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外安保的痛點與難點:既非打打殺殺,也不等同于看家護院
7月14日,中企承建的巴基斯坦開普省達蘇水電站項目出勤班車在赴施工現場途中遭遇爆炸。目前事故已造成至少12人死亡,其中9名為中方人員,另有28名中國公民受傷。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這一事件,立即派出跨部門聯合工作組赴巴協助開展工作。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約同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通電話,希望巴方為中方工作組提供協助,動用一切必要手段,認真、負責、準確查明事實真相,務必將恐襲兇手繩之以法,同時強調:“人命關天,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在海外中國公民和機構的安全。”
這起事件的詳細原因和情況,仍有待于進一步的調查。在向遇難的中巴兩國人員表示哀悼的同時,不得不再度審視我國海外利益保護面臨的嚴峻局面,以及海外安保面臨的痛點和難點。
中國的海外安保工作始于本世紀初,以往一系列中國人員在海外遭遇襲擊的案例將海外利益保護與境外機構及人員的安全問題擺在了十分迫切的位置,引起了國家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當前,我海外利益安全正面臨近30年未有的嚴峻形勢,海外安保遭遇全系統、多爆點、高烈度的局面。
首先,在新冠疫情沖擊下,經濟、社會、政治危機在全球各國多點發作。疫情壓力下不少國家的脆弱環節破裂,觸發政治危機和社會動亂,這一現象在吉爾吉斯、泰國、緬甸、印尼、埃塞俄比亞、南非、包括美國等都已發作。其次,疫情加劇失業與貧困,直接誘發社會治安風險上升,在柬埔寨、剛果(金)、尼日利亞、孟加拉等國,針對中方人員的謀殺、搶劫、綁架等惡性刑事案件急劇增多。最后,國際環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美國和西方加緊針對中國的圍堵、對抗與挑釁。西方國家打“人權”、“環保”等價值觀牌,惡化我國際軟環境,同時鼓動親西方的人權、環保非政府組織干擾與阻撓我海外項目的實施。
海外安保應當是一個國家與市場力量相結合的立體系統,其中包括外交領事保護機制、境外非戰爭軍事行動、跨境警務行動、駐在國安保支持、境外中資企業與人員的互助、專業安保企業服務以及境外安全保險保障等各個方面。同當前我海外利益保護面臨的嚴峻局勢及“一帶一路”事業面臨的巨大安保需求相比,我國當前的海外安保力量遠遠不足。究其原因,至少有如下幾方面的痛點和難點:
首先,“走出去”的企業主體責任不實,安全意識淡薄,安全隱患巨大。2010年8月,商務部、外交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國資委等七部委聯合發布《境外中資企業機構和人員安全管理規定》(商合發[2010]313號)規定企業要承擔海外安全的風險主體責任:“誰派出、誰負責。”但目前為止尚未有主管部門出臺境外安全的強制性政策和標準。除了少數大型國企外,大量境外企業普遍存在碰運氣的心態,遇上事情賠錢了事,遇不上事情萬事大吉。大量的海外工程承包類的項目,尤其是分包商、勞務派遣公司本身利潤微薄,出于經濟效益的考慮,在安全支出上能省就省,很多都處在“裸奔”狀態。
其次,中資海外安保企業的發展舉步維艱。海外安保本身就是高風險、高投入的行業,中國的國際安保服務起步很晚,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但多年下來,從事海外安保的企業并沒有享受到任何融資、稅收和貸款等方面的支持。受自有資金不足、跨國管理經驗不足、國際化人才儲備不夠、供需不能有效對接等影響,迄今為止,幾乎沒有一家企業在海外安保業務中贏利,更談不上打造一支有國際競爭力的私營安保力量了。
第三,社會各界普遍對海外安保的基本屬性認識不清。對這項工作存在有兩個天差地別的錯誤認知:一種錯覺把海外安保看成“打打殺殺”,一些影視作品加上某些企業不負責任的夸大宣傳,混淆了海外安全官與以黑水公司為代表的雇傭兵的區別;另一種錯覺把海外安保簡單地等同于把國內保安派到國外去看家護院。關于海外安保的另一個普遍性“偽命題”是:“能不能持槍?”事實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對私營安保實施嚴格的管制,在境外復雜的政情社情民情下,槍對于身處異域的中國安保官而言,帶來的麻煩可能遠遠大于它的保護作用。
第四,海外安保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建設幾乎一片空白。私營安保(PSC)是通過市場化方式配置的安全資源,不同于國家權威加持的軍隊和警察,其合法性基礎不同,相應的業務操作規則和規范也完全不同。國際上,美國的“注冊安保專家”(Certified Protection Professional,CPP)、英國的“注冊安全管理專家”(The Certified Securit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CSMP)都有一整套體系化安保理論與實操規范。高水平的海外安全官應熟悉國際通行的PSC專業規范,熟練掌握和運用人防、物防、技防技能以及海外安保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最后,海外安保專業人才嚴重短缺。在別人的國土上開展安保業務,海外安全官首先要成為一位“外交官”,遵守當地法律法規,組織領導當地安保力量,協調當地政府、部族、軍警等各種社會關系。走出營區開門辦安保,這樣的人才至少應該能開口跟當地人交流。海外安保管理重于勤務、預防重于應急、體系重于實操,真到了動槍的時候,安保工作已經失敗了。境外安全風險的評估與預警、信息情報的收集與研判、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設與執行、安防設施的設計、安保隊伍的組織管理、安全公關與跨文化溝通,具備這些綜合性的管理技能和人才目前在國內可謂鳳毛麟角。
作者為中安保國際風險管理咨詢(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