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貴州被召回干部:當初覺得奇恥大辱,現在成為單位干將
從被“召回”,到給“召回”者當老師,權永民經歷了“深感羞辱”、“觸動很大”的思想沖擊,如今感到“召回”其實是一臺督促干部再出發的“雷達預警儀”。
權永民是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的一名干部。2013年,他調到當地一個偏遠的鄉擔任鄉黨委組織委員。這是一個副科級領導崗位,在基層,許多普通干部工作一輩子也不一定能升到副科級。不過,在他當時看來,這個鄉離縣城太遠,路太爛,而家里小孩還小,房子也要裝修。他“工作不在狀態,作風散漫”,早上到縣城開會,下午也不去單位。
這種安安穩穩“混日子”的狀態,到2014年9月戛然而止。
當年,黔西南州州委出臺“不勝任現職干部‘召回’管理制”,細列干部30種不作為、慢作為、懶政惰政情形,一年間召回1900多名干部“回爐淬煉”。權永民就是首批被“召回”培訓者之一,同時被降職為科員。
“奇恥大辱”,權永民回想起當初聽到“召回”這樣的字眼落到自己頭上時,“又羞又辱,心理壓力很大,一度動了辭職的念頭。”但轉念一想,他決定還是按照文件的要求,到縣里“召回”干部培訓班報到,看看再說。
這是一個封閉一周的培訓班,按照黔西南州的“設計”,被“召回”干部要在班里接受作風熏陶、能力提升等“回爐再造”。在這里,權永民記住了一句話:“從哪里摔倒的,就從哪里爬起來!”
培訓結束,權永民被調離鄉鎮,到縣委辦公室工作。“在新的崗位上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了,我給自己定了一套計劃。”他說,“‘再出發’后,我每天堅持必須早起,先鍛煉身體,然后學習,盡快適應新的工作。”就這樣不斷地努力,不到一年,他如今已經成為單位上的一員“主力干將”。
“什么樣的態度,就決定有什么樣的工作表現。”權永民如今被邀請到“召回”干部培訓班上課,這是他經常在講臺上發出的感慨。每次上課,他都會把自己過去的“丑”亮出來,剖析給大家看,幫大家盡快走出‘陰影’再出發。
“‘召回’制度像雷達預警儀,及時糾正了自己的毛病和壞習慣。”他說。
走訪黔西南州,像權永民這樣因“召回”而生危機感、努力再“出發”的例子還有不少。
今年2月,記者來到黔西南州采訪,在干部“培訓班”見到曾經擔任普安縣某局監察室主任劉清偉。當時,在一間室溫5攝氏度左右的房間里,他額頭一直冒汗。他被“召回”的原因,是在州紀委學習期間違反八項規定飲酒。最近記者來到他的單位回訪,單位對他的評價是“模范遵守紀律、非常盡職盡責”。
安龍縣某鎮鎮長老凌,因為工作“推、拖、甩”,被“召回”培訓,調到另一個鄉擔任鄉黨委副書記,為了兌現前幾年給當地許下的扶貧承諾,他用4個月時間努力協調,將規劃的1040萬元扶貧資金落實了700多萬元。
通過“召回”制度,當地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明顯改善,地方發展也因此受益。在全省群眾滿意度測評中,黔西南州由2013年的掛末提升到2014年的第3位。
“召回,是為了不召回。”黔西南州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李建勛說,黔西南州下一步將按照《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的要求進一步完善落實,把“上”的路子做實,把“下”的路子打通,堵死干部向后退的路子,提振干部謀事創業的精氣神。(部分被采訪者為化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