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世紀“灰姑娘”的悲劇:公爵為何將兒媳扔進多瑙河?

在德國巴伐利亞最大的城市施特勞賓,每年的夏季都會舉辦一個名叫阿格尼絲·伯諾爾節的地方性節日,吸引了無數觀光客。節日期間,有民歌音樂會、音樂劇、話劇演出,有古代盛裝游行,還有中世紀比武表演,集音樂節、戲劇節和中世紀仿古慶典于一身。在那里,人們還可以品嘗到施特勞賓特產的阿格尼絲·伯諾爾奶油蛋糕,這個節日在德國乃至整個歐洲都久負盛名。

不僅在施特勞賓當地,阿格尼絲·伯諾爾這個名字在歐洲的音樂、戲劇、詩歌、小說和電影等各個領域都有非常高的出鏡率。從17世紀至今,弗雷德里希·黑貝爾、卡爾·奧爾夫等著名文學家、作曲家都曾以她為題材演繹出無數的文藝作品。
那么阿格尼絲·伯諾爾究竟是何許人也?與施特勞賓城有何關系?又是如何吸引了那么多人的目光呢?
巴伐利亞公爵家的婚事
1435年10月12日,在巴伐利亞的施特勞賓,一位年輕女子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士兵捆綁起來,扔進多瑙河淹死了。指使這一行動的是巴伐利亞公爵恩斯特,而這位姑娘不是別人,正是恩斯特的兒子阿爾布雷希特的妻子——24歲的阿格尼絲·伯諾爾。
是什么深仇大恨導致公爵對自己的兒媳痛下殺手?慘劇的起因還要從六年前說起。

1429年,恩斯特公爵眼瞅著自己的兒子阿爾布雷希特已經28歲,還沒個對象,而自己已經快60了,說不定哪天就駕鶴西去。兒子的終身大事著實令他著急。于是老公爵四下尋摸,發現自己的連襟符騰堡伯爵艾貝哈德有一個女兒伊麗莎白年方二八,待字閨中,正是合適的人選。于是兩廂一拍即合,訂下了這樁親事。
不料這伊麗莎白小姐是個勇于追求愛情的新女性,她早就看上了一個曾在父親的宮廷里做騎士見習的小伙子,維爾登貝格伯爵約翰。于是伊麗莎白不顧婚約,私奔出逃,跑去找到約翰,和他結了婚。
未婚妻落跑自然是挺丟臉的一件事,尤其還是在神圣羅馬帝國內舉足輕重的維特爾斯巴赫家族這樣的高門。但是阿爾布雷希特好像并不怎么吃心,該吃吃,該玩玩,接手已經退居二線的老父親的工作也是四平八穩,只是對婚姻大事還是不上心的樣子。
原來,在和符騰堡伯爵家訂親的前一年,阿爾布雷希特已經自己找了個女朋友。1428年2月,阿爾布雷希特去奧格斯堡參加一個在當地舉辦的騎士比武大賽,賽后打得一身臭汗的阿爾布雷希特去當地一家澡堂放松。就在那里,他結識了在澡堂打工的阿格尼絲·伯諾爾,一個剃頭匠家的女兒,并把她帶回了公國首府慕尼黑。
這件事恩斯特公爵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畢竟在當時,貴族男人養個把情婦,或者偷吃個把女仆,再正常不過,根本沒必要放在心上。
但是老公爵恩斯特沒想到,兒子和這個女孩兒都是玩真的,據說他們已經秘密結了婚。阿爾布雷希特是什么時候娶的阿格尼絲,現在已無可稽考,不過在隨后的幾年間,兩人顯然過得很是快活,阿爾布雷希特私人的多瑙河畔福堡和布魯騰城堡等住所,都留下了小兩口一起生活過的痕跡。
有證據顯示,阿格尼絲像一個真正的女主人一樣當著家,小到生活用品,大到房地產,各類賬單上都有著她的名字。阿爾布雷希特還讓阿格尼絲參與巴伐利亞公國的治理。1432年夏天,為禍一方的強盜騎士閔豪森逃竄進了慕尼黑市中心的老王宮,阿格尼絲甚至一起參與了抓捕行動。
另一方面,阿格尼絲也有著普通家庭可以想見的煩惱,阿爾布雷希特的妹妹,諾伊馬克特行宮伯爵夫人貝阿特里克絲就很不喜歡這個來路不明的嫂子,她常抱怨阿格尼絲太有個性,不懂禮數。但在老公爵恩斯特看來,這個兒媳給家族帶來的問題可就比小姑子和嫂子不對付嚴重得多了。
“必須讓那個女巫消失!”
當時,巴伐利亞的局勢有點復雜,由于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先輩們的分家,公國正處于分裂狀態,分別由慕尼黑、英戈斯塔特和蘭茨胡特等幾個支系割據著。慕尼黑系的恩斯特此時正與蘭茨胡特系的亨利十六世合起伙來對付英戈斯塔特系的路易七世,斗得風生水起。

國際背景上,情況更為嚴峻,此時神圣羅馬帝國對波西米亞胡斯派進行的十字軍戰爭已經打了十多年,以皇帝西吉斯蒙德為首的天主教聯盟始終不能打開局面,反而多次慘敗并被入侵德意志本土。恩斯特是西吉斯蒙德的鐵桿支持者,巴伐利亞又與波西米亞接壤,自然首當其沖,免不了多番受到波西米亞農民軍的蹂躪。
出于家族利益和政治考慮,恩斯特無論如何都要為阿爾布雷希特找一門好親事,一來女方陪嫁帶來的土地金錢可以充實公國的力量,二來聯姻結成的政治軍事聯盟更能幫助公國抵御敵人的侵擾。但阿格尼絲·伯諾爾的出現讓這一切都打了水漂,反而給了敵人干涉自己的借口——這樣地位差距懸殊的婚姻不會被貴族社會承認,連帶著子嗣(如果有的話)的合法性也就成問題,后繼無人的慕尼黑系的土地必然會被人瓜分。

有這些想法,老丈人對兒媳自然是怎么看都不順眼。就連阿爾布雷希特偶爾生個病,恩斯特都要提醒他注意提防身邊狐貍精下毒。恩斯特甚至還懷疑阿格尼絲要謀害阿爾布雷希特剛出生的堂弟,讓他們家族徹底絕后。于是在1435年10月,按捺不住的恩斯特終于動手了。
1435年9月,恩斯特的胞弟威廉去世,阿爾布雷斯特和父親一起給叔叔辦了后事。隨后,不知是恩斯特暗中通過氣還是出于偶然,巴伐利亞-蘭茨胡特系的亨利十六世公爵邀請阿爾布雷希特去他的領地打打獵,散散心。出于親戚和盟友的雙重情誼,阿爾布雷希特欣然赴會。把兒子支開之后,恩斯特迅速行動,在施特勞賓逮捕了阿格尼絲·伯諾爾,并以女巫罪名起訴她。
審判的過程如今已經不得而知,據說恩斯特給阿格尼絲找人再嫁或進修道院的選擇,但阿格尼絲像一個真正的公爵夫人,驕傲地予以拒絕。憤怒的恩斯特迅速了結審判,命人當即處死阿格尼絲,隨后便發生了開頭的一幕。
阿爾布雷希特的憤怒與妥協
阿格尼絲死后,阿爾布雷希特聞訊大怒,他立即投奔了和父親敵對的巴伐利亞-英戈斯塔特系的公爵路易七世,誓要點起兵馬殺回去,找老爹算賬。眼看一場家庭糾紛要演變成內戰,恩斯特只得去求助頂頭上司西吉斯蒙德皇帝。西吉斯蒙德接到信,不免暗自稱奇,這不是他第一次處理這種家庭官司了,就在10年前,有一樁幾乎一模一樣的案子就發生在他身邊——
1425年,西吉斯蒙德的內弟采列的腓特烈私下里與一個小貴族之女維羅妮卡結了婚。他的父親、皇帝的岳丈采列伯爵赫爾曼對此非常不滿。赫爾曼先把兒子關押起來,然后同樣以女巫罪起訴維羅妮卡,但法庭顯然不受伯爵控制,在審理后判決維羅妮卡無罪。但氣急敗壞的赫爾曼還是命令自己的士兵將維羅妮卡投入水中淹死了。
腓特烈被釋放后去找西吉斯蒙德主持公道,但赫爾曼曾經在對奧斯曼土耳其的尼科堡戰役中救過西吉斯蒙德的命,又是東歐絕對的實力派,皇帝不會為這點事就開罪丈人,于是強令小舅子吞下了苦果。

同樣的局面又一次出現,西吉斯蒙德會怎么處理也就可以想見了。皇帝當即勒令阿爾布雷斯特不可興兵作亂,立即離開唯恐天下不亂的路易七世,回去和父親和解。同時恩斯特也做出姿態,撤銷對阿格尼絲的女巫判決,恢復名譽,并把她的遺骸隆重安葬在施特勞賓加爾默羅修道院的墓地里。與此同時,以亨利十六世為首的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親戚們(路易七世除外)都跟著賠笑臉,說好話。終于在1435年圣誕節前后,阿爾布雷希特回了家。

第二年,老公爵恩斯特病倒了,也許是預感自己時日無多,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以阿格尼絲·伯諾爾之名修建了一座教堂,又允許阿爾布雷希特按照貴族墓棺的規格用大理石給阿格尼絲雕了等身大小的像,也算是極盡哀榮。

新時代愛情的曙光
灰姑娘的故事畢竟是童話,在中世紀的社會里,王子和女仆不可能真正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做結尾。類似的悲劇顯然還會有很多,大部分甚至不會被記載。
阿格尼絲·伯諾爾的故事之所以變得那么有名,原因在于中世紀末期法律的完善、教育的普及和印刷術的推廣,以及隨之而來的市民階層的覺醒。貴族再也不可能在自己的“王國”里為所欲為而不受輿論左右。
阿格尼絲·伯諾爾的悲劇恰好發生在中世紀與文藝復興之交,“人文主義”的號角已經在歐洲吹響。雖然“門當戶對”的婚姻觀念還占統治地位,“愛情至上”、“婚姻自由”的思想更如鏡中花、水中月,但恩斯特公爵的粗暴殘忍在當時就受到廣泛的批評,認為這不合一個基督徒王公應有的榮譽和體面。當時的教會編年史家甚至寫下了這樣的話:
“關注愛情而非出身絕不是過錯!愛上‘鄉下姑娘’的王子阿爾布雷希特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