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樓市再松綁:公積金貸款購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降至20%
監管層年內二度松綁房貸政策。
住建部官網8月31日發布《關于調整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購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的通知》,明確“對擁有1套住房并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購買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由30%降低至20%”。
這是中國政府不到半年時間里第二次大幅度放松公積金貸款政策。
3月30日,住建部等三部委剛把符合上述條件家庭用公積金貸款購買二套房的最低首付比例降至30%。
作為全面刺激房地產復蘇政策的一部分,當時的房貸政策更為全面覆蓋面更廣:對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于40%;繳存職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購買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為20%;對擁有1套住房并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繳存職工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為30%。
如果你已經還清貸款并且公積金有余額,購房者將減輕相當一部分首付壓力。
以上海為例,目前上海公積金貸款的家庭貸款最高額度上調為100萬元,個人最高貸款額度為50萬元。對于繳交補充公積金的,個人最高貸款額度為60萬元,家庭最高貸款額度為120萬元。
如果有購房者再買一套150萬的房子,按照之前的政策,首付為45萬元,公積金貸款可以提供105萬元,而如果新政執行后,購房者只需要提供30萬元首付就可以買房。
但是,這種情況只適用于純公積金貸款。如果是采取公積金+商業貸款的模式,則具體首付規則還是要按照各個商業銀行自己的政策執行。
另一方面,由于一線城市公積金余額緊張,此次通知也明確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可在國家統一政策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自主決定申請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
對于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加推,有業內人士直言有些出乎意料。
從2014年11月起,短短9個月時間內中國人民銀行已經連續5次降息。這被認為是給購房者減輕還貸壓力的最直接方式之一。
8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再次宣布降息0.25個百分點,同時公積金貸款利率也相應的下調了0.25個百分點,五年以上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下調至3.25%;五年以下(含五年)貸款利率為2.75%。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算了一筆賬,以貸款100萬元、20年還清、等額本息還款計算,按照原來5年以上公積金貸款4.25%的利率,總還款額為148.62萬元,月均還款6192.34元。在新利率下,總還款額降至136.13萬元,月均還款5671.96元。
也就是說,連續5次降息后,公積金貸款每個月可以比之前少還520元。
但是對于節節攀升的房價,有業內人士指出,對于一線城市而言,即使公積金首付降至兩成,由于公積金貸款額度有限,意義并不大。
上海中原研究咨詢部高級經理龔敏表示,個人覺得這是基于當前經濟壓力下對房地產政策繼續保持利好的信號,但對市場影響有限。因為純公積金貸款比例很小,所以也無從談何會有非常大的實質影響,但結合之前雙降(降息、降準),可以促進樓市購買信心,有利于“金九銀十”的交易。
剛剛得知此消息的李女士也嘆息:“如果公積金賬戶沒有余額了,也是貸不了款的,我買第一套房時就已經把余額用完了。”
不過,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預測,二套商貸的政策調整可能也會跟隨其后,尤其是在降準政策后,銀行的商業貸款的靈活度會提高。可貸資金的增加,將使得二套商貸調整的可能性增加。更重要的是,目前二套房貸的購房者,總體信用較好、抵押物比較明確,所以商業銀行也樂意做此類業務。
以下為通知全文:
住房城鄉建設部 財政部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調整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購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住房城鄉建設廳(建委)、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局、財務局,中國人民銀行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為進一步完善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支持繳存職工合理住房需求,對擁有1套住房并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購買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由30%降低至20%。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可在國家統一政策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自主決定申請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
本通知自2015年9月1日起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國人民銀行
2015年8月27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