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烈日灼心》為當下的中國電影開拓了一定的尺度
【本文涉及嚴重劇透】
如果你看過小說《太陽黑子》,你一定會更加佩服電影《烈日灼心》的導演及編劇曹保平。他將一部“腐女”小說掰正了,原著中許多不合邏輯的情節也被他理順了。
在須一瓜的小說中,辛小豐真的是一名男同性戀者,但他成為“同志”的理由很奇怪:當他還是少年時,是喜歡女生的。有一天,他看到一個女孩,被其完美的胴體所吸引,遂起歹念,奸殺了這名少女。犯下滔滔大案的辛小豐從此對女性產生了厭惡感,于是他開始喜歡上了男人。(這都是什么邏輯?!)

到了電影里面,辛小豐奸殺少女及隨后引發的滅門慘案,得到了保留。但辛小豐并未因此改變取向,因為世界多國院校系列研究證明,同性戀是不太可能后天習得的。所以,鄧超飾演的辛小豐從頭到尾都是直的,而他之所以要與臺灣商人廝混,目的就是為了迷惑段奕宏飾演的警察伊谷春,對其刑偵方向進行干擾。
曹保平在把這個邏輯掰回來之后,就能夠順利去處理王珞丹飾演的伊谷夏與郭濤飾演的楊自道之間的感情戲。

小說最后,辛小豐、楊自道、陳比覺無比堅定地尋死,為的就是給他們仨領養的棄嬰一個美好而又沒有心理負擔的人生。這個結尾本身也被電影繼承了,但如果通篇讀下來,你會感覺陳比覺這個人物塑造得太弱了,沒有存在感,感覺完全就是在湊人頭,即便去掉這一角色對小說整體也沒有影響。
從小說讀者的角度看,由于讀者是站在一個全知全能的“上帝”視角,所以能夠非常清楚了解辛小豐、楊自道、陳比覺三人尋死的動機。但到了電影里,如果非要讓這三個殺人犯表達懺悔,在大銀幕上展現一段“我罪該萬死”的戲碼,就會讓人感覺不真實,很說教。

第四名罪犯被刻畫成是一個慣犯,他威逼利誘辛小豐、楊自道、陳比覺,使得他們仨不能也不敢在案發后的幾年中向警方自首。但這也造成了一個邏輯上的盲區,這名罪犯為什么要和盤托出真相,因為他既然已經被塑造成一個沒有人性、毫無負罪感的惡人,那他憑什么要把這件鐵案再攬到自己身上?他赴死的動機是什么?
而已經被電腦技術模糊處理掉的高虎,他飾演的陳比覺,在最后一刻又讓劇情有了一次反轉,也使得他成為電影中不能被刪去的人物。
綜上所述,這部電影在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導演獎是實至名歸的,假設來自世界各地的評委當時還有時間看過原著,那估計他們7人也會毫不猶豫把最佳編劇獎給曹保平。

曹保平不是一個容易合作的導演,鄧超、段奕宏都在電影節期間的群訪、專訪中提及,曹導是如何“折磨”演員的,其結果是,本片中的演員如電腦程序般精確。
如果非要排序,鄧超飾演的角色,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中,都是最能出彩的,他沒有演砸,完成度很高,最難能可貴的是,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忘記了鄧超現在已經是一個“諧星”,但無論鄧超如何光芒萬丈,段奕宏卻總能在戲里兜住,這份功力又顯然是在鄧超之上的。至于被一些電影人評價為湊數的郭濤,拿個最佳男配角獎也不為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