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城墻最美形象將分5段呈現,成為串聯山水城林的“項鏈”
作為南京的“城市名片”,600歲南京明城墻的一磚一瓦,都牽動著南京人的心緒。
近日,南京市規劃局聯合東南大學編制了《南京城墻沿線城市設計》,已于近期通過了南京市政府的批復。
“近年,南京被推舉為城墻申遺的牽頭城市,這次規劃設計也是為了加強遺產保護,對周邊地區進行引導和控制,提升城墻沿線的景觀品質。”南京市規劃局城中分局副局長鄧芳巖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說。

據鄧芳巖介紹,南京城墻是世界僅存的四重城墻體系(宮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實例,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京城城墻有25多公里長。
此次《南京城墻沿線城市設計》的規劃范圍為南京城墻或其遺址與護城河內外兩側各外延約50米的區域,局部擴展,整體呈環狀分布。北至象山路,東至紫金山,南至雨花臺,西至外秦淮河。規劃范圍總面積約8.43平方公里。

《南京城墻沿線城市設計》將南京城墻分為了五段,各段綜合城市設計由東南大學建筑學院陳薇、韓冬青、王建國等五位教授擔綱。
為什么要將城墻分為五段來設計?
規劃編制項目負責人陳薇告訴澎湃新聞,南京城墻在歷史上不是同一時期建成的,不同分期需要對應不同的保護方式。此外,城墻各段建筑基礎不同,面臨的實際問題也不同。例如北面城墻的基礎是山體,西邊則是在石頭城的基礎上建成的。
“我們需要保護的不僅是物質存在,還要保護古人思考的智慧。古人有一個非常好的思路值得借鑒,就是他們能夠尊重歷史,利用遺存,巧用山水。”

針對保護、綠化、交通、服務設施等不同專題,五段城墻分別又有哪些亮點?
據陳薇介紹,第一段是從神策門到太平門。這段本身景觀基礎比較好,可以看到玄武湖和紫金山,“因此主要是修建樹木,打開視野,同時地面要能走得通,突顯這段城墻看山觀水的價值。”
第二段是從太平門到東水關。此段東部本身就是鐘山風景區的一部分,還有相當長的一段在軍區內,因此陳薇教授不太主張在城墻上走,“可以從鐘山風景區的紫霞湖、琵琶湖欣賞墻體,可以看到純粹的輪廓線。”
第三段是從東水關到西水關。此段城墻本體連續性比較強,人氣也很旺,游客上去走完這段城墻差不多要2個小時。陳薇說,“歷史上東水關到西水關就有一個習俗,叫‘走春’,在城墻上走一走可以祛邪、驅寒氣。”
但是,陳薇和鄧芳巖都認為,應該對城墻上的游客數量進行一定的限制。“如果太多人上去走,對人也有危險,對墻體也有危險。”
第四段是從西水關到石頭城再到獅子山。此段沿線是包山墻,未來人們可以在山體上走,水上也有游船線路。
第五段是從獅子山到神策門。北段相對來說保留較差,“清末到近代,通鐵路都在北面這一線,所以基本上拆完了。”但也有近代遺址,比如新民門就是近代的城門。陳薇表示,此段需要把過去的線路表達出來,并把近代遺址作為節點。
“總體來說,這五段城墻體現了南京不同歷史信息的傳承,不同地形地貌也是對區位特色的彰顯。”陳薇說。
事實上,在此次《南京城墻沿線城市設計》之前,各部門在明城墻保護上也有多項政策的配合。比如,南京市規劃局、南京市文物局、南京市園林局、江蘇省政府等分別出臺了有關南京城墻保護的相關文件。
陳薇強調,此次《南京城墻沿線城市設計》最重要的還是保護規劃。2008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京城墻保護總體規劃》只針對墻體本身,而此次城市設計還融合了城墻周邊護城河等環境和區域,“不單是平面的問題”。
鄧芳巖表示,目前規劃主要是起到控制作用,未來建筑物的拆遷等操作還要等待時機。未來南京城墻的整體形象將得到完整展現,對周邊建筑物和植被進行清理以后,城墻的歷史風貌也會得到保護。
“城墻會成為南京城一條璀璨的項鏈,把城市中散落的歷史文化遺產、風景名勝區串聯起來,使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山水城林得到集中展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