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環境污染加劇背景下,綠色制造正走向環境友好
文/陳根
1996年,美國制造工程師協會(SEM)發表了綠色制造的藍皮書(Green Manufacturing),自此,綠色制造的研究在世界各地興起。并且,隨著環境問題日益惡化,以及社會數字化大轉型,綠色制造已成為當下的必然選擇。
綠色制造,又稱環境意識制造、面向環境的制造等,是一種綜合考慮環境負影響和資源利用的現代制造模式,其目標是使產品從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影響最小,資源利用最優。
綠色制造具有廣義的內涵。除了保護環境,以及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外,綠色制造還包括2個層次的全過程控制。一方面,是在集體的制造過程即物料轉化過程中,充分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實現具體綠色制造的過程。

另一方面,是指在構思、設計、制造、裝配、運輸、銷售、售后服務及產品報廢后回收的整個產品周期中每個環節均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問題。以實現最大限度地優化利用資源和減少環境污染的廣義綠色制造過程。
當前,環境、資源、人口已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三大主要問題。環境問題惡化程度與日劇增,正在對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造成嚴重威脅,并且,環境問題決非是孤立存在的,它和資源、人口兩大問題有著內在的聯系。對于資源問題來說,它不僅涉及人類世界有限的資源如何利用,又是產生環境問題的主要根源。
在這樣的背景下,最有效地利用資源和最低限度地產生廢棄物,是環境問題的治本之道。因此,涉及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作為一個“大制造”的概念,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并行地、全面地考慮資源因素和環境因素,即保護環境和資源優化利用的綠色制造成為必由之路。
此外,社會數字化轉型方興未艾,其形成的漣漪是逐漸蔓延開來的。工業的場景復雜多樣,這決定了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時無法一蹴而就。智能制造強調消除非增值活動所造成浪費,同時以最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交付高質量的產品。一個組織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如果在智能制造模式下進行管理,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
為了保持競爭力,面對當今前所未有的全球競爭形式,企業必須設計和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并改善其制造業務。而綠色制造在制造領域內更新生產流程和建立無害環境的業務,減少使用自然資源,回收和再利用材料,并在生產過程中減少排放,無疑拓寬了智能制造的邊界。
事實上,制造方式的轉變與能源效率的提升,從來就是不可分割的。一個世紀以前,福特公司試驗了第一條流水線,用來裝配飛輪磁電機。福特將人類大規模生產能力發揮到極致,機器產能開始出神入化。但卻少有人知道,能源的變革是福特流水線的另外一個關鍵因素。
電動機的發展,使得機器終于可以擺脫中央動力的限制。既往的中央動力(如一個蒸汽機),需要靠齒輪鏈條傳動后再次進行動力分配,這使得機器的布置受到巨大的限制。而電機帶來的分布式動力,終于讓機器可以按照最高效率而布置。
而綠色制造帶來的能源變革正是除了智能制造外推動工業革命進一步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當綠色制造以一種最大限度減少浪費和污染的制造方法,疊加上各種數字化技術時,不但能夠減少浪費和污染,而且還將大幅度提高組織的生產率和利潤。
顯然,隨著環境問題日益惡化,以及社會數字化大轉型,綠色制造已成為當下的必然選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