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郭京飛:身在網劇,心在話劇
“郭京飛啊,當年上海話劇界的偶像小生,戲好,形象好,女粉絲都特迷他。”跟上海的老戲迷聊起郭京飛,首先提起的便是11年前的那部《骯臟的手》,郭京飛的話劇舞臺首秀,薩特觀念戲劇的代表作。當年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郭京飛直接進入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第一部戲就是男一號,從來沒跑過龍套。
佐臨話劇藝術獎、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話劇金獅獎,三個有分量的獎項,奠定了郭京飛在話劇界的地位。所以,當看到曾經演繹《終局》與《牛虻》的他在2013年播出的情景喜劇《龍門鏢局》里的“倒霉蛋”陸三金時,老戲迷的第一反應,是大跌眼鏡。

然而,郭京飛其實早在“下海”前,就讓學院派們不高興過:他自2007年起和導演何念合作《和空姐同居的日子》、《武林外傳》、《鹿鼎記》三部話劇,學院派認為其過于討好市場,觀眾方面卻反響熱烈,認為話劇就應該朝“好看”的方向不斷演進。
自從2010年告別話劇舞臺完全跨入影視圈后,《失戀33天》《大男當婚》《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都屬佳作,但是郭京飛的狀態,一直有點“戲紅人不紅”。

轉機出現在去年,編劇兼制片人白一驄找到老朋友郭京飛,聊《暗黑者》(改編自周浩暉懸疑小說《死亡通知單》)網絡劇項目,希望他可以出演男主角羅飛一角并擔任監制。那時,他們剛合作完電視劇《約會專家》,郭京飛信任白一驄的編劇團隊,本子都沒看,二話不說拉來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同事周琳皓,進組當導演。
《暗黑者》的初衷是拍一部并不“嚴肅”也并不“典型”的推理劇,然而,當郭京飛電視圈的朋友第一次來探班時,就給他潑了一桶冷水:“你看你設計的羅飛這個角色,既不花花綠綠,也沒時尚元素,你不能這么拍,否則播出去絕對完蛋。”當時,郭京飛頂著壓力,堅持沒改人物設定。
最后,郭京飛賭贏了。《暗黑者》第一季播出后,動不動就噘嘴,常常從塑料袋里拿出一疊皺巴巴的毛爺爺,寒酸到一件黑外套穿一季的“精分”的警官羅飛也火了。
后來,郭京飛上了一期《奔跑吧兄弟》,有電視觀眾揶揄“這個戰五渣的兄弟不是演情景喜劇的么,托的什么關系來上跑男啊”,評論里立刻就有網友跳出來回嗆:“那是你沒看《暗黑者》,人家的戲好著呢。”

劇組成員評價,郭京飛在生活里特隨和,唯獨做戲的時候特“軸”。盡管平日里對《紙牌屋》《漢尼拔》《嗜血法醫》《絕命毒師》《飛天大盜》《神探夏洛克》等等美劇英劇如數家珍,郭京飛做《暗黑者》的監制,卻有他自己的堅持:比如《暗黑者》里的警察,不能老叼著煙也不能滿口臟話,開玩笑地說,要“堅守主旋律思想,藝術來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比如,《暗黑者》第二季里出現的大量中國元素,包括“邪不能勝正”的墨寶,是郭京飛親自選字體、裝裱,“現在年紀大了,心里不知不覺揣著一種責任感,得培養年輕人多關注自己的傳統文化,不應該成天只看韓劇”。

因為《暗黑者》第一季的火爆,第二季一下子涌入了許多植入廣告,郭京飛跟制片人白一驄為此狠狠吵了一架,理由是“廣告多了傷戲”,觀眾會接受不了。粗口也爆了,桌子也掀了,后來,是白一驄的一句話把郭京飛說通了:“你花的是投資人的錢,不是你自己的錢,現在誰都知道網劇好,但是盈利呢,你不給投資人信心,誰還會繼續支持你拍第三季?戲都拍不下去了,還談什么觀眾呢?”
觀眾的流失,是郭京飛當初選擇離開話劇舞臺的理由之一,“老戲”演來演去,最后變成沒有觀眾,只有圈內人的孤芳自賞,自娛自樂。這也是郭京飛選擇演《武林外傳》的原因。他認為經典的東西想要被現在的市場接受,必須要新瓶裝舊酒:“我們必須走出這一步,讓觀眾知道,哇塞,話劇其實很好看!”觀眾要先接受話劇的形式,傳播更高級、更深層次的東西,都是后話了。
當然,郭京飛眼中的改良,絕對不意味著天馬行空,參加過戲曲改編節目《叮咯嚨咚嗆》的他就舉了個例子,比如有人用英文唱《蘇三起解》,美其名曰改良傳統:“誰受得了啊,這不是瞎胡鬧么!”
再后來郭京飛去拍《龍門鏢局》,也是因為“嚴肅的那根筋很久以前已經崩掉了”:“我意識到空談嚴肅是一件特可笑的事,每個人都已經夠苦的了,大家那么辛苦,你還要把特別殘忍的現實告訴別人,何必呢?關鍵在于,你也改變不了,或者說從來沒有改變過,為什么不用喜劇的方式去講點嚴肅的事情呢,周星馳的電影,我覺得就挺好的。”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郭京飛一個接一個參加真人秀,可以在指壓板上笑得虎牙亂飛,也可以邊顛兒邊華麗地撒一地乒乓球,不會有那種“文藝病”的擰巴狀態:“至少,真人秀可以讓越來越多的觀眾認識你。不是要娛樂么,那就豁出去,讓觀眾開心,同時也能展現最真實的你。”
朋友們說起生活中的郭京飛,形容無一例外都是“低調的人”。有位朋友透露,郭京飛在影視圈小有名氣之后,有一次被狗仔拍到和孩子一起的照片,他當時特別介意,從此出行特別謹慎。并且,郭京飛排斥親子真人秀節目:“我一個人拋頭露面就行了,不想讓家人也跟著曝光。”
離開話劇舞臺的第一天開始,郭京飛就一直盼望著能早日回歸。每過一段日子,他便問身邊人:“我可以回去了嗎?”得到的答案永遠是:“再撐一撐吧,多拍點影視作品,讓更多人知道你再回去。”郭京飛也說不準,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時機成熟”,但當你問他這個問題,他會放緩語速,笑笑說:“可能現在還時候未到。”

“《暗黑者》也要堅持主旋律”
澎湃新聞:《暗黑者》第二季,羅飛沒有第一季那么精分、逗比了,似乎更多的空間分配給了專案組其他的成員?
郭京飛:嗯,第一季要迎合觀眾,有收視的壓力,所以我的表演會處理得更夸張一點,怕觀眾不喜歡,但其實自己有時候會在表演的那個當下覺得不舒服。第二季我們更有信心后,就希望展示一些更符合人物性格的東西。因為有些喜劇包袱,未必適合羅飛這個人物,第二季羅飛還特別麻煩,擔任了組長的要職,需要發號施令,所以更得收著來了。而且,除了我之外,其他的演員都能演,演得都很好,干嘛老看我呀(笑)。
澎湃新聞:《暗黑者》第二季很多場景的布置加入了中式元素,是你個人的偏好嗎?
郭京飛:這個也是因為我到年紀了(笑),有一種責任感,我覺得年輕人喜歡韓劇當然有他的理由,但是我更希望我們的年輕人關注一些傳統的東西,我自己不是一個多有文化的人,但是我會覺得,如果年輕人這么不喜歡自己的文化,對整個民族來說,絕對不是好事。
經常出現的墨寶,“正、邪”那倆大字,是我選的,裱框也是我定的,那個字體有創新的成分,如果真的按照中國正規的裱畫,標準的字體來走,鏡頭呈現會很難看。所以我們的考慮是先滿足視覺,準不準確不重要,得讓年輕人喜歡,覺得有時尚感,然后自然而然再接受你的形式,對吧?
澎湃新聞:前幾天聽說《心理罪》第一季被下架修改了,《暗黑者》的警察形象也并不是以傳統面目示人的,尺度方面你們怎么拿捏?
郭京飛:我們是絕對不會犯這種錯誤的,因為我堅持主旋律思想(笑)。我們在這方面挺注意的,絕對不能因為網絡本身開了一個口,就做出什么越界的事,比如,我(羅飛)平時不能有事兒沒事兒叼著一根煙,也不會滿口臟話,這是基本原則。
“莎士比亞不應該被歸為高雅”
澎湃新聞:成為影視劇演員之前,你一直是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臺柱子”,細看之下,《暗黑者》里其實也有大量舞臺表現形式,是你的建議?
郭京飛:沒錯,《暗黑者》第一季兩個女演員在電梯里第一次見面,黑的背景,心靈獨白,有一束頂光照下來,很舞臺的感覺,我自己很喜歡。但其實這個鏡頭是導演的想法,我本來的構思更戲劇,更復雜。其實你看,不管是熱門的美劇和英劇,包括《神探夏洛克》和《飛天大盜》,都運用了大量的舞臺感的元素和話劇的表達手法,電影《安娜·卡列尼娜》,那就是一個大型的舞臺劇。
我們中國人對話劇太陌生了,最多接受的就是“人藝”那種傳統的形式,但那只是話劇的一種,我個人是不太偏愛那一類型的。現在國外的主流話劇都是非常有想象力的,話劇是一個空的舞臺,它和看書是一個道理,是要打開觀眾的想象力的,你要是把它弄得太實,反而就把它限制住了。周琳皓以前跟我是一個團的,他就是演員出身轉行做的導演,所以我們能玩到一塊去。無論是從戲劇上還是導演語匯上,他都給了我特別多驚奇,我跟你說,美劇、英劇所有人都能看,但是看完吸取的東西絕對不一樣,沒有這根筋,看完消化不了,拍出來還是大爛片,但是周琳皓拍出來都對,完全對。

澎湃新聞:你從話劇轉行影視劇,并沒有執著于“正劇”,嘗試的題材非常多元,你似乎不“擰巴”,對于新的東西消化得很好。
郭京飛:我過去做話劇的時候,演《終局》,演貝格特的戲,演《骯臟的手》,都是“老戲”,說白了,就是除了話劇圈沒人認你,是一種自娛自樂,你還是沒有真正走入市場。后來我們做了《武林外傳》三部曲話劇,結果觀眾就覺得,哇塞,話劇真好看,真有意思!所以,你這一步是必須要邁出去的,你要讓他們先了解了這個東西,才能談接受。如果要再上一個臺階,沒關系,咱們就交給更專業的人士弄,給他們演示更高級的東西,這兩者并不矛盾。包括我參加《叮咯嚨咚嗆》也是一樣的,那個就是戲曲節目老戲新編,說實話,我本人是不太懂戲曲的,有一些我還可以聽聽,但是有一些確實太老,需要改良,但是你瞎改良,比如拿英文唱《蘇三起解》,誰受得了啊,這不是瞎胡鬧么!(笑)

澎湃新聞:你怎么看待國內話劇市場的現狀?
郭京飛:現在有人說國內話劇市場好了,有票房了,但是它真正好了么,我覺得沒有,那些票房好的都是電影改編或者有熱門IP的,真正好的,像每年得“托尼獎”的戲,能進來嗎?而且,咱們中國現在誰也不會改編莎士比亞,莎士比亞本身已經是通俗的戲劇了,它一點都不高雅,不知道為什么來到中國就變了味兒,非要拿一個高姿態,把通俗的東西排得很高雅,結果把觀眾拒之門外,活該!國外的劇團每次來中國排的莎士比亞,都是非常自由奔放,富有想象力,很有可看性的。我們團之前來過一個丹麥的,還有美國版的,把莎士比亞改成中國三十年代的故事,非常有意思,舞臺上什么都沒有,演員不停換景,一個人演很多角色,像一個party一樣,讓人看了很開心。莎士比亞的立意真的沒那么深遠,它講的,是每個時代人們都操心的那點事情。所以,莎士比亞是一個非常通俗易懂的戲劇,就看每個時代的人怎么去解讀它,怎么去玩兒它。但是簡單粗暴地講,咱們現在的話劇市場,要么特裝逼,要么就不要臉,還是沒人愿意多花點時間,思考怎么把這二者較好地糅合在一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