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希望你的孩子未來成為什么樣的人?未來著實難測,健康就好
原創 吳主任 吳主任 收錄于話題#吳主任談教育47個

有時閑聊,偶爾有比較正式的提問,你的育兒觀念是什么,你希望你的孩子未來成為什么樣的人?
我要是回答,健康長大就好。聽起來似乎有些敷衍。但事實上我確實沒有更多的期待。因為未來難測。
在我上小學時,有些家長給孩子買了小霸王學習機,在農村有這樣的觀念意識算是超前了。對沒見過世面的農村孩子來說,看似特簡單的打字游戲,但雙手在計算機鍵盤上規范敲擊的樣子已經帥得不像話了。雖然當時什么也不懂,但隱約覺得這大概是某種未來。懂事的孩子沒辜負家長一片苦心,五筆字根表背得滾瓜爛熟。然而等我到了高中,第一次上機房已經有智能拼音輸入法了,雖然沒有五筆輸入法快,但是慢就慢點,不用背誦什么口訣啊。當然,現在的拼音輸入法已經足夠快了。
如果當年悶頭背誦五筆字根表口訣的人能看到未來,有幾個人愿意浪費時間苦練什么五筆打字法呢?
今天的大學生們擠破頭都要去互聯網大廠,甚至不少人愿意掏錢實習刷履歷。但當年,也不遠,十幾年前名校畢業的高材生是瞧不上這些大廠的。當年在優秀畢業生眼里,要么進體制內,找工作的話大型國企和外企才是首選。互聯網公司是什么東西?
以前聽村里的長輩們閑聊,有個故事我一直記到現在。說當年有個人面臨工作選擇,組織給了兩選項,糧站和公安局。那人沒半點猶豫就去了糧站。因為在那個相親都要瞅一眼米缸的年代,能去糧站工作,全家白米飯管飽是肯定的。而彼時全面的赤貧連小偷都絕跡,公安局能有啥油水。雖然長輩們是當笑話講的,但這是很理性的選擇。多數人在當年都會這么選。
事后諸葛亮誰都會,算命的才堅信自己能預測未來。
變化是越來越快。七八年前騰訊就搞短視頻APP了,就是現在半死不活的微視,當時請了好多娛樂明星參與推廣,陣仗很大,但沒搞起來。行業分析家言之鑿鑿,斷定短視頻就是個錯誤的方向!微視最早做卻沒成功的原因很多,有一些是很難克服的大環境問題,比如當年流量太貴了,還有就是手機的配置整體也沒跟上。
再看看今天,全民都淪陷在短視頻和直播里了。說是“精神毒品”一點不為過,尤其老年人,完全沉迷其中。其實前后也就幾年的時間,發展的速度簡直嚇人。
二十年后這個世界會變成什么樣?什么行業更熱門,什么樣的個人能力在未來社會能走得更長遠?還會誕生哪些全新的職業?
不知道。反正我是不知道。
那么我們又是哪兒來的自信去培養孩子將來能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只能抓住一些不變的東西。如果環境瞬息萬變,不如慢下來。根本不用著急去趕時髦被莫名的壓力推動從小就讓孩子學這個學那個。相反,最基礎的東西學扎實了再說。
我認為最基礎的依然是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自然也重要,但只要日常多運動就好了,具體是跑步還是籃球根本無所謂。如果有條件,不必耗費太多時間到題海戰術中去。能自己閱讀、表達,能在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上做更多的思維訓練,給孩子足夠充分的時間去嘗試、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這些都急不得。因為一著急可能造成的壓力會讓孩子厭惡學習任何東西。
多數成年人都還在為這輩子要做什么而反復迷惘,讓一個小孩子立即發現真正興趣所在,要求有些過分了。
再說我理解的私立教育和公立教育的差別。
不說個別的,總體而言有條件的人上私立學校,是為了享受更好的教育服務。它會更放松一些,家長和孩子都會更放松一些。不至于為了成績排名而焦慮。沒有人敢說私立出來的孩子一定就更優秀。對有些好勝心強的孩子,或許更享受殘酷的題海戰術。但這未必就說明這孩子有什么特別的,否則那些癡迷復讀高考分的就是頂尖人才了。
好學校是一種氛圍,大家都熱愛學習,身在其中必受影響。是否能取得高分基本上只跟孩子本人的某些特定能力有關。多數公立是粗放式管理,某些時候很可能會打擊那些不擅長考試且內心敏感的孩子的學習熱情。而私立學校老師多學生少,學生可以被照顧得更好,并且由于沒有殘酷的高考壓力,等于是有更多選擇余地。一旦把教育看成是跟醫療類似的服務行業,就會少很多焦慮。去過私立醫院看病(尤其生孩子)的大概也能模糊明白為什么愿意花更多錢。
至于未來是否能成才,能夠真正在某個領域學到什么,那真是看孩子自己的本事了。
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甚至有意在往這方面施壓,這個我適當表示理解,但同時很想問這些家長一個問題,小學生家長普遍也就三四十歲,人生至少還有四十多年,各位中年朋友,有沒有想過自己后面應該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三十多歲開始學鋼琴,學畫畫,學習任何創作其實真的不晚,大器晚成的勵志故事不勝枚舉,那為什么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施壓,而不是不逼逼自己呢?
原標題:《你希望你的孩子未來成為什么樣的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