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B機里的情書,藏了本中國企業奮斗史
原創 格子 X博士

編輯:素卡 策劃:涅瓦
通信技術應用極度發達的今天,人與人能隨時在線上找到對方。
然而,有效且良性的溝通,仍是當代青年戀愛關系中的最后一層“便秘”。
所以,“朋友圈戀愛文案大全”等經驗主義產物在網上廣為流傳。
殊不知,這都是三四十年前傳呼機時代玩剩下的。

·戀愛祖父王志文主演的《刑警本色》1999
回顧傳呼機時代,那些電波里的符號文字、智慧秘密,我們甚至可以整理出一本古早戀愛圣經。
X世代的科技人文遺產,足以讓每個Z世代青年成為戀愛教父。


80年代,改革春風吹進中國,科技產品超越玉米棒子與螺絲釘子成為消費新熱點,一臺傳呼機,變成了人們傳達感情、搞好戀愛的新剛需。

傳呼機,又稱尋呼機,也有人叫BB機、BP機。名字很直白,我尋你,你呼我。
1983年,上海第五屆全運會主辦方為溝通之便,開通了國內第一套模擬尋呼系統。
隨后尋呼業務擴散到民用,但此時使用的模擬信號只能用于接收被呼叫提示,甚至收不到撥號方的號碼,得找個電話亭撥到尋呼臺問業務員:

次年,數字尋呼臺開通,BB機能看到來電號碼了,但仍然看不到呼叫內容,被呼者需回撥尋呼臺聽取留言。

·人工尋呼臺
此后出現的數字顯示BP機,才讓電話號碼和數字能被顯示。這些數字符號如同摩斯密碼,能破譯出各種日常社交信息。

而人工尋呼臺的存在,也讓情侶間的肉麻情話和小秘密必須先過一遍接線員的耳朵?
再由接線員在計算機中轉譯成數字,發送至對方尋呼機等待破譯?

·某尋呼臺的代碼本
荷爾蒙憋急了就會變成IQ,全國傳呼青年不懈努力下,依靠諧音和形意創造了一套全新的溝通體系。

·《中國青年研究》1999年1月
比如,蜜月期的男女經常會發520(我愛你)、53770(我想親親你)、53880(我想抱抱你)。
愛人間道歉,會說987(對不起)、837(別生氣)、7998(去走走吧),“先自責+后安撫+再散步”的組合拳下去,要比現在發一堆紅包給力。
只要掌握了這套溝通秘訣,就仿佛拿到了攻入對方內心城堡的兵力部防圖。沒有男生會diss你“已讀不回”的高冷,也沒有女生會詬病你“多喝熱水”的呆板。

那么,一定有年輕讀者疑惑,為什么他們不直接發漢字呢?
早期的傳呼機技術話語權都被歐美日壟斷,全部依賴進口,比如你聽過的摩托羅拉、松下等。

而數字顯示BP機的價格一時也居高不下,大幾千元人民幣、一個城市家庭半年的收入,才能跟外企買上一臺。
而我國生產出中文尋呼機,得到90年代初了,當時國內知名BP機廠商有浪潮、TCL、波導等。

·《逃學威龍》里張敏收到了周星馳的表白信息
國產BP機的涌入,不但把價格打了下來,也在被外國陰影籠罩的先進技術領域劃開一個口子。

·《電子質量》1994年3月
在戀愛青年不曾注意的地方,一場沒有硝煙卻殘酷的民族科技保衛戰正在悄悄發生,個中艱辛歷程,遠非傳呼戀愛那般甜蜜。
為了讓國人能“平價入圈”信息時代,中國自主科技的征程開始了。

·“等著你Call我”準確預測了今日網絡用語

上世紀末的戀愛,貫穿著民用科技產品的發展。
除了傳呼,一代人還見證了80年代初戀時聽的磁帶、熱戀時的電話,再到90年代初結婚時的“四大件”彩電、洗衣機、冰箱、音響等。

但當時形勢很不樂觀:通信技術普遍壟斷在歐美,電子技術多掌握在日企。
國內企業被技術限制,卻逼出絕地反擊的決心。

·90年代電器商城
這波面對“列強”絕地反擊的故事可從1984年說起:
這一年,對國際市場極為敏感的日本商人登陸大亞灣考察,臨走時軟磨硬泡要帶走惠州行署辦公室的一部搖把子電話。

因為這電話是40年前東江抗日縱隊從鬼子手里繳獲的戰利品。近半個世紀都過去了,我們還在用它辦公。
惠州的同志沒同意,可這事深深刺激了惠州的改革先鋒們,我們不能永遠被人卡著脖子。
同年,恢復高考首屆大學生、惠州人李東生憑著能力和抱負,成為了惠州一家名為TTK的企業的車間主任。兩年前,他剛剛從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畢業。

1981年成立的TTK,是TCL前身,初期專做磁帶。“李主任”上崗第一天開始,就很不服磁帶原材料要受日本進口限制,下班后一個人待在車間發奮自學化學和機械知識,搗鼓設備。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主任”半年后研發出磁帶核心技術“涂帶”,甩開了脖子上的那只手,這也讓他們在那年賣出了1200萬盒磁帶。

·1984年爸媽戀愛時聽的張國榮《Leslie》磁帶,就用上了咱們自己的技術
日本考察團來訪次年,嘗到自主研發甜頭的TCL,摸準趨勢,研發了一款超前產品——中國首臺揚聲免提按鍵式電話。
由于其撥號太快,電信系統接線速度跟不上,甚至曾倒逼地方電信局升級了線路。

·TCL中國首臺揚聲免提按鍵式電話
1987年,日企如日中天、日本電子產品制霸全球,美國國會議員氣得在白宮前砸爛日貨。

·據考證,這個錄音機是當年爆款,來自日本東芝
也就在這年,TCL成了“中國電話大王”,全國每5臺預裝電話機就有3臺是TCL。緊接著TCL就打入歐美30多個國家,結束了中國電話在國外沒有入網資質的空白。
這無疑是在發達國家統治的全球科技產業鏈中突圍,吹響了中國企業逆襲的第一聲號角。
90年代初,本靠著通訊產品一招鮮就能穩賺10年的TCL偏偏不要躺著掙錢,反而進一步踏足日企“腹地”——音響、電視等娛樂產品,又稱“黑電”。
通過研發符合本土習慣的產品+開拓全國銷售網絡,他們在東芝、索尼的壟斷中搞出了咱自己的大音響,風靡全國,給青年們帶去了消費得起的Disco和下班后的慰藉。

·當時的迪廳是年輕人們下班后常去的娛樂交友圣地
上班時先發個數字尋呼758(“去舞吧”)約一下
不信現在就問問你媽是不是在迪廳認識你爸的
93年左右,彩電飛入尋常百姓家,但國內大屏彩電市場很快又被日企壟斷了,隨之進入我們生活的還有木村拓哉、圣斗士和奧特曼。

·93年的木村拓哉

·95年上海東方衛視首播雷歐奧特曼
中國人用日本電視追日本節目 文娛生活豐富的同時又帶著一些無奈
TCL一看咱們不是搭過全國銷售網絡嗎,馬上合作一家香港彩電,隨后又改良出一款比日貨性價比更高的中國第一臺28吋大屏彩電,成為一代國民的家庭記憶。

·TCL當年還請來“國民頂流”劉曉慶拍攝了首個“穿越大片”廣告
成功的改良不是天上掉餡餅。
當時日企不僅壟斷高端彩電,還把快淘汰的技術和產線賣給我們,一些不懂趨勢的中國廠商閉門造車,產品一下線即過時。
而已從TTK磁帶車間主任蛻變為TCL電子集團總經理的李東生,在那幾年頻繁造訪日本東京秋葉原。
他不是去看二次元和AKB48,而是去學習各種新潮電子產品。

·1995年的東京秋葉原
得益于創新和研發,TCL在5年內從一個跨界入行后發者,一路追趕成為2000年電視總銷量中國第一。
國產電視剛奪回市場,手機大戰又來了。
當時,外企把持中高端市場,國內廠商分食剩下的低端市場,似乎成了我們的宿命。各種五花八門的國產機后來連我們都自嘲為“山寨機”。

·中華香煙手機
唯獨TCL不信命。
一想自己不是做BP機和電話嗎,高端手機,問題不大,于是做出了國內首款高端時的“寶石手機”。
TCL寶石手機問世便大受歡迎,代表中國隊直接殺入歐美巨頭瓜分的高端市場,和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等“拼刺刀”。

·金喜善代言的中國高端手機
國產手機的國內市占率也在TCL的帶頭沖鋒下,從1998年的0%突飛猛進到2003年上半年的55%。
手機市場也折射出了當時大環境:
隨著中國在00年代初加入WTO、北京成功申奧,一個嶄新時代來臨了,中國也如醒獅,睜開了它的雙眼——并望向四海。

·2001年7月13日 申奧成功的北京街頭

80年代起TCL和“天下各路高手”都有過交手,且鮮有敗績。對手換了很多,但基本上是主場作戰。

·有如喬峰聚賢莊大戰群雄
TCL也用的是“本朝正宗”的自主創新技術
世界市場大門朝天,外企可以隨便進來,我們憑什么不能出去?
于是中國企業在2000年前后迎來第一波出海熱潮,TCL、華為、海爾等都在這時走出國門。
可一貫要把核心資源和技術抓在手中的TCL唯獨成了當年的“奇葩硬核”勢力,TCL沒有選擇由易到難的銷售路徑,而是1999年來到出海首站越南直接投資建廠。

·90年代越南城市
彼時很多國家的黑電市場早被索尼等日韓品牌占領了,而在條件相對惡劣、消費水平不高的下沉市場,蘊含著大量機會。

·廣闊天地 大有作為
靠著本地化生產優勢和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TCL結合越南風土人情,專門開發了防雷+高強信號搜索+物美價廉的“越南特供”電視。
再搞 “家電下鄉”,走群眾路線深入基層、農村包圍城市。

·家電下鄉ALL FOR YOUR HOME
東南亞人都high了,TCL的出現簡直就是世紀之交的黑船事件,它的意義不止于提供了產品,而是用真正消費得起的好產品,讓穿著藍色塑膠拖鞋、白色背心他們,在看TCL的同時,也看到自己的生活與夢想。
十多年后,來自胡志明市的Trang女士榮獲“東南亞最歷史悠久的TCL電視擁有者”稱號。

·TCL在2013年活動中又贈送了Trang女士一臺當時非常高端的55吋大電視
也許這臺大電視可以陪伴Trang女士的孫子長大
“TCL見證了我家的變化,總是喚起我和家人們的回憶”,Trang女士說。

一套組合拳下來,僅用三年,TCL一躍成為越南第二大電視品牌,首戰告捷。
隨后TCL又進入印度、俄羅斯等市場,不斷升級這種“硬核”模式。

·印度大款喜提TCL 合影留念
一拳打開的TCL在全球舞臺如魚得水,在中國入世僅兩三年后,TCL開啟了國人此前想都不敢想的國際并購。
那時人們常在新聞上看到:
2004年TCL并購法國最大國企、全球最大電視企業、彩電鼻祖——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
TCL并購電信巨頭法國阿爾卡特手機業務……

·并購簽約儀式
打個比方,說這是“中國商業界的申奧成功”也不過分
而且是“連續兩次”。
距改革開放僅二十多年,那些西方社會曾瞧不起的中國企業,把旗幟插進了他們的腹地。

·兩場世紀并購操盤人李東生也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2004年亞洲年度商業人物
又十多年過去,這座“里程碑”已長成參天大樹,把產品銷往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銷量前二、中國電視出口量第一。
甚至在高端市場美國,TCL銷量也常年穩居前二,2019年一季度超越三星成為北美第一。

·美國網友表情包“當你自由了,那就看電視”

·英美人民瘋狂搶購TCL電視的珍貴畫面
無論你的膚色是什么,搶購到電視后一定要將它高高舉過頭頂,如戰利品般向周圍的人炫耀一番

·臺灣省內財經新聞一本正經分析“TCL如何虜獲美國人”
就連“黑寡婦”斯嘉麗·約翰遜,也在洛杉磯好萊塢TCL中國大劇院參加過《復聯》全球首映按手印活動。

·TCL中國大劇院留手印 逐夢演藝圈
中國品牌,終于在全世界站起來了,甚至成為了一個能跨越文化和民族差別的ICON(精神偶像)。

·李雪琴在《先見之人》節目中說TCL悶聲發大財

從傳呼機時代來到賽博前夜,云煙過眼,日新月異。
許知遠在訪談節目《先見之人》中對話了李東生(TCL創始人、董事長)和李雪琴,他說:“先見在很大程度上都會是逆潮流的,因為那個潮流尚未到來。”
這也是他對TCL40年發展的部分看法。

從攻克磁帶 “涂帶”,到第一臺免提式按鍵電話、第一臺28吋大彩電、第一臺鉆石手機、第一次出海、第一次國際并購……TCL每次都先于潮流而動,而后開創潮流。
而近十余年來TCL最能被稱之為“先見”的神操作,必須是他們在上游屏顯技術里的那場翻身仗:
電子產品最重要的元件之一——當代人每天都盯著幾小時的“屏幕”,中國企業曾被它嚴重卡住了脖子。
2010年,我國液晶面板年進口額高達500億美元,僅次于芯片、石油、鐵礦石。而適配大屏電視的液晶面板,中國企業全部依賴進口。

液晶技術被日本夏普、韓國三星、LG等企業壟斷,上游供給控制出口、隨意抬價是家常便飯,中國電子企業為了一塊液晶屏說是“跪著求生存”也不為過。
但早早意識到這一點的TCL迎難而上,從2006年初步醞釀,幾年間尋求合作各種被拒,再到自行籌建專家團隊、拉投資。
2009年,TCL啟動“華星光電”,首批投資額高達245億元,是當年TCL集團全年凈利潤的52倍多,而后持續加注研發,由小變大、由弱變強。

十年“臥薪嘗膽”,2020年,疫情之下TCL華星液晶面板出貨量一度達全球第一,甚至開始反向賣屏給三星、索尼,徹底改寫了中國“缺芯少屏”的歷史。
同年,在日本商人登陸大亞灣26年后,TCL登陸東京灣, 300億日元戰略投資一家日本科技公司JOLED,合作布局未來的“噴墨印刷OLED”技術,讓我們在半導體前沿領域首次彎道超車。

·JOLED前身是索尼和松下的OLED顯示研發部門
今年4月,TCL又進一步收購三星蘇州液晶生產線,三星退出全球液晶面板生產領域。
10年奮進,塵埃落定:TCL拿下了這場曠日持久的科技爭奪戰。

而眼下的TCL已經進化為一家全方位科研型企業
將先見投向了更遠的未來。
TCL研發出眾多顯示“新物種”,比如各種天馬行空的柔性屏。
還有今年iPad Pro剛使用的Mini LED技術,TCL早在四五年前就開始最早研發布局,兩年前便率先量產。

顯示技術牛,TCL就順藤摸瓜進入醫療影像行業,造起了X射線機、3D乳腺超聲、數字聽診器。

·“治心+治身”雙管齊下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TCL研發掌握了大量智能制造技術,然后又猝不及防地變身制造業數字化服務提供商,提供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

·技術橫跨AI視覺缺陷監測、邊緣計算等等
智能家居需要AI×IoT技術支持,TCL鴻鵠實驗室就開始專研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TCL創客空間孵化團隊轉手就用這些技術做起了智能樂器,比如體感架子鼓棒和空氣撥片。這跨界玩法令人稱奇!

·Aeroband系列智能樂器由TCL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孵化

·影帝法鯊彈空氣吉他
做顯示打透了半導體顯示材料,又順風進軍了半導體單晶硅材料,搞芯片研發,再運營一下光伏發電新能源,似乎快要參透“宇宙終極奧義”

·沒這,再高端的芯片都做不了

·TCL旗下中環高效光伏發電站
一些讀者可能會有疑惑,一直以來,戰線這么長,“奇葩跨界”出這么多產品,他們是憑什么辦到的?一直干這些超前的事,能賺錢么?
或許是40年來,經歷過太多受制于人,他們再也不想被人卡脖子了,于是在每個新潮流到來之前,就要做好準備。
而TCL李東生在節目里的這段話,更能讓我們理解——時代變化不停,能力也會過時,無論是企業還是我們個人,都要隨時前瞻性地建立新能力,應對流轉的時間。

節目里與老炮許知遠、新血李雪琴暢談創業過往與社會未來,李東生清晰而超前的觀點,似乎說明,這個經歷過崢嶸歷程的TCL,比“年輕企業”們更懂得如何緊貼每一波時代浪潮。

李東生甚至還專程跟李雪琴去看了一場脫口秀,兩個人屢屢開懷大笑。
他來這場party,并不是為了休閑或者獵奇,
他說他實在不想錯過這么好的與年輕人交流的機會。

看著節目里他們談笑風生,我的思緒又被拉回那個處處受制于人的傳呼機時代。
爸媽們用TCL傳呼機收發“520”談一場秘密戀愛,你我用TCL么么噠手機發告白短信。也許再過十年,TCL 智能眼鏡又會成為10后的“戀愛寶典”,一邊搓澡、一邊談情說愛。

·TCL NXTWEAR G智能眼鏡
讓愛情保鮮的秘訣是什么?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找不到答案。但我們發現,科技確實能讓感情更生動新鮮。
而一家40年科技企業長青的秘訣,或許正是“先見”和“敢為”。
山川湖海,廚房與愛。
已走過40年的TCL,也將會繼續陪伴我們,走過一代又一代。
點擊閱讀原文,看李東生對話許知遠&李雪琴,說說他們的創業與理想??
設計/視覺 Elaine

原標題:《BB機里的情書,藏了本中國企業奮斗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