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談“中國外儲耗盡論”

中國外匯儲備曾經出現過兩次明顯的減少。2012年7月至10月,外匯儲備明顯減少,外匯儲備6個月滾動累計變化額曾高達-367億美元。造成此種變化的原因主要是,在歐債危機影響下,一些跨境投資要回撤資金彌補歐洲資金缺口。從2014年7月份開始,外匯儲備再次持續減少,截至2015年7月份,外匯儲備6個月滾動累計變化額高達-1621億美元。而就在2014年2月的時候,該數據還是凈增加3606億美元。
這意味著市場對于人民幣匯率的看法已發生根本性變化。如果中國人民銀行仍固守匯改前中間價與市場價偏離的做法,勢必積累越來越大的貶值壓力,相應日后維護匯率穩定則需要消耗巨量外匯儲備。這就是中國人民銀行匯改的原因。而6月底至7月初的股災很可能拖延了匯改的原定計劃。
此次匯改的核心內容是,中國人民銀行每日宣布的中間價向市場價靠攏。也就是說,中國人民銀行不再愿意過多主動制造與市場對匯率看法的分歧。所以,人民幣匯率未來的走勢取決于市場預期、經濟基本面、宏觀政策、國際協調等多方因素。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如果市場仍然預期人民幣存在貶值空間,人民銀行則應該在維護宏觀穩定的前提下,順應市場之勢,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
近期,上至總理,下至部委官員,都多次在重要場合表示“人民幣并不存在長期貶值基礎”。該信息透露兩個信號:一是中國政府決不準許人民幣匯率不可控的變化,無論是升值還是貶值,因為2005年匯改之初就確立了人民幣匯率制度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二是近期市場的波動確實給了中國人民銀行不小壓力,中國人民銀行8月31日發布的《關于加強遠期售匯宏觀審慎管理的通知》規定,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應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為20%,凍結期1年,利率為零。
任何改革都是有成本的,匯率改革也不例外,這就是市場普遍關注外匯儲備變化的原因。按照6個月的進口需匯量、外債和外匯存款軋差等因素計算,理論上中國仍需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實際中國人民銀行可以用于維護匯率市場的外匯儲備資金規模大致為1.6萬億美元。而如果觀察8月11日匯改之后的每日匯市交易量變化,中國人民銀行應該已經動用不少外匯儲備來維護匯率。8月份外匯儲備減少940億美元,為單月最大減少額,但不能忽視其中有前期積累的短期釋放因素,我們尚不至于驚惶失措。
但不可否認的是,從目前人民幣匯率的在岸價格和離岸價格的差異來看,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壓力依然不小。中國宏觀當局不能任由匯率自由滑動,同時還要堅持市場化改革之路。稍有不慎,改革成本就會被扭曲式放大,反過來很可能會影響好不容易才下定的改革決心。
本次匯改再次告訴我們:改革要相信市場,改革能否成功則取決于你有多相信市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