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中國需要領頭雁
字號

中國經濟長期的高速增長從哪里來?從改革之初,總設計師在南海邊上畫的那個圈中來。那個圈意味著國內勞動力優勢和內外部資金有機結合,也就是生產要素優化組合。勞動生產率因此得以提升。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還形成了典型的向標兵看齊的雁型增長隊形。珠三角和長三角作為排頭雁,帶領其他區域加速飛行。發展模式主要有兩種:模仿領頭雁,給領頭雁提供給養。中國就是這樣飛行30多年。
2008年全球金融經濟危機催化了世界經濟格局的改變,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在2012年出現了相當長時期以來絕對數量的第一次下降。資金流向在變,而中國勞動力已不再具有打敗所有競爭對手的絕對優勢。中國要繼續高速飛行,就會很累,所以確認了“三期疊加”,確立了“新常態”。
要繼續發展,要實現“中國夢”,只有靠“有質量的增長”。與高速飛行時期不同,中國現在有了“頂層設計”,有了實施方案,發展的家底也厚了不少。但作為大國,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客觀事實,而且也長期存在,所以中國還是需要“領頭雁”、“排頭兵”。他們還沒有顯露出來,以至于“新常態”下的增長隊形也沒有成形。市場情緒的“布朗運動”就在所難免,一次又一次,只能看看后視鏡,問問“發生了什么”,“還能做什么”。
近期全球金融市場動蕩是否會最終演化為系統性危機,還不能下定論。與2008年相比,美國經濟確實是在好轉,美聯儲也一直在做加息預期引導。但如果沒有當初避免“大蕭條”的全球聯手機制出現并奏效,事態就可能向危機接近。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