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企業救災每一份努力,都值得肯定

河南暴雨災情觸動國人的心弦,眾多企業拿出了社會擔當,有的積極捐款,有的籌措物資奔赴救災一線。
鴻星爾克在捐款5000萬元之后,生成了“鴻星爾克的微博評論好心酸”的熱搜,網友紛紛留言:“感覺你都要倒閉了還捐了這么多”。之所以鴻星爾克的捐款引發網友熱議,是因為這家企業的營收遠遠落在同行后面,而且去年還虧損了2個億。所以,這次捐款5000萬元,更有“毀家紓難”的悲壯感。
這樣的擔當還得到了消費者的積極回應,這個品牌的直播間里擠進了眾多的網友,叫嚷著“上高貨”。甚至,疑似有網友為鴻星爾克充值120年微博會員,網友評論說“你值得擁有,福氣還在后頭”。
對于有情有義的企業,大家“用人民幣投票”,給予更多的支持,形成了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正向回饋。“好人有好報”,“好企業有好報”,這是中國人的樸素正義觀。
大災面前,企業捐款體現了社會擔當,但是捐款不應該成為評價企業社會擔當的唯一標準。也不能簡單粗暴地把一次捐款的多少作為評價企業“好壞”的唯一指標,甚至上綱上線搞道德批判。
不同的企業,所處的行業、環境經營狀況,具體的財務指標,特別是現金狀況不一樣,不能簡單說這次捐的現金多,就是關心社會,捐得少的就是吝嗇。有的企業可能是屬于擴張期,本身現金流就比較緊張;有的企業不生產用于抗災的產品,也就沒有辦法捐獻救災物資;還有的企業或者名人本身屬于負債期,此時高調捐款,可能會被說成“拿別人的錢買自己的名聲”。
還要關注到,一些企業對救災是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但是就是比較低調,不愛聲張,這樣就容易被誤會。之前,不少網友跑到華為中國的官方微博底下去“敲打”。結果,7月21日華為中國官方微博做出了回應:華為河南代表處緊急啟動應急保障預案,187名工程師在災區一線,68名研發專家遠程投入,進行故障恢復、業務遷移、應急方案籌備等。
大災面前,守望相助,眾志成城,萬眾一心。企業的每一份付出都是熾熱的,每一分捐款都是帶著溫度的。企業的積極付出,應該得到正向回饋,一些企業的“低調”,也應該得到公眾的理解,這背后可能有復雜的經營管理、資本管理約束。
一次大額的捐款容易被看到,容易被宣傳,但是更多的久久為功、默默付出,可能會被忽視。所有的付出都值得點贊,所有的貢獻都值得贊美。但是,輿論場的討論是熾烈的,公眾的關注閾值時間注定是短暫的。為捐款企業點贊的同時,也要防止企業之間形成惡性的攀比,也要杜絕捐款本身演變成炒作的由頭。
災情面前,各盡本分,積極付出的有權利收獲榮光,低調奉獻的也應該被理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