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智慧校園VS在線教育,哪條賽道更具投資價值?
孟子說,君子有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先人訓,后世師。“教育”一詞從誕生之日起就與治國之道相提并論,古往今來,教育始終是國之根本,是百年大計。

從前,教育看重的是教學資源、師生資質,而今天教育卻有了新的解讀。
科技水平的發展為教育帶來了新的賦能,數字化、信息化成為傳統教育新的發展方向,與此同時,在線K12等新式教育也在虎視眈眈試圖發起教育改革。
然而在剛剛結束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校寶在線CEO張以馳卻提出,以目前市場反響和教育數字化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教育科技實際上是處于被高估的狀態。
但不可否認的是,教育數字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也是包括互聯網科技巨頭們在內競相追逐的賽道。
一、教育數字化趨勢:校寶在線押注智慧校園
數字教育的概念由來已久。2012年,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此后教育的數字化進程加快,全國各地都開始對數字教育進行探索。
在發展前期,由于通信技術、生物技術(如人臉識別)的發展都還不成熟,數字教育的發力點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與平臺服務,具體表現如校園一卡通、校園政務系統等。絕大多數在這個時期內成立的教育類SaaS平臺都選擇了這個發展方向,校寶在線也不例外。

與數字教育同步提出的概念是“智慧校園”,比起數字教育,智慧校園在市場上的傳播度要高得多。
2012年我國智慧校園市場規模突破200億元,預計2020年已破千億。巨大的市場潛力是吸引校寶在線入局的原因之一,發展四年后,校寶在線引起了頭部企業的關注,并于2014年4月獲得了好未來的A輪融資。
時至今日,校寶在線已經完成5輪融資,總金額約2.6億元,估值超13.6億元,投資方不乏像好未來、螞蟻金服這類明星企業。校寶在線之所以能引起資本關注,一是其發展方向符合行業走向,二是入局智慧校園的時間早,在前期競爭對手較少的情況下容易拔尖。
如今,校寶在線已經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教育SaaS平臺,按照正常的發展邏輯,未來很有可能成為行業獨角獸。但突然發生的疫情攪亂了教育市場,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方向。
疫情過后,在線教育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在市場需求的增加和資本的涌入下,出現了一大批如高途課堂、猿輔導之類的在線教育企業。人們開始思考:智慧校園真的是數字教育的最佳表現形式嗎?
在筆者看來,智慧校園與在線教育本身就是兩個不同的發展方向。從本質上說,智慧校園的邏輯是用科技賦能中臺,走的是“服務數字化”,因此智慧校園更多改變的是政務,包括學生管理、收費、招生等方面;而在線教育是依靠優質的師資力量和高水平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的目的。
二者的結果導向并不相同,無法站在同一維度評判優劣,不可否認的是智慧校園和在線教育都是科技成功賦能教育的模型之一。但即使是手指也有長短之分,在市場表現上,智慧校園和在線教育差別明顯。
二、校寶在線VS猿輔導:估值13.6億元VS估值155億美元
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在線教育無疑比智慧校園更“香”。
在線教育的主要面向C端客戶的業務形式讓其擁有更多的曝光率,而“賣課”又比“賣系統、賣服務”回款更快。從盈利的角度來說,在線教育更能打動投資者。

2020年,在線教育行業的融資規模超500億,同比增長267.37%,超歷年融資總和,在線教育的熱鬧可見一斑。但隨著監管政策逐漸向嚴,在線教育迎來了發展道路上的第一個寒冬。
先是作業幫、猿輔導等機構吃下250萬元的頂格罰款,后又出臺《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全面規范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并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的地位。
在這個背景下,自疫情后高調發展一年多的在線教育急速剎車,并不斷傳出裁員、減少招聘甚至違約的負面消息。當在線教育的發展受挫后,部分人將目光又轉回了智慧校園。
從政策導向上看,官方對于智慧校園的認可要高于在線教育。根據前瞻院的研究報告,2019年我國智慧校園市場規模約為750億元,并呈穩定增長趨勢。同時,財政對于教育信息化經費的支出也在同步增長,到2020年經費支出預計突破3800億元。
政策支持是智慧校園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除此之外,回歸教育本身而言,智慧校園對于教育的適配度比在線教育更高。
歸根結底,教育的重心還是在于“教學”,無論是學校還是培訓機構,教學水平、教學團隊都是核心競爭力,是光靠科技手段無法彌補的。智慧校園主要改進的是教務系統,其目的在于減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碰到的繁雜基礎事物,如收學費/學雜費、班級管理、提高與家長的溝通效率等,讓老師能將精力集中在教學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如果做一個形象的比喻,那么智慧校園就是為培養良好的教學氛圍而搭建的“地基”,而在線教育則是教學氛圍的組成之一。
這樣看來,智慧校園應當是“不可替代”而在線教育是“可替代”的,但是市場反應卻并非如此。
即使是在智慧校園領域暫居頭部的企業校寶在線,其估值也不過13.6億元,而作業幫、猿輔導等企業估值均已過百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是智慧校園專注于B端底層操作系統搭建,產品更新換代和見效慢;二是智慧校園主要依靠向B端出售系統和售后服務變現,變現速度慢,資本關注度不高,而資本的關注又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智慧校園雖然是教育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其發展速度會相當緩慢。
三、市場環境低迷,校寶在線未來如何發展?
目前,我國智慧校園的推進與經濟發展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智慧校園在經濟發達的華東、華北和中部地區快速發展,在欠發達的西部地區推進較為緩慢。
一方面,這與當地政府的工作重心相關,在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保證學生都有機會上課、有地方上課比建造一座現代化的學校更重要;另一方面,又與基礎設施的建設相關,而經濟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顯然比欠發達地區更完善。
但也因此,智慧校園擁有一片廣袤未開發的藍海,市場發展前景廣闊。這既是校寶在線的機會,也是其面臨的壓力。
就企查查上公布的專利信息來看,校寶在線在十一年間公布的專利僅15項,且其官方展示的產品功能也沒有太強的不可替代性,還未形成較深的產業護城河。雖然校寶在線已經融入了螞蟻集團生態,靠上了阿里這棵大樹,但來自同業的壓力依然存在。
據中研普華的統計報告,目前市面上的教育技術服務商約31家,校寶在線的競爭壓力并不算小。如騰訊旗下的騰訊教育,誕生僅三年就已迅速發展壯大,如今已形成九條業務線和九條產品線,除了提供SaaS服務以外,還進駐了在線教育領域。
除了騰訊外,華為、科大訊飛等擁有硬實力的科技企業也推出了智慧校園SaaS系統,與之相比,校寶在線的優勢并不明顯。
但校寶在線也不是全無還手之力。國內約有40%的國際化學校部署著校寶在線的產品,約三分之二已完成信息化的教培機構是校寶在線的客戶,就市占率而言校寶已經走在了前列。
校寶在線如今要做的是鞏固市場地位、加深產業護城河。其中發展C端業務是一個方面,C端業務可以為校寶提高知名度以及產生C端用戶粘性;專注科研、提升科技硬實力是另一個方面,科技是推動教育發展的源動力,也是吸引B端用戶最有效的手段。
對于如今的校寶在線來說,想要在SaaS行業屹立不倒乃至成為寡頭企業,其修行之路還很漫長。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