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杭州哪個好”引發“最有文化對撕”:兩大神斗嘴1年了


知乎上一位網友的普通提問,引發了兩位文藝大神 “王啟超”與“葉神月”的對掐。
兩人精彩的攻防戰,連日來,刷爆了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
一條條引經據典、對仗工整、充滿調侃意味的PK,更因為其逃脫了此前網上毫無底線的粗俗對罵,而顯得異常清新、文藝范兒十足,以至于被網友稱為、“最文藝的辯論會”。
日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采訪兩位當事人獲悉,“挺寧派”網友“王啟超”與“挺杭派”網友“葉神月”都在南京生活過,兩人此前雖未曾謀面,但早已在網上“打得火熱”了,兩人斗嘴的歷史也有1年多了。
只不過,這次寧杭辯論太過于顯眼,而引發全民圍觀、一夜爆紅而已。
一來一回打嘴仗,火了
事件的起因很簡單,一位名叫“王啟超”的南京網友先是一本正經地從南京在地理位置、政治和科教地位、發展規劃等上的優勢,回答了知乎提問者的疑惑。隨后,網友“葉神月”的一條回復扭轉了畫風。
兩人互揭南京和杭州的短處,一來一往,對仗押韻的句子讓網友直呼,“這簡直是史上最有文化的對撕”。
現年26歲的王啟超是個在南京生活了多年的蘇州人(出生在蘇州)。 “當時看到這個帖子就回了,后來和他對撕,火起來也很偶然。”王啟超向澎湃新聞表示,他中學時代就比較喜歡玩這種類似于打油詩的文字游戲,“談不上文學造詣,但求易懂和押韻,不要顯得太白話。”
“這次火起來,也實在是承蒙網民錯愛,對對仗押韻要求寬容。”王啟超對澎湃新聞說,這一來一回的嘴仗比較多,酣暢淋漓,“單說起來其實水平并不高,更多是網友看得過癮一點。”
“對我來說,就是在斗斗嘴皮子,要是給文學專業的看了就貽笑大方了。”王啟超謙虛地說,寧杭兩城的典故太多,同時也是媒體報道的熱點,“大部分都是南京人知道的,只是斗嘴時能不能想到罷了。”
“作為半個南京人,我對南京還是很了解的。”王啟超告訴澎湃新聞,平時基本上也沒有刻意看過相關的書,想知道什么都上網查,慢慢的就積累起來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吧。”沒想到最后在網上都傳開了。
斗嘴的兩位大神,惺惺相惜
談到和“葉神月”的相識,王啟超表示認識1年了,斗嘴也1年了,平時聊得不限話題。“可以說是惺惺相惜,情不自禁。”王啟超說,地域對人的影響還是蠻大的,江浙一帶人的想法還是很接近的,“就這次火爆了,之前還是很和諧的。”
“就是網友,還沒見過面。看到他的回答就想調侃幾句,沒想到一來一回對上了。”目前在國外讀研的葉神月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約(架)的不多,但彼此發帖時都會互相調侃一下。”
這次辯論到最后時,也是想到了《唐伯虎點秋香》中華安和對穿腸情不自禁地親了一下的情節后來了一句“相愛”之語,“我和他還是發乎情,止于理,相敬如賓的。主要還是坐而論道,以文會友吧。”
葉神月表示,當初在南京讀書的時候就對像明城墻、南朝石刻這樣的一些文物古跡比較感興趣,業余的時候也會閱讀一些史書、文物遺跡報告、論壇上相關的帖子等。
“我和王啟超說的也都不是一些冷門或生僻的東西。”葉神月稱,首先南京和杭州都是非常有文化沉淀的城市,有自己文化的厚度,“像我游歷、學習了幾年,也只敢說窺探了其冰山的一角。”
“我想呼吁南京人要更有自信”
“南京和杭州是很相近的兩座城市,”葉神月調侃地說,“但對于我來說,我喜歡的女學生在杭州吧。”
談到南京,王啟超對澎湃新聞說:論現狀,南京還確實有很多不足;論潛力,南京真的不可限量。比如說,南京經濟增速在副省級城市中名列前茅,人均GDP高于上海、北京,行業門類齊全,三產比高,科教興盛,交通便捷,城市規劃有遠見等等。
“現在江蘇省內還不是很團結吧。”王啟超說,這場論戰,如果要是能給南京市民增加一點自信,讓江蘇省的人民對南京的發展予以更多的重視才好。很多南京人自怨自艾,不少省內的其他省轄市又對南京指手畫腳。“南京人喜歡自黑,但有時候過度了就變成了埋汰。”
“我只是想讓更多的人對南京的發展有自信。自信是第一生產力嘛。”王啟超對澎湃新聞說,“但我也只是點燃了一個熱議的話題,要說對南京的了解,還差得很遠啊。”
這次的爆紅對兩人的生活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葉神月表示,畢竟人在國外,“朋友不停的問是不是我,我也就不停的回答是,是,是。”
身在南京的王啟超自我調侃說,他自己本來就是個“二貨”,最近媒體采訪他的人也很多,連睡覺都不踏實。“家里人也都很平常心對待,只要無傷大雅就可。”
談及和葉神月的碰面,“他還在國外啊,最近一段時間應該是木有機會啦。”王啟超表示,“我和他是沒故事的,我是個期待高顏值的直男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