就足足花了10個月,之后又花時間把新搭的街景逐一做舊。
片中慧圓高僧流金血后自帶“佛光”的戲,徐楓說“那是因為胡導演真的足足等了7天才等到太陽正好在那個演員身后”。
對于胡金銓的才華,徐楓是毫不吝惜溢美之詞的。“胡導演真的很有才華,你看了這些片子以后你會發現后輩導演,每一個都有自己的武俠夢,每一個導演拍武俠片都會有竹林跟樹林,大家可以去比較。”
對于聞天祥感嘆的“電影演了27分鐘,主角才出現,放到42分鐘,俠女才說了第一句臺詞”,以及《忠烈圖》女主角“全片只有兩句話四個字的臺詞”,“《山中傳奇》比《聶隱娘》還難懂”等話題,徐楓連說“侯孝賢也是學胡導演的”。
事實上,近來隨著《刺客聶隱娘》在院線上映所引發的對于武俠電影的討論中,《俠女》是時有被提到的比較對象,曾經《臥虎藏龍》橫空出世時,也有人將《俠女》與之作比。對此,影評人聞天祥人認為,侯孝賢拍《刺客聶隱娘》不是從唐傳奇里面而來,“他大量閱讀了《資治通鑒》,甚至把《沈從文自傳》也用到了,他們做各種各樣的研究,而不只是原著里的幾句話而已。同樣胡導拍《俠女》的時候也不拘泥在《聊齋志異》里面,他對于明史的研究,服裝,以及他對儒、道、士的基底都用在里面。”
現場聞天祥給出了一個解讀《俠女》的路徑,“大家可以看到看徐楓還沒有出來的時候,里面的亂世怎么通過對手戲呈現,等到徐楓出來以后,這個儒者的判斷以及對政治時局的想法也運用到影片里面,然后到影片的最后金光四射的時候又回到了禪、佛里面去。所以武俠只是我們簡單界定的一個類型的名字,但它不應該局限這個電影。《俠女》既然在40年前可以做出這樣的突破,侯孝賢現在也當然可以做出他的突破才對。”

《俠女》樹立了電影的國際觀
對于后來在電影路上走得更遠的徐楓來說,《俠女》更重要的意義,是讓她看到了電影的“國際觀”。
《俠女》讓差點成了電子工廠女工的徐楓走上戛納紅毯,登上各種海外雜志的封面,同時也讓徐楓知道了“拍一部好的電影原來可以得到那么大的尊重”。“所以我才會成為電影公司的老板,才會成為電影公司的制片人,才會有后來的《滾滾紅塵》、《五個女子和一根繩子》、《霸王別姬》。”
徐楓成立電影公司后在辦公室掛了一幅世界地圖,“那時候臺灣電影已經沒有海外市場,也沒有人會買我們的片子。我說我要在全世界的電影院上映,人家都覺得是當一個笑話在講。”而之后,徐楓拍了《好小子》在全世界50家電影院上映,《霸王別姬》當時拿到了華人電影第一座戛納金棕櫚。
“我覺得他(胡金銓)帶我去戛納,讓我看到了電影可以有‘國際觀’。”徐楓說。
在經歷過武俠片黃金時代的徐楓看來,今天的人拍不出以前的武俠片與觀眾的觀賞趣味不無關系。“我覺得現在看電影都是年輕人,而現在年輕人喜歡看更有視覺沖擊力的武俠電影。他們喜歡這樣的視覺效果,自然就沒有人拍以前那樣的武俠片了。”
徐楓稱自己做了8年,才學會做一個稱職的制片人。“那時候有人說徐楓拍戲最喜歡的就是得獎,其實不是,我是想要把電影拍好,做到最好,自然它會得獎。獎也不是說你想得就可以得的吧。可是當你把它拍到最好的話,你就有機會賣座,有機會得獎,就這么簡單。”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