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日耕火苑|為什么安倍拿中國說事就能爭取“浮動票”?

據《日本經濟新聞》7月24日至26日調查,安倍內閣支持率降至38%,不支持率上升到50%,安倍2次、3次內閣以來維持的高支持率出現逆轉。這表明眾院通過的安保法案,極大動搖了安倍政權的民意基礎。在日本政治中,支持率降至30%一線,說明政權運轉已亮“黃燈”,如至20%一線則意味政權必然垮臺。顯然,安倍集團駛入“危險水域”,盡管如此,安倍沒有、也不可能放棄安保法案。
安倍能否扳回支持率?安倍要挽回支持率,這確實需要奇跡。日本戰后歷屆內閣,都是在支持率急劇下降后被趕下臺的。唯一次例外,即在小泉執政時期,支持率曾一度降至40%,而小泉突訪朝鮮,領回日本人質,才讓其支持率重回60%。
7月日本眾院通過安保法制后,安倍內閣支持率急劇下降。7月27日安倍在參院和平安全法制特別委員會上高調渲染中國東海油氣田開發,指責中方不遵守兩國共識。不過,次日日本共同社中文網站發表社評,質疑安倍目的。文中指出,安倍使用的都是舊照片,如要抗議,為何不在發現中方開發行動時抗議。部分日本輿論認識到,安倍集團為了證明安保法的合理性,有意煽動民眾對華敵對意識。
在日本,存在一個很大的無黨派層,這些人并無特定的支持政黨,在選舉中,他們的選票作為“浮動票”,波動很大。這次安倍支持率下降,正是無黨派層意見發生變化。而扳回支持率,必須做通這部分人的工作。安倍長期以來,就是通過安倍集團,用大眾媒體維持其支持率的。
日本依然存在一個強硬保守領導層。從政權內部看,安倍集團有各省官僚、內閣核心政治家。從外部來看,主要媒體領導人、保守理論家、眾多跨國企業,都是維護安倍統治的力量。
從形勢看,形勢對安倍集團不利。那么,下一步安倍集團究竟要怎樣出牌?這很大程度要看安倍集團上述智庫人物的操作。我們知道,盡管安倍資質平平,但他卻是戰后第一個辭職后重新“登板”的首相。這在另外一個側面說明,安倍周圍智庫的各種政策操作能量不可小覷。
安倍要扳回支持率,必須繼續主打“中國威脅”、“朝鮮威脅”牌。問題是這個牌怎么打?日前安倍在國會渲染中國威脅論時,有日本媒體質疑“中國威脅并非始新問題,為何此時在國會提起”。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安倍對中國的攻擊,中方外交部發言人盡管反駁,卻未在外交層面更多反擊。顯然中方了解安倍擴大事態的意圖。
下一步,安倍集團怎樣出牌?原經濟產業省官僚古賀茂明在其新著《國家的暴走——安倍政權的輿論控制》(角川新書)指出,日本政府內外,存在一個支持“安倍暴走裝置”的“安倍團隊”。這個團隊包括①官僚組織②安倍政治家集團③輿論操作組④日本版NSC(國家安全保障會議)⑤媒體。了解這個裝置的運作,可以防患未然。
古賀茂明說,安倍團隊中的官僚,多數來自經濟產業省。其中包括安倍內閣的政務秘書官、事務秘書官、廣報官。而在內閣,存在一個支持安倍右翼思想的集團,他們從思想到政策,堅決支持安倍。另外,安倍極其重視對輿論的操縱。他最器重的人物就是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菅是一個從日本基層干上來的人,他對安倍提拔感恩戴德。與歷代官房長官不同,菅義偉沒有顯赫家系,也沒有太多的中央工作經驗。但菅義偉的最大特長,是他非常懂得如何操縱輿論。
有人說,盡管安倍思想頑固,但在輿論操作方面,安倍卻對菅義偉言聽計從。為了實現安倍集團的政治綱領,安倍團隊利用金額巨大的“機密費”,不斷拉攏媒體及政治家。內閣機密費不用簽發收據,也不會受追查。
在安倍內閣,最為核心的人物是“日本版NSC”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其中核心人物總理大臣、官房長官、外務大臣、防衛大臣4人,他們組成日本內閣核心。
日本媒體說,在政府外部,安倍安插了許多好友。例如NHK會長及經營委員等都換成安倍信任,且具有強烈保守傾向的“自己人”。這些人對NHK的報道傾向產生了有形或無形的影響。
另外,安倍還與各大媒體尤其是電視臺、廣告公司領導頻頻會見,進行會餐,宣傳推廣其戰略、政策。安倍也會直接打電話給各媒體負責人,而這些接到安倍電話的媒體領導,常喜不自禁吹噓“首相來電話了”。
反安保法制運動及斗爭仍在發展。日本的“中國威脅論”牌今后還是要出的。中國應研究對策,防止安倍集團拿中國說事,轉移大眾反安保法運動視線。對中國來說,第一靜觀,第二要研究、預防安倍集團制造與中國有關的“議題設定”,拿中國說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