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黃奇帆的重慶崛起密碼:曾跟鐵路總公司打賭,贏得運費連降

2015年上半年,重慶以11%的GDP增速領跑全國,一時風光無二。
今年8月,國家統計局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這么分析重慶的起飛:重慶是西部各省市中離東部地區最近的一個,較好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是其經濟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此外,目前重慶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汽車和電子產業集群。很多原來在昆山的筆記本電腦制造商都已經轉移到重慶。重慶汽車的產量也已經排在全國首位。這些都是推高重慶經濟增速的重要原因。
那么,東部產業向內陸聚集,為什么會選擇重慶作為落腳點?理由之一,是渝新歐鐵路的功能升級。
8月29日,“2015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高峰會”在重慶開幕,出席峰會的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黃奇帆在演講中提到,國家給了“渝新歐”五個具體功能性的措施,使得“渝新歐”今年的運輸量將達到250個專列,一個專列50個集裝箱,大體是7500個集裝箱,幾百萬一箱,差不多有上百億,“我們相信再過三五年,‘渝新歐’一年吞吐量幾百億元是完全可能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渝新歐這個通道是現實的、可觀的、不是一個幻覺,它已經成為了中歐鐵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個重要的載體。”黃奇帆說。

需要指出的是,渝新歐鐵路并非一條新建線路,它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有,但一直面臨三個“不通”的困境,分別是關貿協議、鐵路列車運行時間、運行價格。
“解決了這三件事以后,渝新歐當然就變成了大通道了,所有的大公司、跨國公司就產生了運輸的需求。”黃奇帆說。
——關于關貿協議,黃奇帆在8月29日的演講中介紹,之前渝新歐鐵路通過的六七個國家,海關都是各管各的,商品、食品檢驗檢疫也要進行檢查,如果真的把商品從重慶運到歐洲,一路關檢是非常麻煩的,所以“渝新歐”首先是做到了六七個國家的海關簽訂了關檢互認,一路過去不重復關檢。有了這個軟件以后,這就暢通了。
對于關檢互認協議的簽訂,黃奇帆在今年6月在重慶舉辦的一場研討會上曾披露過一些細節。
“2010年,我們花了6個多月時間,在國家有關部門支持下,6個國家海關的管理層到重慶,到我的辦公室,我們開了多次會議,然后形成了一份協議。這份協議在2010年12月,(時任)家寶總理和普京總理一起站臺,幾個國家的海關簽訂了一卡通協定,歐洲人的說法是渝新歐自由貿易海關協議,使得現在重慶海關關檢以后,一路過去,六個國家海關不再重復關檢,叫做關檢互認,執法互助,信息共享。反之亦然。”黃奇帆當時說。(編注:渝新歐鐵路從重慶始發,經達州、安康、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向西過北疆鐵路到達我國邊境阿拉山口,進入哈薩克斯坦,再轉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至德國的杜伊斯堡,全程11179公里。2012年這條國際大通道將繼續西進,從德國的杜伊斯堡西延至比利時的安德衛普。)
——關于鐵路的運行時間,黃奇帆在8月29日的演講中介紹,渝新歐沿線國家每個國家都有鐵路的運行時刻表,這個叫定起點重慶,定終點德國杜伊斯堡,有12個車站。這12個車站是國家和國家物資貿易的分撥點。如果不確定這12個車站運行時刻表,渝新歐就無法正常運行,開到每個國家都變成慢車。
“我可以說一下,渝新歐的鐵路運行時刻表,名稱編號80001,從歐洲過來是80002。只要這個鐵路在國家之間走,在這六個國家就是最快的。一般的火車都讓,所以它的運行速度是最快的,12天、13天就跑到德國了,過去沒有這樣的班列的話,過去一走要走20多天,比如說從西伯利亞、俄羅斯到歐洲,一般要走20多天。”黃奇帆說。
曾當著部長的面,跟中鐵總打賭降運價
——關于運行價格,黃奇帆在8月29日的演講中介紹,這也經歷了一個協調的過程,“六個國家的鐵路運行價格,有的集裝箱是1美元1公里,有的8毛有的6毛,而且一個國家做另一個國家就跟進,所以如何把價格降下來?”
在今年6月的研討會上,黃奇帆就此也有詳細描述,“我們首先是協調俄羅斯,把他的鐵路公司老總請來多次,大家一起協商,最初1美元,后來0.8美元,后來0.7美元,現在已經降到0.55美元。俄羅斯降到0.55美元,其他國家也都降下來。”
彼時,黃奇帆還特別提到了去年和中國鐵路總公司談判的經歷,當時國務院的十個部門的領導、部長都在,都支持降下來,但鐵路公司說它虧本,說你們運輸量太少,“當時我們就打了個賭,我們兩個人坐在一起,其他的部長作證,他說你如果今年能有100個專列,一個專列50個集裝箱,有5000個箱子運行,達到這個規模,就降到0.6美元。我說行,100個專列我一定實現,現在就按0.6美元結賬,如果我到不了100個專列,你的這部分錢我還你。結果我們開行了130個專列,實現了諾言,去年就降到了0.6美元,今年我們可以到250個專列,價格降到0.55美元。”
一個集裝箱一公里運費0.55美元,這是個什么概念?這意味著,通過全場1.1萬多公里的渝新歐鐵路,從重慶發往德國的一個集裝箱的運費相當于6000美元,這相比海路運輸就有競爭力了。
“因為海路運輸從香港、廣州到歐洲要3000美元左右,如果到鹿特丹再運到德國、法國、英國又要加1000多美元整個4000多美元,一個集裝箱如果兩三百萬元人民幣(的貨值),水運要走一個多月的時間,資本利息也要幾千美元,所以最終在資本成本加運費綜合算價的時候,渝新歐到了6000美元就比海運有競爭力。”黃奇帆解釋道。
當然,也并非所有的集裝箱都適合走鐵路。
“如果是(單個集裝箱貨值)200萬以下的便宜貨,還是走海運比較好,但200萬到1000萬的適合走鐵路,幾千萬的箱子最好空運。100萬、200萬以下的海運應該是比較好的,這是市場定位。”黃奇帆說。

好戲連臺。
去年,中央又給重慶的渝新歐賦予了5個具體的功能,一是作為內陸的鐵路火車站的一類口岸,可以關檢直接到國外去,或者是由國外到國內。第二,國家的整車進口口岸。第三是歐洲的食品、商品檢驗檢疫的食品肉類進口口岸。第四是郵政通道。中國和歐洲60年沒有通郵政專列,渝新歐恢復了中國和俄羅斯郵政班列的通道。第五,又給了一個保稅區,這樣就成為了自由貿易進進出出的地方。
黃奇帆說,“一帶一路”這件事,習主席說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所謂“一帶一路”最終的目標要使沿線國家之間實現“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如果真做到了,就是全球自由貿易FTA境界的最高狀態。
從“五通”的角度,黃奇帆說,“渝新歐”應該首先發揮一般貿易的運輸功能;同時它會帶動重慶或者是西部的加工貿易,以前加工貿易都在沿海,為什么重慶的電子加工貿易后來成為國內最大的一個基地呢?和“渝新歐”有關,因為電子產品的40%是歐洲在消費,沿海加工了以后空運太貴、水運太慢,把這個基地放在重慶,變成“渝新歐”來運40%,反而是劃得來的。
再有,它還帶動轉口貿易,比如有歐洲產品到新加坡,用“渝新歐”把商品運到重慶,飛機再到新加坡可以省掉1.2萬公里的空運的成本,變成1.2萬公里的鐵路的成本,時間也比較短。從重慶再空運到新加坡,鐵空聯運。
此外,現在的電子商務越來越多,跨境電子商務有一個海外倉,出口拿貨的倉放在哪兒,有了“渝新歐”以后,電子商務到中國可以通過到重慶。
根據黃奇帆今年6月披露的數據,通過延伸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重慶已經形成了一個世界級的筆記本電腦基地。去年重慶的筆記本電腦產量是6300萬臺,全球去年銷售2億臺電腦,重慶占了1/3,和整個沿海地區產量之和相當。
這種勢頭今年也得到了延續。
今年上半年,重慶市外貿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長了18%。其中,機電產品出口增長21.6%,占重慶全市出口額的69.8%。這其中,集成電路、手機出口額增長約6倍、7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